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未来社区助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探讨
——以温州市龙湾区全域未来社区创建为例

2022-06-07徐呈程陈明雨毛家怡

中国工程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龙湾全域社区

文/徐呈程 陈明雨 毛家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新要求,浙江省出台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其中将“大力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明确“全省域推进城市未来社区建设”等方向。同时,浙江省委强调“把未来社区建设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城市旧改新建、有机更新的全过程,大力探索全域类未来社区建设”。未来社区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将推动城市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是解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与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有力抓手,正迈向“点面结合、普惠共享”的全域创建新阶段。

龙湾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也是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级高新区。辖区6个街道发展较为均衡,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1.66缩小至2020年的1.59,通过全域未来社区创建可以满足群众对未来美好城市、美好生活的期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龙湾区高度重视未来社区创建工作,在富春社区、南洋社区分别入选浙江省第一、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全域未来社区创建,成功列入浙江省2021年未来社区全域类创建名单。

“十四五”时期,温州市正处于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全力做强全省第三极的关键期。龙湾区具有温州城市“几何中心”“一区一廊一城一会一室”(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浙南科技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和瓯江实验室)创新格局核心、未来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区位价值,开展全域未来城区创建,对于赋能龙湾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温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性。

一、龙湾全域未来社区创建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本底优越,但生态人文价值转化不足

龙湾区外揽大罗山、瓯江、永强塘河等秀美生态基底,内得永昌堡、寺前街等人文荟萃之胜,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和特色人文底蕴,但尚未转化为生态竞争力和人文品牌个性,亟待通过全域未来社区创建重塑与山水基底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彰显现代生活方式与温韵水乡特色交融的城市新文化。

(二)发展空间充裕,但城市经营较为薄弱

龙湾区正处于深化有机更新、加速蝶变的关键期,通过拆迁改造城中村、旧工业区等,已腾出土地超1.45万亩,为未来发展储备了宝贵的空间资源。作为温州唯一集空港、海港、陆港于一体的城区,拥有龙湾国际机场、高铁温州东站(规划)等交通枢纽,随着杭温高铁、温福高铁的规划建设,战略地位日趋显现。但与此同时,龙湾空铁枢纽周边、轨道交通沿线、瓯江和永强塘河沿岸等优质区域的功能要素组织与土地潜在价值仍有差距,亟待以全域未来社区创建提升发展能级,扩大辐射力。

(三)人口集聚潜力大,但配套支撑有限

龙湾于2019年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区,拥有浙南科技城、瓯江实验室、中国眼谷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8%,高端人才总数居温州市首位。创新人才、创新要素、创新平台加速集聚,但与之匹配的生活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相对滞后,亟待通过全域未来社区创建营造安居乐业环境。

(四)体制机制灵活,但与整体智治导向相适配的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龙湾实行“政区合一”模式,即高新区与行政区合二为一,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统筹调配优势,有效增强全域未来社区创建执行力。龙湾已成立未来城区建设、区级未来社区建设、省级未来社区试点项目三个层级的领导小组和专班,由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工作专班实行全脱岗集中办公,在协同推进、政策保障、创新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亟待以全域未来社区为抓手,依托数字经济、民营经济等优势,探索“系统集成、市场取向”的整体智治模式。

二、龙湾全域未来社区创建的目标示范

目前,浙江省已先后开展四批共281个未来社区试点和创建项目,其中全域类项目共3个,包括跨行政区科技型郊区新城的典型代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枢纽平台的典型代表丽水水东双创新城,以及完整行政区开展全域创建的典型代表温州市龙湾区。与另外两个全域类项目相比,龙湾更具备条件充分盘活全区资源要素,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全域未来社区创建的“一盘棋”统筹。龙湾针对全域未来社区创建的典型性和差异性,着力形成“1+4”创建目标示范,即1个整体示范和4个特色示范,将全区整体打造为“在风景中生活、在风景中创业、在风景中游憩”的全域未来社区样板。

(一)创新“四个未来”联动的未来城区整体示范

以全域未来社区为牵引,基于“三生”融合、“三产”联动角度,协同推进未来社区、未来园区、未来街区、未来乡村等标志性平台建设,促进“四个未来”新型功能单元基底交互融合、要素融通。例如,通过未来社区和未来园区的有机融合,打造职住平衡、社交生动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未来街区和未来乡村的有机融合,串联形成文旅融合的精品游憩路线;通过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的有机融合,让城乡人民共享便利无忧的生活圈服务。

(二)创新“中央活力区+中央智力区”的全域产城融合特色示范

以产城融合的创新型城区为导向,在全域未来社区创建中推动龙湾城市中心区、浙南科技城等片区功能融合发展,依托温州市推行的新型产业用地(M0用地性质)政策创新,积极发展与城市生活、科技服务无缝嵌入的都市型科创区,打造科技金融集群、创投风投集群等“创产居”无缝融合的科创聚落,形成职住平衡的人才友好环境。

(三)创新“轨道交通+未来社区”的全域TOD一体化开发特色示范

发挥龙湾综合立体交通优势,全域协同推进TOD综合开发与未来社区建设,以多层次的TOD活力极核为牵引,构建全域未来社区场景“拓扑网络”,形成优质、均衡、高效的公共服务组织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便利性和获得感。

(四)创新“一体化全方位节能”的全域碳中和特色示范

发挥龙湾秀美生态基底碳汇优势,依托全域未来社区创建,创新“一化全方位节能设计”理念,以“智慧能源控制+建筑、交通、产业低碳化+生态碳汇”为总体策略,建立以多能融合、开放共享、智能调控为特征的智慧能源控制平台,同步推进“碳汇”“减排”,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提升清洁能源比重、绿色出行比例,系统落实全域碳中和目标。

(五)创新“整体智治、精细运维”的数字社会特色示范

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推进全域未来社区数字协同发展,加强新基建硬件布局和软件平台搭建,通过社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实现多跨应用场景在全域未来社区落地。注重精细化运营,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全域未来社区的高效统筹运营,因地制宜营造便民利民的生活场景。

三、龙湾全域未来社区综合性场景的构建方向

坚持有感发展、共建共享,依托手机信令数据分析龙湾全域人群画像及需求,总体而言,龙湾区人口小区域范围流动性强,与空港物流、商贸、科创行业相关度高,在全域未来社区创建中重点关注科创人群、乐居人群、康养人群等不同群体需求,围绕百姓日常生活构建全域综合性场景,创新城市治理、服务供给和生活理念,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筑基成势,打造未来社区-园区-街区-乡村联动场景

深度挖掘群众潜在需求,厚植文化基因特色,开展未来社区、未来园区、未来街区、未来乡村个性化探索,将龙湾全域打造为城市现代化系统创新的新样板,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一是丰富具有“龙湾标识”的未来社区。以“城市大脑+未来社区”应用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按照浙江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即人本化、数字化、生态化三维价值坐标,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顶层设计要求,结合人群特征,探索全球温商社区、青年创客社区等多元主题未来社区,打造“美好家园”新样本。

二是创新“数字生活+生产”的未来园区。以“产业大脑+未来园区”应用模式推动全要素链接,依托浙南科技城、中国眼谷小镇等重点区块,加快布局产业链、补强创新链、完善要素链、深化服务链,拓展共享办公、个性化定制等模式,推动职住平衡,打造“数字生活和数字生产无界链接”的未来园区样板。

三是探索文化内涵鲜明的未来街区。挖掘龙湾特色街区文化主题,采用多元开放街区形态,鼓励“消费型+普惠型+公益型”业态组合,创新“云商联盟”等资源整合和共享方式,因地制宜探索未来文旅、未来雅集、未来潮购、未来社交等场景示范,打造文化意涵鲜明、优质服务智联、智慧运营赋能的未来街区标杆。

四是推动风貌与创收并进的未来乡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围绕“美丽经济、生态宜居、文化风貌、四治融合、幸福生活”一体化建设,推动田园风光、基础配套、产业平台和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创新数治型、文旅融合型等不同类型,形成富有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的未来乡村典型。

(二)营城聚人,构建全域“TOD+”邻里社交场景

以激发全域交往交流活力为导向,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进行立体复合开发,创新布局步行友好、功能混合、蓝绿交融的共享交往场所网络,以泛在化社交增进归属感、增强城市活力。

一是布局开放式邻里中心网络。全域构建共享极核-TOD活力中心-邻里中心-共享客厅4级邻里社交网络。围绕空铁枢纽城市门户核心区域,集聚总部办公、商务金融、时尚商业、交通集散等功能,形成站城一体、辐射全域的“共享极核”。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实行复合立体开发,形成若干服务全区的TOD活力中心。结合服务半径,在全域未来社区创建中,因地制宜设置社区邻里中心,依托存量空间改造设置共享客厅。

二是打造标识鲜明的文化艺术之城。注重旧码头、旧货站、旧厂房、旧市场的创意化改造和活化利用,打造群众文化中心、书法艺术公园等特色文化地标。建设一批丰富多样、便利可达的城市书房、百姓书屋、文化驿站等设施,建成“家门口的文体服务圈”。推出“龙湾文化菜单”,打造贯穿全年的文化精品活动。

三是创设无处不在的交往客厅。串联特色文化场所和街道,建立跨街坊联系的公共交往空间,汇聚社会交往、慢行交通、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复合功能。完善邻里街坊交往,围绕未来社区配套共享健身房、共享图书馆等设施,丰富特色节事活动。

(三)诗意栖居,创新与山水共生的全域花园健康场景

以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为引领,擦亮城市生态山水原生色,建设全域立体慢行、生活工作游憩相结合的花园城区。

一是构建多级“绿道网+公园网”。打造城市翡翠绿链-片区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绿道网络。依托永强塘河、瓯江沿岸、黄石山公园、大罗山等主要生态空间,打造慢行绿道和健身步道,串联主要公园绿地,形成贯通全域的翡翠绿链。将未来社区慢行系统连接到翡翠绿链中,形成“全域大环线+社区小环线”的花园健康步道系统,助推实现主动健康场景。

二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结合瓯江生态海岸带建设,谋划建设10公里龙湾外滩,开发瓯江夜游、田园马拉松等品牌。推广百姓健身房模式,推进体育设施进社区、进公园、进文化礼堂,使全民健身成为新文化、新风尚。

三是推广健康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围绕轨道交通优化公交和慢行网络,基本实现全域未来社区10分钟步行可达轨道交通站点。深化“自行车道+步行道+特色慢行线”系统建设,谋划自行车专用道、通学优先道,串联学校、社区和主要服务设施。打造若干“公交+绿道”换乘核,提升全域绿色出行比例。

四、创新龙湾全域未来社区创建的推进策略

在推进策略上,通过以点串线、连缀成面、全周期可持续运营三步走,全力擘画全域未来社区的美好蓝图。

(一)以点串线,擘画最美未来社区示范走廊

高质量推进富春社区、南洋社区、万顺社区等标杆项目建设,形成可推广经验清单。在“点上出标杆”的基础上,依托生态本底和基础设施廊道,串联打造一系列靓丽示范走廊,辐射带动全域品质提升,强化百姓对全域未来社区的直观感受和认同感。

一是打造“轨道上”的未来社区示范走廊,勾勒韵律起伏的最美天际线。以轨道交通线网为骨架,以轨道交通站点为触媒,率先推动沿线区域存量有机更新和增量高品质开发,串联未来社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设施等功能平台,打造职住平衡、生活便利的未来社区示范走廊,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城市形象。

二是打造瓯江沿岸协同发展示范走廊,彰显活力缤纷的最美水际线。依托“瓯江山水诗路”资源优势,精细化设计瓯江沿岸、永强塘河水系沿线城市风貌,结合沿线旧码头区等元素,在未来社区建设中探索“古为今用”“旧为新用”等模式创新,彰显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

三是打造环大罗山生态休闲走廊,擘画绵延起伏的最美山际线。以环大罗山(永中)乡村振兴示范带、空港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瑶溪休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建设为重点,串联永昌堡片、奥体小镇、东篱下等文体农旅养资源,打造展示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融合发展样板。

(二)连缀成面,夯实全域未来社区功能基底

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同时,在公共服务、美丽生态、数字赋能、产业价值、综合交通等方面同步开展全域未来社区基底工程建设,夯实城市现代化发展新格局的根基。

一是公共服务提质工程。按照5-10-15分钟生活圈优化布局城市-片区-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落实全域学位资源统筹方案及学校布局建设规划,构建全域托育体系,打造高品质医疗卫生设施,形成一批多形式邻里中心。

二是美丽生态筑底工程。立足龙湾滨江达海、山体湿地交织的生态肌理,注重规划留白和开发弹性,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块保护工程,落实生态海岸带(含瓯江段)建设,统筹谋划建设绿色文化旅游廊道,打造全域高品质生态空间和生活环境。

三是数字赋能创新工程。推进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构建“双5G、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创新布局5G微基站。搭建全域未来社区数字化平台,实现全周期可视化建设运营管理。建立基层智慧治理体系,健全“党建统领+智慧治理”联动机制。开展“数字+”新场景开发应用示范,全域探索应用共享停车、智慧安防等新模式。

四是产业价值增能工程。以全域未来社区建设的巨大需求市场为契机,构建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产业价值增能路径。以浙南科技城、东部新区为主,推动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引导地理信息、新能源、绿色装配式建筑等关联机会产业跨越式发展。

五是综合交通迭代工程。高水平建设温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开展温州高铁东站前期工作,提升龙湾国际机场吞吐能力,建设空铁联运服务体系。构建多式融合轨道交通系统,推进市域铁路S2线、轨道交通M2线建设,串联重点未来社区项目及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支撑人流快速通勤。

龙湾区全域未来社区国有运营平台架构示意图

(三)可持续运营,建立全域精细化治理体系

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始终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原则,开展全周期可持续运营模式探索。

一是统筹运营全域国有资产。谋划成立全域未来社区区级国有运营平台,负责统一运营龙湾区全域未来社区涉及的国有资产。依托数字化平台“一张图”盘点全域存量国有资产,利用闲置资产植入群众高频需求场景功能。采用联合经营、委托管理等场景运营模式,设定考核标准,保障运营服务品质。(见下图)

二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以片区综合运营开发模式为主导,积极引入市场主体,采用“授权开发+投资合作+EPC+O”等合作模式,对未来社区、未来园区、未来街区、未来乡村等项目进行系统规划、成片设计、一体开发,综合考虑不同类型项目的整体资金平衡,实现可持续运营。争取各类产业基金及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全域未来社区项目建设运营。

三是创新集成多跨场景应用。聚焦解决群众高频需求,依托大数据迭代优化全域资源的统筹运营和高效供给,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文化大脑+社区文化”“教育大脑+未来学校”等一批群众受用的多跨场景应用,实现社会事业精准落地。

猜你喜欢

龙湾全域社区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诗情画意龙湾美
社区大作战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