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提升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2022-06-07王丽
王丽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民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成为了影响居民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1]。手术是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随着当前随着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但当前冠心病的发病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加之冠心病患者带病生存率的升高,使得整个家庭在丧失劳动力的同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压力[3]。因此,当前临床对于冠心病患者术后的康复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如何促使患者能够最大程度上恢复其正常的工作、学习,积极地改善患者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是当前继续探讨的一个问题[4]。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在改善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优势,以下就此实施了相关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0年3月在本科室治疗的128 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 例。对照组男38 例、女26 例,年龄43~78 岁,平均年龄(56.8±7.1)岁。观察组男35 例、女29 例,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58.3±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心脏康复护理,方法如下:①制定心脏康复运动锻炼方案:在对患者开展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前对其开展准确地评估,患者只有在病情稳定,无休息时的心绞痛或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率失常时,才能够开展心脏康复运动锻炼。在患者开展心脏康复运动前,要准确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运动禁忌证,对于存在运动禁忌证的患者是不能够进行运动锻炼的。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临床检查,掌握患者的心脏功能基线水平,根据患者的综合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心脏康复运动锻炼方案。②心脏康复运动锻炼实施:患者的心脏康复运动锻炼主要分3 个阶段开展,其中的Ⅰ期康复运动锻炼主要以中度间断运动为主,患者在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即可开展运用锻炼,运动锻炼的方式主要采取上下楼,患者以正常的节奏上下楼1~2 层,每次运动时间保持在15~20 min,运动3~4 次/周为宜。Ⅰ期康复运动锻炼的持续时间为4 周。Ⅱ期康复运动锻炼主要以中度渐强运动为主,在不诱发冠心病症状的基础上,以快于正常节奏的方式进行步行、上下楼梯、踏车等等运动,患者运动过程中,以其心率加快10~15 次/min 为宜。患者的运动时间,初期保持在20 min,逐渐增加单次运动时间,延长到每次运动40 min,运动3~5 次/周为宜。Ⅱ期康复运动锻炼的持续时间为8 周。Ⅲ期康复运动锻炼以家庭运动为主,主要的运动方式为快于正常节奏的步行、踏车等,30~40 min/次,3~5 次/周。Ⅲ期康复运动锻炼的持续时间为24 周。③危险因素干预:首先让患者掌握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饮食不节制、吸烟、不爱运动等。在此基础上,让患者明白危险因素对自己术后康复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指导患者积极地纠正这些危险因素,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消除高危因素所带来的危害。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LVEF、LVEDD、LVES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耐力(6MW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WHF)评定,分为症状改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评分几个方面,分数越低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LVEF、LVEDD、LVES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LVEDD、LVESD 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LVEF 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 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b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6MW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MWD 均较干预前有明显变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耐力比较(,m)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耐力比较(,m)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bP<0.05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症状改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bP<0.05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会导致其心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影响患者的运动耐量,进而使其体力活动受到限制,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5]。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显著控制[6]。如何改善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成为了当前临床关注的一个焦点。归根到底,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在于其运动耐量的提升,而运动耐量的提升则在于患者心功能的提升[7]。因此,改善患者心功能是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当前已有诸多的国内外研究报道及临床证据表明,以运动锻炼为主的心脏康复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中有着显著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作者应用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并将其干预效果与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LVEF、LVEDD、LVESD 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LVEF(56.66±5.79)% 高于对照组的(47.04±5.26)%,LVEDD(47.18±4.28)mm、LVESD(40.11±3.66)mm 小于对照组的(51.00±4.76)、(44.00±4.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MWD 均较干预前变长,且观察组6MWD(480.87±45.68)m 长于对照组的(402.55±39.84)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改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研究数据可以看到,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康复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这主要是由于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达到提高心肌供血能力的目的;通过运动锻炼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同时通过运动锻炼,还能够促进心肌侧支循环建立,降低血压粘稠度。通过以上机制共同作用,从而发挥改善心功能的目的。从而促使患者获得更加显著的康复效果,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升运动耐量,使患者尽早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更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