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效果及对hs-CRP、IL-10、TNF-α的影响
2022-06-07蒙法科梁丽红卢庆弘
蒙法科,梁丽红,卢庆弘
腰椎骨折主要表现为腰痛、腰背部肌肉痉挛、翻身困难及不能站立[1]。腰椎骨折后,腰椎稳定性差,若骨折碎片刺激脊髓,会引起脊髓损伤,造成该节段以下部位运动、感觉功能障碍[2]。临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3]。传统椎弓根内固定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且易引起伤口感染、出血或血肿[4]。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为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主流术式[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8例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诊断标准[6];存在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具有神经损伤症状。排除标准:伴严重脏器损伤者;伴关节异位者;椎间盘突出者;孕期及哺乳期患者。11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充分显露伤椎及上下相邻节段椎板及关节突。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于伤椎上下椎体各置入2枚椎弓根钉,安装连接杆、螺帽,利用椎弓根钉做前后椎体撑开复位,后将关节突、椎板、上位椎体下关节突和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切除,暴露脊髓和神经根,复位骨折块,扩大椎管,在横突间植骨,透视满意后逐层缝合,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予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先定位病变节段,切开皮肤、皮下和筋膜,暴露伤椎横突起始处、上下椎板和关节突,清理受伤骨块。沿伤椎体向前打入L型推杆复位骨折块,进针点处使用双关节咬骨钳去除部分骨皮质,定位针置入椎弓根处,方向正确后拔除定位针,置入合适长度椎弓根钉,再置入2个棒并加用横连杆,C型臂X线机透视满意后逐层缝合,置负压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手术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②比较2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③比较2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④比较2组术后神经功能。
2 结果
2.1手术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术后,2组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1。
表1 2组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2.2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3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伤口感染8例,螺钉松动5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1%(P<0.01)。
2.4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后,2组NSE、S100B、GFA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3。
表3 2组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达A级10例,B级11例,C级12例,D级13例,E级11例;对照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达A级17例,B级18例,C级16例,D级8例,E级2例。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腰椎完整性遭到破坏或连续性中断[7]。腰椎骨折会伴随神经功能障碍,损伤躯干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减退或刺痛、刀割样疼痛,严重者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截瘫[8]。
传统椎弓根内固定术有较大创伤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具有优越性[9]。本文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手术过程中细菌、病毒等感染会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hs-CRP是机体炎症反应标志物;IL-10为负性调节因子,帮助人体抵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TNF-α是人体重要炎性介质,参与机体炎症反应[10]。本研究观察组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
NSE在神经损伤后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及脑脊液中。S100B广泛分布于神经细胞中,当神经细胞破坏后进入血液循环。GFAP含量急剧升高表示有脊髓损伤。本研究术后2组NSE、S100B、GFAP均处于下降状态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