标准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模式与路径探索
2022-06-07郑金娣
郑金娣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从现实了解到,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终极目标是制造业强国。于国家层面,需要调整战略方向,以做强制造业为核心,在核心理念与手段支撑下,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在转型道路上,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品质、高效率制造业发展方式。通过实践可知,制造业事关国计民生,同时也将和全球战略挂钩,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于企业层面,需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打造可持续发展优势,在多种保障下,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结合企业资源条件,探寻转型升级之路。
1 文献综述
早在2009年,索巍、顾国章等就中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了积极的看法。索巍、顾国章(2009)将理论整合后发表了文章,文章指出:制造业想要发展,需整合现有资源,在此保障下,构建产业内升级程度综合类指数,以及具有同样地位的产业升级潜力指数,将这两类指数作为重要参照,分析产业的升级路径。经过论证得出:该时期长三角地区(中国重要经济圈)想要达成产业升级,就要提高产业认知,需从产业内升级入手,将其作为主要模式。并且经研究发现,存在较大升级空间的产业,一是劳动密集型;二是同样重要的资源密集型。
2020-2021 年,许多学者将目光集中,共同聚焦在了制造与服务渗透以及深度融合上。开始意识到制造业的转型,需要融合更多服务意识,从服务嵌入制造层面,可以有效达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预期效果。服务与制造深度融合,可以制造许多的契机,为传统制造增值夯实基础,注入了新动力。总而言之,将服务嵌入制造,是全新的理念,同时也为新时期制造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为其转型指明了方向[1]。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一些学者们核心围绕“服务嵌入制造”指导思想,形成了各自观点,例如: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导向型制造等。
2 基于标准化的先进制造产业链升级模式
通过深度研究发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行业都在发生巨变,行业间竞争加剧,新型制造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就需要调整方向,整合内部资源,注重制造业的升级。在新型制造企业正常性的经营和发展中,强调用户驱动作用,运用技术手段,彰显制造业的技术特性,在企业发展中看重过程特性以及价值创新模式。经对比可知,新型的制造业涉及环节将更多,过程更加繁琐,牵扯范围更广。在实际发展中,需注重产品功能实现,突出资源整合优势。此外,对新型制造产业而言,需汇集力量在产业集群内部突出自身优势,企业与配套商应紧密联系,创造相对理想的契机,增多与厂商间合作,运用科学的理念在产业集群外部,形成积极的效应。与此同时,为了确保企业发展,企业与金融机构也要保持联系,加强与中介服务、科研机构的对接,实现跨领域合作。总而言之,在上述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状态,制造产业集群内必须形成共鸣,与外部标准化机构达成多方合作关系,借此助力制造业的转型,确保其安全的升级。此外,制造产业多方协作中,共诸多标准化成果势必会形成,此时需结合“技术专利化”等多种模式,将标准化持续推进,作为制造产业价值完美体现的新途径,助力制造业的发展。
2.1 上游产业的引领带动
从现实工作了解到,上游产业至关重要,位于整个产业链的首端,正是因为如此,起着引领带动作用。在制造业产业中,如果没有上游产业的引领,后续的产业链条也不会形成。作为产业链的开端,想要保障产业链顺畅,需高度重视上游产业综合效用,对其积极扶持。上游产业性质特殊,通常是初级供应商,在开展经济活动期间,根据中、下游企业实际与收集的用户需求反馈,掌握产品服务需求方向;借助了解市场动态,解读各类协作标准需求;全方位评估政策等因素[2]。在上游产业的带动下,达成全产业链同步升级完成的目标。通过研究发现,上游企业带动模式渗透领域较广,在材料行业最典型。
例如:石墨烯产品,市场上竞争乱象频出。之所以会如此混乱,就是源于石墨烯定义标准未统一。在这样的前提下,有些企业为了利益特意混淆概念,在经营期间假冒石墨烯欺骗消费者,这种管理乱象,导致石墨烯产品市场化终极目标无法实现。目前,为了改善这一乱象,该材料的国家标准已经发布,相关类企业想要升级转型,就要根据国家标准,梳理生产工艺流程,将石墨烯产品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工艺调整好,完善自身生产标准。在标准化模式中,上游企业的策略转变,必将会带动中下游配套企业跟随升级,在良好氛围中产生联动效应,进而完善整个产业链条。
2.2 中游产业的主导提升
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中游产业不容忽视,主要起到辅助提升作用。现实工作中,根据下游产业反馈,高质量、低成本得到消费者需求,同时综合性解读外部机构的宏观信息。研究发现,中游产业的标准升级形成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在具体应用中,可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影响非常深远(对整个产业链升级),因此需高度重视主导提升型模式作用。
例如:实力较强的储能设备制造企业,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为了顺应国际标准,在结合自身优势同时,还要照顾到顾客需求,通过引进技术等方式,实现自身的产品标准升级,借此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进而通过生产协作,完成中游产业的任务,驱动上游供应企业升级自身标准,同时督促下游产业,在产业链对接时需抓住契机,以新能源应用作为方向,顺畅推行产品的创新再设计,通过中游产业的全力促成,实现产业链整体跃升。
2.3 下游产业的推动促进
在推动促进模式中,下游产业占据核心。下游产业任务艰巨,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产品的供应商,直面消费者的需求。在产业链的标准升级中,下游企业功效特殊,多起到间接推动作用,基于这样的前提,下游产业的推动促进影响深远,构成了推动促进型模式的主体。例如:新时期无人机产业的生命力巨大,以大疆公司为代表后起的终端制造企业,在自身发展中,掌握了众多消费需求,这不仅推动了自身的优质、长远发展,也为无人机行业标准出台形成了推动[3]。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以上三种制造业升级皆以顾客为依托,将顾客需求识别作为起点,同时匹配标准化建设手段。在现实工作中,新标准为产业升级的落脚点,得到了出色运用。不同之处在于,三种模式实施期间发力点不同,从产业的上、中、下不同节点入手,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最终的创新都会落在技术、产品和服务等层面。这些成果说明,在制造业发展中,需依托技术专利化、标准市场化等路径稳步实施,其不断演化的过程,就是产业增值过程,运用以上三种模式,可夯实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基础。
3 基于标准化的制造业升级路径探索
从现有国情来看,制造业升级刻不容缓,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驱动制造业转型,需重视标准化的构建,结合实际,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3.1 加强政策扶持
加强政策扶持是一项基本保障,特别是战略机遇期的扶持,可以增添制造业升级许多助力。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源就是商业模式创新,只有开展产品开发,企业创新力才能长久保持。标准化视角下,想要达成制造业转型升级,最稳妥的措施就是要寻求宏观政策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可结合财政手段,结合行业发展现状,设立发展引导资金(致力于推动产业标准化),统筹各类扶持资金,在有效保障下,对重点企业标准化平稳推进实施扶持[4]。除此之外,加强政策统筹,集成各种技术和政策,推行“制造业+标准化”模式,并借助互联网+实施推动,通过体制政策改革,调动企业主观能动性,在现有工作中,使企业成为标准化升级优秀的践行者。
3.2 夯实标准化基础工作
在现实工作中,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必须树立先进意识,大胆推行“标准先行”。在产业链发展中,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多方助力,由政府牵头,共同推动标准化。同时,还要汇集力量,形成政府、企业等多方互动模式,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利用科学的思路,对战略研究机制创新,在多种措施维护下,搭建资源信息平台。通过实践证实,该平台作用显著,主要负责承载标准信息(各产业的)。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利用标准化信息网上,借助该网络汇总资源,在技术保障下,建立产业标准数据库。在现实工作中,借用这样的方式,方便标准的检索使用,推动标准化进程。
3.3 大力推动产城融合
在上述措施基础上,还需大力推动产城融合,精准实现集群发展。从当前各产业分布格局来看,在制造业标准化进程中,为了保障理想效果,需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在此前提下,鼓励各地区各产业融合自身优势,建立标准化委员会。在现实工作中,以区域内优势企业为带动,推进产业集群标准化,夯实产业链式标准化建设基础,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区域竞争优势[5]。除此之外,还要提升企业竞争战略。在具体工作中,利用市场、法律等,放大激励的作用,借此引导企业核心关注产品质量,积极实施标准化,结合企业实际,分析外部环境,制定融合发展战略,以不同视角(品牌竞争、标准竞争等),借助科学途径,让竞争战略获得提升。
4 案例分析
东北制造业在历史变革中始终占据优势,在当下,东北制造业想要升级,需选好两个切入点。首先是开展智能制造,提高标准化程度。其次是全力推进绿色制造。统计显示,在全省总能耗中,制造业工业部门消耗在三分之二,而传统产业占这部分的88%。基于此,制造业转型升级,需积极推进技术移植,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实现两者的融合。升级后具体的产业模式优势比较见表1。
表1 制造业升级模式比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增长受资源束缚背景下,制造业升级需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入手,综合考量各种潜在因素,找出可靠、可行路径,提升制造业转型质量。结合研究发现,在制作业升级道路上,可通过夯实标准化基础工作、大力推动产城融合等方法,夯实制造业转型基础,确保制造业的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