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2022-06-07倪浩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库巴缬沙坦受体

倪浩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心脏病变,是由各种心脏病进展至终末期的一种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肺静脉淤血,机体组织及气管血液灌注不足从而诱发水肿、气短、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心室重构是本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并进一步加快疾病进展。因此目前临床多从抑制心室重构入手并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目的。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呔酶抑制剂(ARNI),是由缬沙坦与沙库巴曲两种成分根据1:1 摩尔比例配制而成的药物,该药物可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脑啡呔发挥抑制作用从而达到舒张血管、预防与逆转心血管重构的作用[1]。本文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55 例,女45 例;年龄49~69 岁,平均年龄(59.0±3.5)岁。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且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2];②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4];③治疗依从性较高且患者与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无法正常与人沟通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9~69 岁,平均年龄(59.0±3.6)岁。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50~68 岁,平均年龄(59.1±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缬沙坦胶囊治疗,药物剂量为80 mg/d 或160 mg/d,1 次/d。观察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起始剂量为50 mg/次,2 次/d,根据患者治疗情况适当对药物剂量进行增减。两组患者均以6 个月作为1 个治疗周期[7]。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心功能指标包括LVEDD、LVEF[3];血清指标包括NT-proBNP、cTnT[4]。疗效判定标准[5]:①治疗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较治疗前提升≥2 级或达到Ⅰ级,记为显效;②治疗后心功能NYHA 分级较治疗前提升1 级但尚未达到Ⅰ级,仍需进一步治疗,记为有效;③治疗后NYHA 分级未见显著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生活质量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活力4 方面,生活质量与评分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NT-proBNP、cTn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 高于对照组,LVEDD、NT-proBNP、cTn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心血管死亡1 例、恶性心律失常1 例、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1 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心血管死亡4 例、恶性心律失常3 例、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3 例。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6]。相关研究指出[7-9],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疾病病程越长则心肌结构病变越严重,继而诱发心脏泵血或充盈功能下降,心肌损伤加重;当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后,其神经内分泌及循环呼吸系统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患者在各类因素影响下还将诱发各类并发症,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将导致其1年内死亡率达到50%甚至更多,此类患者中约50%患者死于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其余则死于进行性泵功能衰竭。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治疗药物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主。既往临床多应用颉沙坦对疾病进行治疗,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颉沙坦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减少醛固酮的分泌,从而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并发挥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但长期服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疾病治疗效果、心功能及血清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该药物对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作用。沙库巴曲颉沙坦中含有的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颉沙坦,两种成分可发挥协同作用,不仅可提升治疗效果,还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促进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改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呔酶抑制剂类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可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并增强利钠肽系统[10]。脑啡肽酶有助于利钠肽类物质[心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C 型利钠肽(CNP)]、胰岛素血糖及脑啡呔、缓激肽等物质的降解[11];高浓度ANP 与BNP 也可通过与利钠肽受体结合,促使环磷酸鸟苷(cGMP)生成增多而发挥扩张血管、增强利尿、促进尿钠排泄、松弛心肌、延缓心室重构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并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12-14]。同时,药物可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对改善其心功能、提高LVEF、降低心率及心室重塑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5]。另外,用药后可有效避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量激活,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能量消耗、缓解心脏负荷并提高利钠肽系统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发挥改善心功能指标及血清指标的治疗效果[16]。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药物主要成分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心力衰竭患者对该成分具有较好的耐受性,长期服用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持续发挥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同时,药物具有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程度,保护心肌功能的作用,用药后主要经尿液与粪便排出,体内残留量较低,因此无明显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及致癌性,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并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全面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库巴缬沙坦受体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