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2022-06-07刘晓云
刘晓云
冠心病已经在心内科中较为常见,会造成血管腔阻塞,造成心肌细胞缺血缺氧[1]。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一直是临床理想的治疗措施,能够改善局部血流情况,配合氯吡格雷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形成支架血栓,使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2]。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是新一代临床支架,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可预防诸多不良心血管事件出现[3]。但目前关于可降解DES、不可降解DES 存在一定争议,本文进行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 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 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经过实验室多项诊断,并符合支架植入治疗;②均为单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直径≥3 mm;③家属知晓本文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①近3 个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②凝血功能出现障碍;③高血压无法控制。其中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51~79 岁,平均年龄(65.54±4.85)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54±2.49)年。研究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1~79 岁,平均年龄(65.12±4.72)岁;病程1~15年,平均年龄(7.21±2.6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氯吡格雷(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10),75 mg/次,1 次/d,持续用药1年以上。术前3 d 口服阿司匹林(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0.1 g/d。局部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入路选择桡动脉,置入导丝,沿导丝将鞘管置入,留外鞘在血管内建立通道,沿外鞘将造影导丝、导管送入血管,造影导管到达冠状动脉口后,经导管推注造影剂实施造影,确认病变位置后,沿着导丝置入BMS 系统,达到理想状态,使用压力泵加压,撑开支架。对照组实施不可降解涂层DES,研究组实施可降解涂层DES,造影结果判断DES 植入成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指标水平。不良事件包括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SV、CO[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6.67%、不良事件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组间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mPa·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mPa·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LVEF、SV、CO 分别为(38.21±3.12)%、(42.54±4.54)ml、(3.56±0.75)L/min,治疗后分别为(45.21±5.54)%、(52.42±5.25)ml、(4.56±0.75)L/min;研究组治疗前LVEF、SV、CO 分别为(39.32±3.21)%、(41.36±4.47)ml、(3.47±0.67)L/min,治疗后分别为(47.34±5.67)%、(53.66±5.31)ml、(4.72±0.71)L/min。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SV、CO 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组间LVEF、SV、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慢性病,疾病的影响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感心前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病因复杂且病情进展迅速[5]。这类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血液异常,随着病情逐渐加重,也会出现诸多异常,而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能够阻断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受体结合,能够阻断血液凝固[6]。水解后可生成活性代谢物,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对血小板造成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7]。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后,能够改善血小板聚集,心脏功能有所好转,早期停用会使得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而氯吡格雷可改善凝血使得疗效理想[8]。DES 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既往主要使用不可降解涂层,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晚期支架血栓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9,10]。本文对否降解涂层DES 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6.67%、不良事件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低于治疗前,LVEF、SV、CO 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组间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LVEF、SV、CO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支架疗效均较为理想,但可降解涂层安全性更高,可能是由于不可降解聚合物残留,通过刺激血管壁,使得血管壁发生炎症,血管内皮不愈合,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11,12]。可降解涂层DES 不会出现这一情况,使用生物原料作为涂层聚合物,在体内可自动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随着机体代谢排出体外,避免了残留问题,更加安全[13,14]。植入DES 可有效支撑冠状动脉,动脉通畅性更高,结合药物后能够控制血小板聚集,局部循环有所改善,使得心功能提升。于涛[15]指出:实验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8.51%低于对照组的17.31%(P<0.05)。这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不可降解涂层DES 与可降解涂层DES,对冠心病的疗效均较为理想,可改善心功能与血流学指标,但可降解涂层DES 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