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 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重症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6-07曹翰君何贞
曹翰君 何贞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休克最新的分型包括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阻塞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又包括脓毒性休克和非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则是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降低显著,并最终导致血压降低,机体重要脏器及组织灌注严重不足所致的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并基于此表现出的一系列以缺血、缺氧、重要器官损害及代谢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而脓毒性休克则是在脓毒症并发严重循环、代谢及细胞紊乱情况下发生的一种危急症状[1]。脓毒症是一种由于感染而引发的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对生命器官功能造成直接威胁的临床病症。这二者均为急危重症医学研究中面对的临床问题。而伴随现阶段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诊疗水平也出现了明显提升,故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病症的监测,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途径。PICCO 监测(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则是一种能够同时对患者心功能、肺水、容量及容量反应性、周围血管阻力等进行监测的技术,其在多种类型休克中都有一定应用价值[3]。对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PICCO 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重症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5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40 例重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 例。观察组男女比11∶9;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41.44±8.65)岁;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6~29 分,平均APACHE-Ⅱ评分(20.89±5.16)分;其中心源性休克13 例、脓毒性休克7 例。对照组男女比12∶8;年龄19~64 岁,平均年龄(40.89±8.72)岁;APACHE-Ⅱ评分17~29 分,平均APACHE-Ⅱ评分(20.95±5.23)分;其中心源性休克14 例、脓毒性休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纳入标准:①各种危重症患者并发体克状态;②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MAP<60 mm Hg[4];③具有器官灌注不足表现,如氧合指数下降、乳酸水平增高、尿少等[5];④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①年龄<18 岁;②孕产妇;③不可复苏的临终状态;④大面积肺栓塞;⑤中途退出治疗者;⑥临床资料有缺失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完善血气分析、血常规、血清乳酸水平测定、凝血功能检查等,并需结合可能引发休克的因素适当增加检查项目,此后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尽快进行置管处理。对照组进行CVP 监测,予以颈内或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O 监测,置入颈静脉置管+专人维护。两组患者均采集监测第1~48 小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合上述指标对患者休克类型进行分类,并指导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监测不同时间(监测1、12、24、48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28 d 病死率及住院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MAP、尿量、HR、CI、SVR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监测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监测1 h,两组MAP、尿量、HR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1、12、24 h,两组CI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1、12 h,两组SVRI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12、24、48 h,观察组MAP、尿量、HR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48 h,观察组CI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24、48 h,观察组SVRI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监测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监测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28 d 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28 d 病死率5.00%(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20),住院时间(34.18±6.02)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26±7.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28 d 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28 d 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续表1
3 讨论
休克是一种主要表现为急性循环障碍的复杂性综合病症[6]。尽管休克类型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本质一致,均会在发生休克后导致机体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流状态,进而促使细胞出现缺氧症状,使得细胞难以正常代谢营养物质或营养物质缺乏,最终引发细胞损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7-9]。休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且与临床多个科室均存在密切联系,对此进一步了解休克分型,并早期评估休克危重程度对治疗的意义重大[10-12]。
精准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心源性休克与脓毒性休克的初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改进有指导意义[13]。PICCO 监测能够动态监测患者心功能、肺水、容量及容量反应性、周围血管阻力等指标,相关研究显示,PICCO 监测在多种休克评估中均可发挥重要价值[14,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监测12、24、48 h,观察组MAP、尿量、HR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48 h,观察组CI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24、48 h,观察组SVRI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通过实施PICCO监测能够进一步提升重症休克患者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促进重症休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重症休克患者应用PICCO 监测能够较为准确反映患者实际血流动力学水平,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提升患者生存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改善预后,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