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政府环境治理同绿色增长绩效之间的关联性探究

2022-06-07刘松竹钟优慧梁运文

理论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偏向环境治理效应

□刘松竹,钟优慧,梁运文

(1.广西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广西财经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3.韶关学院 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一、引言

能源过度消耗和污染过量排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难以逆转的破坏正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其关键在于提升绿色增长绩效,切实推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绿色型转变。

技术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根据技术来源的不同,主要可分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种方式。2006年以来,中国相继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D 经费内部支出从2006年的3003.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4393.11亿元,占GDP 的比重也从1.37%提高到2.14%,不仅在数额上明显大于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而且增长速度也显著较高(见图1)。2020 年的R&D经费内部支出是2006 年的8.1 倍,而2020 年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仅为2006 年的1.4 倍。由此可见,自主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但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虽可以推进技术进步,但并不必然有助于提升绿色增长绩效。受要素偏向影响,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既可能推进绿色技术进步,也可能推动非绿色技术进步,对绿色增长绩效的促进作用是不确定的。“十二五”以来,我国一直推行严格的环境治理政策,节能减排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不仅会促使企业重视污染治理和节约资源,对绿色增长绩效的提升产生直接作用,而且还能通过调整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速度与偏向性产生间接作用。

对绿色增长绩效的研究一直是环境经济学的热点问题,相关文献颇为丰富。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研究主要围绕绿色增长绩效的测度和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展开研究。关于绿色增长绩效的测度,部分研究者采用能源强度、碳强度或者单位GDP的污染物综合排放量等单要素指标衡量绿色增长绩效。然而,污染排放强度只是污染排放与经济产出的比值,相关研究未能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以及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作用。因此,Li 和Song(2016)、Lin 和Benjamin(2017)等研究者选择在全要素分析框架下测度绿色增长绩效。关于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被考虑到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和环境规制等。有关技术创新具体方式对绿色增长绩效影响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更鲜有文献分析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如自主创新、技术引进等对绿色增长绩效影响的异质性。此外,技术创新对绿色增长绩效的作用还会受到政府环境治理的影响,现有研究也缺少对此的深入探讨。

基于此,笔者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我国技术创新(包括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种途径)、政府环境治理同绿色增长绩效的现实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以期为绿色创新政策和环境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技术创新、政府环境治理同绿色增长绩效的理论关系

(一)技术创新与绿色增长绩效的内在关系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除自主创新之外,技术引进也是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现实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不管是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引进,都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而不同偏向的技术创新所推动的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偏向性不同,技术创新可以分为绿色技术创新、中性技术创新和污染性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和中性技术创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污染性技术创新会造成环境破坏,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劳动力和环境资源(包括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也包括土地、水、空气等自然资源)三种,环境资源的消耗是污染的主要来源,减少污染的关键就在于节约使用环境资源。绿色技术创新带来的绿色技术进步会使得环境资源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具有更大程度的提高,促使其他要素替代环境资源要素,使环境资源要素在要素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由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增长,并显著提升绿色增长绩效。中性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可以使单位经济产出需要投入的生产要素(包括环境资源)减少或者在生产要素保持不变时产出增加,从而也能对绿色增长绩效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而污染性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使环境资源要素的相对边际生产率降低,这会提高环境资源要素的投入份额,使单位经济产出需投入的环境资源增加,造成更多污染,降低绿色增长绩效。由此而来的经济增长也就不是绿色增长,而是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因此,如果技术创新呈现出绿色偏向,则技术进步越快,绿色增长绩效越高;如果技术创新呈现出污染偏向,则技术进步越快,绿色增长绩效越低。

图1: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和R&D经费内部支出增长趋势

按照Acemoglu 的观点,技术创新的要素偏向主要受价格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的影响。价格效应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技术创新偏向于节约使用稀缺(价格较高)的生产要素;市场规模效应指为扩大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偏向于节约使用充裕(价格较低)的生产要素。技术创新究竟偏向于哪种生产要素,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若价格效应强于市场规模效应,技术创新便倾向于节约使用稀缺的生产要素;若市场规模效应等于价格效应,则正负两种效应恰好相抵,技术创新将呈现出中性状态;若价格效应弱于市场规模效应,技术创新便倾向于节约使用充裕的生产要素。环境资源(如化石能源)通常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是稀缺和昂贵的。因此,价格效应的增强和市场规模效应的减弱能够使技术创新节约利用环境资源。

(二)政府环境治理与绿色增长绩效的内在关系

1.直接效应。福利经济学理论认为,环境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只有实施环境治理政策,才能达到整体环境效率的“帕累托最优”。通常而言,政府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使企业在生产中减少环境资源的使用和加强污染治理,有助于提高环境效率,但却未必会使绿色增长绩效提升。这是因为,政府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会使企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得到管控,企业需要为消耗环境资源和治理污染支出额外成本,引起企业“遵循成本”的增加。例如,企业需要缴纳环境税费、超标排放罚款或者失去节能减排补贴等。在短期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遵循成本”的增加会引起企业利润率和生产率的下降,同时资金的占用会使企业失去一些获利和谋求发展的机会,导致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降低,这些都会对地区的绿色增长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如果地区政府实施的环境治理政策过于苛刻,企业有可能因无法承担过高的“遵循成本”而选择减产和停产,或转移到环境治理政策较为宽松的地区。不管企业是选择减产、停产,还是选择向其他地区转移,都会引起地区的经济产出减少,从而对地区绿色增长绩效产生消极作用。

2.间接效应。除直接效应外,政府环境治理通过调整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速度与偏向性,能够间接作用于绿色增长绩效。政府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也可能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改进也会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受青睐,帮助企业获取更高收益。成本和收益的此消彼长会大幅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和生产率,产生“创新补偿”效应。倘若政府环境治理带来的“创新补偿”效应强于“遵循成本”效应,将会使企业实现生产率和环境效率的同时提高,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从而对绿色增长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

因此,合理的政府环境治理不仅可以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能够提高环境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出技术创新的绿色增长效应。当然,政府环境治理能否增强技术创新的绿色增长效应与其政策类型和政策执行力度息息相关。从类型来看,政府环境治理政策主要可以分为命令控制型政策(如排放限额、环境标准)和市场激励型政策(如环境税、排污费和节能减排补贴等)。命令控制型政策虽能使企业遵守环境排放的相关规定,但企业往往是被动实施减排;市场激励型政策则是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来促使企业主动进行减排,因而有利于推动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的自主创新或外部引进。因此,相对于命令控制型政策,市场激励型政策更有助于刺激绿色技术创新,更有效地促进绿色增长绩效提升。此外,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双重外部性”,即绿色技术知识的外溢性和环境的外部性。这意味着企业只能获得绿色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全部收益中的一部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预期收益难以超过其成本。因此,如果政府环境治理政策的执行力度较弱,节能减排补贴、环境税费等的利益激励不能使绿色技术创新的预期收益弥补其成本,企业仍将缺乏动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同样,如果命令控制型政策相对宽松,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企业可能仅仅通过加强污染治理来实施减排。然而污染治理无助于经济增长,且由于要占用要素投入,还会挤占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影响经济增长,弱化技术创新对绿色增长绩效的积极效应。

三、我国技术创新、政府环境治理同绿色增长绩效的现实关系

(一)自主创新与绿色增长绩效的现实关系

自主创新是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也是推进绿色增长的主要方式,这在很多实证研究中得到证实。例如,袁润松等(2016)的研究证实,自主创新对中国绿色发展有正向效应,正是依托技术创新,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技术差距和管理问题而导致绿色发展相对滞后。张江雪等(2015)的研究证实,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更依赖于自主创新,而非技术引进。林伯强和刘泓汛(2015)的研究也表明,中国研发投入有利于提高能源环境效率。在科教兴国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实施的背景下,中国自主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很多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实现了突破,例如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北斗系统、智能电网、3D打印和智能机器人等。从全国技术市场看,2006至2018 年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合同成交金额分别从162.2 亿元和97.8 亿元提升到1540.1 亿元和1326.9 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的比重也分别从8.92%和5.38%提高到12.56%和7.25%。自主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将会大幅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而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又可以有效强化自主创新的绿色偏向,促进绿色增长绩效的提升。因此,坚持自主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对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引进与绿色增长绩效的现实关系

从我国实践来看,技术引进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和技术贸易三种途径,不同途径引发的技术进步偏向存在差异,对国内企业吸收能力的要求不同,对绿色增长绩效的作用也具有差别。外资的进入、产品和设备的进口既可以带来先进的清洁型技术,为国内企业提供学习机会,同时也会使国内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有利于激励和倒逼国内企业进行清洁型技术的研发创新。为保持长期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发达国家会控制先进技术的贸易,不愿意将绿色清洁型技术直接输出到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更多是污染型技术。然而,在外资和进口贸易中,发达国家企业直接从事或参与生产,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它们更愿意在生产中采用清洁型技术。另外,国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经常处于低端环节,仅仅提供中间环节的组装和加工,购买国外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尽快具备生产能力和占有国内市场份额,而对购买技术消化吸收的忽视造成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只能长期依靠引进低端技术来维持生产。相对于技术贸易而言,国内企业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和吸收才能将外资和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转化为生产能力,而主动学习过程有利于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外资和进口贸易更有利于清洁技术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技术溢出对绿色增长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政府环境治理与绿色增长绩效的现实关系

在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凸显的背景下,中国现阶段正推行严格的环境治理政策,这能够促使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因而对绿色增长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可能并非通过刺激自主创新或技术引进而产生。从历年的《全球环境绩效指数评估报告》来看,中国的环境绩效排名一直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这不仅反映了中国环境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相对较弱的环境治理强度,这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较为宽松的政府环境治理难以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了尽快达到污染排放要求,企业会从利润中抽取部分资金来推进污染末端治理。加强污染治理带来的资金占用会挤占企业在自主创新或技术引进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降低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力度。这样的话,政府环境治理就难以通过刺激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来推进绿色增长绩效提升。倘若政府环境治理无法有效刺激企业进行绿色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外部引进,也就难以实现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此外,还要注意到政策类型对于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命令控制型环境治理政策对工业绿色增长转型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市场激励型环境治理政策可以显著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和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而目前我国的环境治理政策仍以命令控制型政策为主。

四、结语

引导企业加强绿色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外部引进,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绿色增长绩效的积极效应,是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路径和现实选择。

首先,需要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激励企业等创新主体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自主创新是一项持续性、积累性、长周期和高风险的复杂活动,巨额的投入成本、无法准确估计的投资周期、不可预测的投资成功率、无法估量的投资回报率都阻碍着资本进入自主创新领域。为了增加投资成功率和降低失败风险,需要加大研发机构的建设力度,加强科学人才梯队的培育,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健全创新风险补偿机制。为了提高企业的风险偏好程度,需要健全创新成果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容忍创新失败的企业文化和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了降低自主创新的不确定性,应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如选择若干优势产业和重点新兴产业,组织行业资深人士对未来的科技走向、投资周期、市场规模和回报来源进行预测,以提供更准确的创新决策信息。

其次,在发挥技术引进对绿色增长绩效的积极作用方面,需要合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外资和进口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环境治理政策,实施更为严格的技术贸易筛查制度,制定技术清单,提高技术购买的准入门槛,鼓励企业购买国外先进的绿色技术。引导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外资和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最后,需要适度加大政府环境治理强度,推动市场激励型环境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使企业更多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来实施节能减排,从而有效推动绿色增长绩效的提升。这一点对于政府环境治理强度相对较弱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偏向环境治理效应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画与理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比较各种类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评价干眼患者的治疗偏向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