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共享站
——高校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07黄泽宇吴欣羽陈彩祥
黄泽宇 吴欣羽 陈彩祥
(浙江万里学院)
一、引言
随着电商蓬勃发展以及疫情对人们购物习惯的影响,网购浪潮下的快递业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国家邮政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完成量达206亿笔,同比增长48%,单日最高处理量突破1.6亿件。中国的快递业务规模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已成为全球第一的快递大国。
然而狂欢盛宴的背后,是巨大的材料消耗和垃圾的泛滥。2021年的206亿件快递,所消耗的胶带能绕地球三百余圈。如何推进快递包装的减量化和绿色化,实现快递包装的循环再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大量包装的不充分利用,一方面使我国资源紧张的状况更加严峻,另一方面废弃物的增加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国家发改委于2021年7月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转型将是其中的关键行动之一。
高校是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重镇。年轻人作为网络的忠实簇拥者,且由于校园的购物环境相对封闭,大学生已成为网购的主力军。根据阿里研究院、菜鸟网络发布的《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高校包裹约占全国包裹总量的6%,校园快递包裹的数量亦不可小觑。相较于社区,校内环境易于管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极高的可塑性。以高校为试点,以快递包裹为切入点,可为全民绿色生态的建设提供参考价值。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对建设节约型绿色机关和绿色校园提出设想与要求。在此背景下,探讨大学校园的快递回收再利用模式十分有必要。
二、高校快递包装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参差不齐的包装加大回收利用难度
我国快递包装业内缺少统一标准。快递、电商公司众多,各自标准不同,需求的规格不一,材料各异。而包装在运输与拆包的过程中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每个包装的完整性不同,这也对分类回收提出更高要求。此外,由于快递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往往出于成本角度选择廉价材料,此类材料包装强度低,难以循环使用,且行业普遍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
(二)大学生回收意识薄弱
虽然大学生对环保和低碳理念的整体认识不断提高,但责任意识仍相对缺乏,环保行为也滞后于环保认识。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涉世未深,也未将环境的建设视作公民的共同责任,而是视作政府和学校的责任。面对包装回收的问题,他们往往在“搭便车”的心理下无所作为。在取出内部物品后,包装通常直接作为生活垃圾扔掉,不会主动将快递包装分类回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是回收体系的缺失,大学生觉得快递包装回收处理的形式较为麻烦,效益不高;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学生在回收行为中没有获得感,无法有效地将学生的环保认识转化为环保行为。
(三)缺乏完善的回收体系
尽管政府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但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虽然大多数师生支持包装回收的工作,但多数校园缺少相应的回收设备,且没有建立回收体系。在快递驿站和寝室楼的周围,随处可见塞满快递包装的垃圾桶,以及散落在地上的快递包装,这对校园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很多高校快递包装的回收的渠道单一,仍以环卫工人对其进行人工分拣为主,增加了学校环卫的支出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且环卫通常是单纯将纸箱暴力拆解、堆叠,破坏了纸箱原本的状态。且分拣出的纸箱缺少分类,不论材质、完整度,都统一送往废品站处理,包装的剩余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三、“绿色共享站”回收体系的实践与优化
(一)“卡扣式可折叠快递盒”的设计
针对快递包装标准化程度低、过度包装等问题,研制出了“卡扣式可折叠快递盒”。在包装封口处设有卡扣,它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包括支撑臂和弧形臂。在两臂连接处形成人字角,支撑臂下端有半燕尾凹槽,弧形臂末端的柄脚下移可钩入燕尾凹槽中。卡扣式无需胶带,一折一叠即可完成开封箱。相对传统快递包装的多层胶封,既大幅度缩短了封箱与开箱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胶带过度消耗问题。
图1 “卡扣式可折叠快递盒”外观
考虑到包装的运输安全与使用寿命,箱体材料主要考虑塑料板、铝合金等重量轻且不易损坏的材料。在底部设有防滑版,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滑落。箱体的多处连接可拆装、折叠。一方面折叠后的小体积有利于回收时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如果快递盒局部损坏,可以进行部分更换,从而减少整个快递盒的更换成本。
(二)设立“绿色共享站”自助回收站点
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环保行为,易实施性是重要条件之一。在寝室楼下、快递站点等区域设置“绿色共享站”回收站点。学生只需简单地将盒子投进“绿色共享站”,便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环保力量,便利学生的回收行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校环卫的压力。
回收站点主要回收快递纸箱,附带回收快递包装的填充物。自动化回收站的外部包括显示屏、自动开门感应装置、可回收利用投放口、不可回收利用投放口以及附带包装物投递口等,并额外为“卡扣式可循环快递盒”设立共享回收投递区。内部设有红外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以及容量检测器等。同时配备了工具区(放有美工刀、剪刀)方便学生拆解包装。回收站顶部设置太阳能板,为装置辅助供能,进一步体现环保、绿色的设计理念。
(三)建立线上绿色平台与回收流程
1.建立线上校园环保小程序平台
图2 快递包装回收利用流程图
将环保行动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不仅是对其环保行为的有效评价,也是培养学生环保行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的重要方法。利用线上平台与自动化的回收站联动与学生进行交互,对学生投递的快递包装进行后台的相应记录。平台不仅将赋能更加高效的规模化、集体化回收,还有协助环保知识的宣传与推广。并将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作为出发点,推动校园线上环保平台的发展。
2.设立回收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回收意愿
绿色共享站系统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换,用户可以利用这些不需要的快递盒兑换积分,对积分进行累积就可以在本软件的积分商城中进行商品(包括快递优惠券、积分抽奖、垃圾袋一系列生活用品等)的兑换,并引入随机红包以及评级排名机制等新颖形式。当账号积分达到一定数量时,平台将会对其进行绿色评级。达到等级可获得相应奖励,并授予相应荣誉称号,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保回收事业的积极性。
3.构建回收利用流程
通过自动化回收站对包装进行分类回收,促进包装规范化管理。在投递过程中,用户可以扫描回收站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进行快递包装与积分的兑换。系统将根据包装的类型、大小和损坏程度兑换不同数量的积分,提升回收模式中学生个人环节的参与感。
对回收的包装进行分类处理:将基本完好无损的包装运送至快递站点,投入循环利用;如有轻微损坏,则送至加工工厂二次加工,然后重新投入流通。或融入校园环保活动,如包装二次改造设计等;严重损坏和不可回收的包装送往废品站变卖,所得收益将用于校园公益和环保活动。对环境有害的胶带、泡沫等送往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四、对于高校的建议
(一)成立绿色回收团队
为了更好地开展环保工作,可以成立相关部门和公益团队,包括学校环境保护协会、俱乐部、后勤组织等。团队身体力行并引导学生们一起回收利用废弃的快递包裹。招募志愿者,负责回收站点快递包裹的分类,对接垃圾回收公司与快递公司,并协助快递包装回收活动的开展。快递包装回收模式的主要运营者是以学校组建的回收队伍为主体。除了日常回收快递包装外,团队还参与宣传回收快递包装的重要性和如何回收学校的快递包装,以激发全校的积极性。
(二)加强绿色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在面对环境的评估过程时,分散的、未经组织的学生个体,往往在不必承担责任的群氓心理下的无所顾忌,缺乏采取有效环保行动的能力。因此,学校应注重绿色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提高学生对环境责任的感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环保活动的配合度。
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通过公众号、公告栏、海报、横幅等方式加强环保宣传的力度。同时,环境保护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转化为实际行动。鼓励学生组织、社团在世界环境日、低碳日等特殊节日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校园风尚与人文氛围。另一方面,要做好环保教育活动。绿色校园不仅是校园环境的绿化,也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建构。定期开展相应的知识讲座、理论课和实践课程,将绿色教育实效化,树立学生的环保回收意识。
(三)重视校企联合,多方协同助力快递回收
要有效解决快递包装的回收问题,仅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不论是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还是从源头上减少不可回收材料的比例,都与相关企业的协助密不可分。学校组织需改进相关文件与制度,与快递企业和回收企业达成合作。企业与学校合作完成快递包装回收、循环的工作,学校对合作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同时,还可与超市和杂货店达成合作。超市和杂货店提供平台积分兑换所需的奖品,校方则利用平台、公众号为其进行免费的广告宣传。通过校企联合,构建以快递包装回收为主体的绿色产业链。
五、结语
尽管各高校对快递包装回收有着统一的积极认知,但快递包装回收仍旧缺乏标准化。高校是社会的缩影,建立高校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对于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多数的相关研究都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的。校园快递包装回收的利弊,以及政策和经济往往是讨论的中心,而回收包装的末端—校园管理和学生行为实践很少出现于讨论中。本文从实践出发,以回收系统“绿色共享站”为主体,从快递盒的设计到回收站的设立以及线上平台的建立,提出解决方案,完善包装回收体系,试图为高校快递包装的回收提供普适性参考。然而,体系的构建非一日之寒,也并非所有高校都能使用统一的模板。在建立与完善包装回收体系时,不同的校区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