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2022-06-07范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肌瘤栓塞动脉

范丹

平滑肌与结缔组织属于子宫肌瘤的主要构成部分,作为女性十分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会由于遗传、激素或干细胞影响而出现。伴随着当前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子宫肌瘤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其中介入栓塞术属于使用范围较广的手术方式之一[1,2]。可以针对患者子宫肌瘤实际情况进行动脉栓塞,阻断子宫肌瘤血液供应从而使其坏死,这种方式更为有效,同时还能降低对于患者的伤害,提升治疗安全性[3,4]。在接受子宫动脉栓塞后还有其他动脉能够为子宫提供血液供应,因此不会导致子宫坏死[5,6]。介入栓塞治疗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能够降低对于患者的伤害,同时也可以加速患者后续康复。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介入栓塞术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0 例,纳入标准:经临床超声诊断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子宫肌瘤重量在75~90 g;接受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具有子宫内膜病变、精神障碍、个人资料不完善的患者。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 例。对照组年龄24~46 岁,平均年龄(35.04±3.73)岁;多发子宫肌瘤15 例,单发子宫肌瘤10 例;肌瘤直径5~11 cm,平均直径(8.08±1.03)cm。观察组年龄25~46 岁,平均年龄(35.56±3.54)岁;多发子宫肌瘤14 例,单发子宫肌瘤11 例;肌瘤直径6~11 cm,平均直径(8.63±0.88)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采取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在患者下腹正中切口,了解肌瘤所处位置并进行子宫切口。术前需对子宫血液供应进行阻断,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肌瘤切除完毕后应分层缝合。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1.2.2 观察组 实施介入栓塞术:患者在手术前需进行相关超声检查,掌握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及直径。在患者月经结束后1 周左右实施手术,术前半小时应给予患者镇静剂,手术保持平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经皮股动脉穿刺放置静脉导管,经髂外动脉、腹主动脉直至对侧的髂内动脉掌握子宫动脉及肌瘤的位置。进行子宫动脉插管,在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后,完成栓塞并进行重复血供造影,在动脉血流停止后停止注射。拔出导管进行局部加压,患者在术后应保持平卧位1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疾病复发情况,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判定标准:患者子宫肌瘤消失、子宫体积恢复正常,表示显效;患者子宫肌瘤基本消失,子宫体积缩小>80%,表示有效;患者子宫肌瘤未消失,子宫体积无恢复,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及疾病复发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及疾病复发情况对比[n(%)]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大多患者在发病时无明显症状,一些患者可能会存在月经异常、白带增多、下腹坠胀等,中年女性极易发生子宫肌瘤[7,8]。由于子宫肌瘤大小及数量不等,因此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子宫肌瘤会伴随着肌瘤增生出现明显症状,危害患者健康[9,10]。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却不够彻底,愈合时间长、恢复慢、易复发,风险较高[11,12]。而目前介入栓塞术属于新型治疗方式,这一治疗方式主要在于通过栓塞的方式对子宫动脉进行阻截,从而阻止血液向子宫肌瘤部位涌动,使子宫肌瘤由于自身缺血原因而坏死。在栓塞后还可以通过其他动脉向子宫供血,因此不会出现子宫坏死的情况。这一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后续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效果,满足患者需求。而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是将子宫肌瘤彻底切除从而缩小子宫体,缓解由于子宫肌瘤而产生的压迫性症状,这种治疗方式目前对患者损伤较大,同时复发率较高,降低了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介入栓塞术相比存在一定限制,介入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提升手术安全性,加速患者康复,降低疾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肌瘤栓塞动脉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