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决策点”案例教学法研究*
——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2022-06-07罗婧
罗 婧
(惠州学院)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作为知识传输载体,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由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以实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具有直观、实践性强和易于情感激发等优势,又因其鼓励学生共同研讨和观点碰撞,具有独到的教育功能,适用对象和范围较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国内高校管理类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2]。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了解实际案情,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正确决策和制定对策等关键环节的能力和水平,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3]。
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1969年首创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目的,并借此巩固与问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4]。本论文所探索的“决策点”案例教学法就是将PBL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应用到案例教学中,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案例教学,并通过案情“决策点”的设计、分析与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挖掘案例内涵,培养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正确思维模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使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决策点”案例教学法的总体设计
(一)设计原则与目标
现有案例教学之所以难以实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主要缘于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所选案例与理论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前者并不能对后者起到充分的演示作用,案例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或是采取“拿来主义”,不考虑案例与理论知识的契合度。二是行案例教学之名,实举例教学之实。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多维度延展和深入,但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仅重视对于案情发展的直接呈现和对案例结果的简单解读,忽略了案例丰富的内涵,更忽略了应借助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正确思维模式。三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在现有的案例教学课堂中,“从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5]。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案例教学的模式由“借来主义”变为“适用主义”,从“代理型”变为“亲验型”,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实现转变的支撑点就是案例分析中“决策点”的设计和使用。在设计基于PLB的“决策点”案例教学法时,案例的选择遵循与理论知识高度契合性和强时效性原则,案例的设计和使用则以开放性、互动性和情境性为原则,通过案情决策点的设计和以提问为主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和思辨的意识,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决策点”案例教学法分为准备、使用和评价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中,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中适时引入并简单介绍案例整体情况,布置课后查找案例资料的学习任务并在线上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阅读和整理。在该阶段中,教师的角色仅限于“观察”与“反馈”,不做过多的干预,并最终基于学生所收集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作为评分依据。在第二阶段中,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案情分析,识别案情决策点和设计“决策点分枝”,即推演不同决策所引出的多种案情发展方向,并据此做出决策判断和进行决策选择。这个阶段教师应注意给予引导的程度和时机,更多的是以学生自主分析为主,该阶段也是该教学法实施的核心阶段。后文将就该阶段的具体设计和操作,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最后,由学生进行分析结果展示,即基于第二阶段的小组讨论和案情推演,对“决策点分枝”和决策结果进行说明。虽然展示内容都是经由第二阶段的小组协作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但教师与学生的现场互动能更真实和直接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还能更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临场思辨能力。所以除了展示内容的正确性、全面性和深入性,学生的临场表现也属于评分内容(如图1)。
图1 “决策点”案例教学过程示意图
二、“决策点”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情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同时具备土木专业和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跨学科特性。但因受到专业壁垒的限制,学生难以具备满足跨学科学习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这种限制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的缺失,最终消极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众多教学法中,案例教学法以研究实际问题为中心,将特定问题通过真实的案情呈现,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克服了因学生不熟悉跨学科基础知识而产生的对教学效果的消极影响。此外,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课程的实践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得到较好的落实,因其可以加深学生对工程背景的理解,增强工程管理实践训练[6]。
(二)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是真实问题的再现,教学案例的质量是保证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除了真实性、时效性、与理论知识的高度契合性这三个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案例教学在整个课程所有教学法中所占的比例。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会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且单个案例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立性,如果课程所有知识点都采用案例教学,容易让学生忽视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不利于系统、全面地掌握课程知识[7]。二是注意案例分析难度的控制。案例分析难度是指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所需的知识与学生所学知识以及分析能力的对应程度。如果分析难度过低,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但难度过高,或让学生感受到其水平和能力无法对案例进行分析,那么这种悬殊差距会减少学生对该案例的兴趣,进而影响学习主动性[8]。
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为了保证整个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为了确保重要知识点得到充分和深入的学习,教师选取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干系人管理和风险管理五大重要项目管理知识领域作为“决策点”案例教学法的安插章节。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为例,该部分教学案例之一是福建泉州佳欣酒店坍塌事件,因其满足了以下三个主要条件。一是因为该酒店的坍塌发生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且因案例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探知欲望。二是该案例涉及了影响工程质量的几个关键把控点,与该章节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三是该案例的视频和文字资料丰富,对于学生来说,收集和分析案例资料的难度都不会过高。又如在工程项目干系人管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案例是火神山医院建设项目,因为除了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外,该项目还有两个优势。一是干系人动机既有高度的统一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案情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为项目干系人管理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案情。二是该案例是我国强大国力的证明,也是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生命和利益的体现,是不容错过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
三、案例使用方法的设计
(一)案情决策点的设计
案情决策点的设计是本教学法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设计决策点时,应注意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决策点的识别和分析要紧扣对应的理论知识。任何工程项目案例所反映出的问题都是复杂的,具有多层析性和多方面性,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也不是唯一的。虽然分析问题时需要注意全面性,但为了实现单章节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分析内容在保证全面性的基础上,应将该部分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案情内容作为重要分析对象。以项目成本管理为例,作为教学案例的波兰A2号高速公路项目,涉及的主要知识领域包括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干系人管理等,但因为该案例是在项目成本管理的教学内容中使用,故导致项目严重超支的案情就应作为关键决策点,而分析和推演案情也应该充分利用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二是决策点要有主次划分,控制关键决策点的数量,保证分析的深入。同样以波兰A2号高速公路项目为例,从踏勘、竞标、制定项目计划到施工,导致项目严重超支的决策点很多,如果每一个都进行深入分析,就会模糊教学重点,导致分析无法深入。经研究不难发现,不合理的竞标价格、法律和经济等环境分析的缺失以及合同管理的失败就是导致该项目严重超支的主要原因,应该作为该案例的重要分析内容,即影响案情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点。
(二)决策点的使用与教学评价方法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使用原则,在实施“决策点”案例教学法的全过程中,坚持将学生的参与、实践与体验放在首位,从资料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决策点”的识别与分析到结论的提出,均在教师的线上和线下引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小组协作来完成。在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思考者”“辨析者”和“决策者”,而教师的角色则围绕“提问”“倾听”和“点评”展开[9]。
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建设项目的案例为例,教师在风险管理课堂教学中,以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案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线上提交到教学软件,教师根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完成对学生的第一轮评分。第二阶段,学生继续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对案例进行决策点的识别与分析,推演不同决策的案情发展,并将分析报告提交到教学软件,教师根据决策点的识别准确度和分析深度进行评分。在该案例中,九龙车站地质勘察失误和承包商数量过多为一级风险成因,即需要识别的主要决策点,基建人工严重短缺和“一四三”黑色暴雨为二级风险。学生是否准确识别并定位风险成因,并据此倒推决策点和正确推演不同决策所引发的案情发展是该阶段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第三阶段为学生线下展示案例分析成果,教师应提前根据各小组分析报告的内容设计互动问题,因其在该阶段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互动,进一步判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临场思辨能力以及小组协作水平等。因评分项目较多,对于教师的临场应变有较高的要求,且容易带有主观性,该部分的评分准则应该提前设计并固定下来,以确保评分结果的客观与公平。
四、结语
案例教学发展至今已广受青睐,在提高学生实操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事实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各高等教育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和“学科差异”等问题,急需教师结合学科学情分析和教学效果分析不断探索和改进[10]。
“决策点”案例分析法虽解决了现行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目前仍面临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如何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设计的优化,如何使“决策点”案例分析法在其他适用的文科专业及课程教学中进行设计和使用,等。总而言之,“生搬硬套”的案例教学法并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坚持学情和教学效果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案例教学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