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
2022-06-07袁有鹏
袁有鹏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应规范提问、精简提问,反对面面俱到的“满堂问”。“主问题”是指教师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概括提炼的重要提问。好的主问题犹如贯穿课堂的红线,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潜心钻研教材,精心预设,也需要教师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抓住生成,创造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问题设计;预设;生成
一堂语文课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条主线就是“主问题”。精心设计主问题,牢牢抓住主问题,语文课就能够纲举目张,脉络清晰,干净利落,达成教学目标。
一、巧用课题设计主问题
课题是文本的窗户。通过这个窗户,可以窥探到文本的许多信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对课题提问,从中提炼出两个高价值问题:什么是“壮士”?为什么把五位战士称为“壮士”?以第二个问题为主问题。
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很快知道了“壮士”就是豪壮而勇敢的人。五壮士的豪壮勇敢表现在哪里?可以试着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寻找。
语言1: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没有拖泥带水,只有区区一个字,就足以显示班长决心之坚定不移。
语言2:(马宝玉)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
在弹药即将耗尽的危急关头,班长临危不乱,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方法——用石头砸。
语言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班长想的不是自己和战友们的安危,而是完成了任务,可见其置生死于度外。
语言4:“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五壮士对党的忠诚,对侵略者的仇恨跃然纸上。
第二自然段神态描写比较多:班长“沉着”指挥战斗,副班长怀着“满腔怒火”射击,两个小战士“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第六自然段也有两处: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面对死亡,他们竟然喜悦、激动,绝非常人可以做到!
综上所述,五壮士的语言是豪壮的,神态是雄壮的,举动是悲壮的。他们的形象由此在学生们心中变得丰满、高大、立体。
二、巧借中心句设计主问题
许多课文都有中心句,只要抓住了中心句,就能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出自名家冯骥才之手,课文的结尾——“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是文章的中心句。教师可以据此提出以下主问题: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这种“信赖”又创造出怎样美好的境界呢?
本文的中心句是一个反问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改成陈述句,再反复朗读,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从而体会反问句能够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对于第一个问题,课文的第4、5自然段描述了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后来,它完全放心了……”对于第二个问题,课文第六自然段的诠释可谓感人至深:“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了我的肩上……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鸟儿信任人,人呵护鸟儿,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图画!接着,让学生看看课文末尾的插图并提问: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这样的引导水到渠成。
三、巧设“参照物”设计主问题
与一般的文章相比,古诗篇幅短小,恰当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对照,设计的主问题为:仔细比较阅读这两首诗,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习方式为四人小组讨论。经过探讨,学生得出如下共识:
相同点:
1.描写对象都是夏天的西湖;
2.两位诗人都是宋朝人。前者是苏轼,后者是杨万里。
不同点:
1.苏诗描写景物众多——黑云、山、白雨、船、风、望湖楼、水,杨诗仅仅描写了莲叶、荷花两种景物;
2.苏诗四句都是景物描写,杨诗则夹叙夹议,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
3.苏诗以动态描写见长,将夏天暴雨来去匆匆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杨诗则以静态描写见长,展现了莲叶、荷花的色彩美和阔大的意境美。
这种教学方法直达语文教学的核心,即“怎么写”,其实也是间接地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把同类课文(古诗)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它们的异同。
四、巧牵线索设计主问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有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其中,即作者的心理感受。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写这种变化?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作者的心情变化是这样的:无论“我”怎么努力,仍然无法做出高质量的陀螺,因此心里十分郁闷;叔叔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我”很开心;“我”的新陀螺一露面,就被小伙伴嘲笑了,“我”很自卑;当“我”的陀螺戰胜小伙伴的大陀螺时,“我”极其高兴、自豪。
从文学的角度看,这种写作方法叫“背面敷粉”法,也可以称作“侧面烘托”法。文中关于大陀螺不可一世模样的描写也属于这一范畴——大陀螺越是“气势汹汹”,越是能够彰显“我”的陀螺顽强不屈。类似的写作方法在许多课文里都曾经出现过。
五、巧看学情设计主问题
如果说以上四种设计主问题属于预设,那么下面三种就是生成了。
1.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提问
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有学生提出:既然第五粒豆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要写其他四粒豆呢?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孩子很善于思考,能够将人物作对比,事关写法,不应该错过。于是表扬了他,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细读课文。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学生明白了课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赞扬第五粒豆快乐成长,给小女孩带来战胜疾病的勇气。
2.抓住学生的疑惑点提问
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时,有学生提出疑问: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可是第七自然段却是环境描写,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个非深思熟虑不能提出的问题!我请她读这一自然段,语速要慢一点,同时请大家圈出表现厂房特点的词语。学生找到了“低矮”“潮湿颓败”“阴暗”“蒸笼”,进而理解了母亲挣钱的不易。我趁机小结:看起来这几句话是写景的,实际上却是写情的,随即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3.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问
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时,先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蝙蝠夜间捕食的场景。之后我提问: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蝙蝠轻松捕捉到猎物,令人咋舌。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呢?一时间,学生们一个个小手直举,小嘴不停。我把他们的问题归纳一下,板书:蝙蝠在夜晚安全飞行靠什么?它准确捕捉猎物又靠什么?这些生成得出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往往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效果也更好。
《美国教学创意手册》有一句话:“教师的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的方法,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主问题就是有创意的方法之一。繁琐的、面面俱到的提问无疑是语文的死敌,而采用“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主问题设计的教学思路,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31E668FF-DCFD-4C32-A744-ACCEFD91CC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