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键上的戏曲魂
2022-06-07卞春泉
卞春泉
摘要:钢琴曲《皮黄》的作品命名始源于京剧的皮黄腔,其是一种带有中国传统戏曲风格的钢琴作品。本文在阐述《皮黄》相关背景的基础上,解读其风格把控情况,探究其演奏技巧,包括整体诠释、重难点分析等。
关键词:钢琴曲 《皮黄》 风格 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钢琴在国内发展的百余年中,涌现出数代国际著名的钢琴家,但能充分彰显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较少。而张朝《皮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高度关注了京剧久远深厚的传统和文化内涵,完美结合了西方音乐的表演方式与中国传统戏剧的叙事格调,编制的钢琴作品有非常浓厚的民族风格,通过全新的方式引领观赏者同时体验钢琴演奏与传统戏剧带来的美,兼具民族性、创意性。作品内富含真切的人生感悟,也有深刻的历史思考,利用作者设计的特别排列组合与形式,自然且畅快的传达音乐情感。
一、钢琴曲《皮黄》的背景分析
钢琴曲《皮黄》的创作者是我国一级作曲家张朝,张朝是1964年生人,云南红河州是他的故乡,大概7岁时便随着父亲学习钢琴演奏方法,10岁时就已步入学习作曲的阶段,处女作《海燕》等在其16岁时发表,34岁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
个人成长经历与家庭背景均影响着张朝作品的创造情况,所以他的作品民族风格十分浓厚。张朝出生地周边有连绵不断的山脉环绕,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与多元化的民族格调,这些均是张朝童年时美好的回忆,当然部分也演变成后期音乐作品内的主要构成元素与情感源泉。张朝的父亲、母亲分别是当地知名的作曲家、民歌歌手,在父母双亲的熏陶下,张朝也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音乐风格,不仅追求自然本真,还充分渗入了民族性与个体性。
多样性是张朝创作体裁的主要特征,在国内各类比赛演出中,钢琴曲《皮黄》的演唱率较高。笔者主要认为,《皮黄》的创作动力主要始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创作者张朝对成长过程的回忆。《皮黄》作为一首经典的自传体式作品,在访谈活动中张朝屡次追忆过往,从早期对世界万物的新鲜感知,到后来前往昆明读艺术学校,放学后时常前往滇池玩耍,自身对滇池景象历历在目,深爱着大自然,这也是其后来在都市生活中依然向往自然美景与纯真时代的主要原因。二是创作者对历史文化持有深沉的热爱,其曾提议把对联“五百里滇池”独白增加至作品内,这幅长联上联描绘和书写了美好景象,歌颂大好山河;下联记载数朝数代的更替情况,感叹时代迁徙。张朝曾经也流露过追求光明的思想,将岳飞、林冲等人的悲惨经历写进作品内,表达深切的同情与愤慨。
总之,不管是追忆单纯的童年时代,还是缅想历史人物,从《皮黄》作品内我们均能感受到张朝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其巧妙的将最真挚的情感与最美好的回忆渗透至作品旋律内。
二、《皮黄》的风格把控
《皮黄》作品风格独特,其能较充分的表达出意蕴,整体把控作品的风格是演奏活动中的重要步骤。在气质方面,民族风格被凸显出来,应加强这一点的把控,重要的一点是模仿出板式结构和民族乐器音色特征。应提前全面了解各自的特性,并持续训练思想感悟。在板式结构内,各个板式均带有特色,但是在联结环节中,要做到行云似流水,这在无形中对演奏者的功力提出较大的挑战。弹性是中国戏曲的一大特色,这一点在《皮黄》作品内也有体现,演奏者可以打破作曲者设计速度,可参照作品的情绪起伏去适度调整。
三、演奏技巧
(一)整体诠释
通过对整部钢琴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看出整个作品对于乐谱的谱写非常重视,再经过作曲家的反复修改以后,可以满足所有场合的演奏技巧,与此同时,听曲者应在充分了解钢琴曲的时代背景后,反复研究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和演奏风格。为了更全面的彰显出作品的民族格调,作曲人员应对作品的结构进行深入把握,并结合国内外其他的钢琴作品演奏特色,对演奏结构进行大胆创新,最重要的一点是控制各个段落结构的速度、力度及情绪表达程度。对这部作品的板式进行全面剖析后,可以看出整个曲目板式衔接过度都相对自然,并且不同段落都深刻体现出一种强大的民族特色,在自然的旋律之下,使得听者完全陷入一种美好的意境。
针对作品内的散板节奏等段落,谱写者运用独特的旋律彰显整个作品高昂的民族气势,演奏过程中节奏可以倾向自由化,但在大节奏框架内演奏不能过于缓慢、松散。语气的停顿应恰到好处,演奏自然化是基础。此种段落经过相关人员演奏后,他们应全面把握饰音效果,掌握丰富的演奏技巧后,运用专业的方法表现整个作品的独特之处,确保演奏的装饰音效清晰,在音量大小适当的同时,反映作品内部主要音符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演奏过程中,在演奏初期应确保快速的演奏方式体现在前期的装饰音中,但是对于D音装饰,建议要像主要音符一样进行演奏,弹奏动作不能过于急促,应学习其他曲目的演奏方法,巧妙的将其体现并过渡到主音bE音上,在进行最后一串琶音弹奏时,应快速的进行手指变换,在下键后即刻放松、转移,对该琶音的手指把位做到透彻明晰,一组一组音逐个弹奏,严禁出现单个音弹奏的情况。整体情绪应是高扬的,音色高亢明亮,势如破竹,初始阶段就给广大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作曲家在谱曲时,还应注意铺面标记的进度和整体速度,全面了解整个乐曲的民族风格后,确保乐曲的演奏旋律相对稳定,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作曲家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复推敲曲目的特点,在优化和改进演奏速度的基础上使得整个作品流畅完整。弹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其较好的规避了机械化问题。在作曲家所標识的速度架构中,演奏者可以结合情绪、情感适时伸缩速度。部分作曲家还将许多力度记号标记在谱面上,演奏者可以认真揣测作曲家的意图,全面掌握整曲力度,结合个人状况与力度寻找切入点,明确适合自身的力度层次。
总之,在演奏《皮黄》曲目时,应加强对其民族特色的把控,清晰明了的演奏好各个板式的情绪和故事。
(二)重点研究
对国内外许多钢琴作品进行对比和研究之后,不难发现许多优秀的作品都夹杂着情感波动和细节改变,并在反映整体内容的同时,对不同环境各个板式均有差异。故而在演奏时,演奏人员应对整个作品的特色进行深入了解,并应用丰富的乐曲知识后对不同的板式结构进行多层次的情绪表达,结合段落场景后,确保钢琴作品演奏生动。如以下较为详细的探究《皮黄》的演奏。
模仿京剧内的乐器和整个曲目的织体,可以将其看成是表现作品民族色彩的主要形式之一,演奏人员不能存在形式主义或者偷懒敷衍不作为,也不能按部就班的照抄某种乐器的演奏方式,应使用钢琴的独特演奏特点,保持民族风格。钢琴不属于民族乐器的范畴,很难整体的模仿出某种民族乐器。那么身为一名合格的演奏者,就要主动将某种民族乐器的音色、性格特征以及演奏风格融入到钢琴内部,同时紧密联系钢琴的触键面、触键力度,经过统一的规划后,使其区别于其他钢琴作品。众所周知,这部钢琴作品的“摇板”段落体现了四种京剧伴奏乐器的特点,如何全面的体现四种乐器与其他不同乐器的差异,这是演奏者和作曲家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提出,应持有同情、无奈的情绪去演奏该段落,先要明确该段落各个声部具体对应什么,在演奏最开始的段落,应仔细并反复联系每个声部,使得每个段落的音色以及演奏特点被人们掌握。
一般情况下,任何曲目作品人物的唱腔都需要高声部人声来彰显,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应应该区分不同段落的细节和旋律进行演绎。例如,曲目的第一句134~140小节,141小节为第一、二句之间的过渡,142~149小节作为第二句,随后为带托卡塔形式的打击乐敲击。结合以上分句情况,不难发现句子相对冗长,故而在该段落演奏时,加强呼吸节律的控制有很大必要性,对演奏段落进行合理拉长,并在吐气时也要相对缓慢,不能过于急切,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演奏标准使得钢琴作品的句子畅快明了。首先,对高声部长音来说,可以快速使用指尖按下相关下键,从而使得发出的声音集中响亮;其次,针对中间声部,即快速的京胡滑奏段落:bE(高音)—bA—bE—bA和三弦拨弦:bE(低音)—bA—G—bA。在实际演奏期间,要合理调节和控制中间的整体力度,确保演奏人员的掌关节平稳有力,同时紧密联系指腹贴键,并保证其他不参与弹奏的手指放到其他琴键都属于相对自然的状态;最后,对低音声部来说,即C—C—C—C要做出十分稳定的节奏,平稳有力,掌握好快慢节奏后,对不同段落的人物情节体现的适当得体。除此之外,还要运用某个指尖进行触动键位的合理分配,进而保证弹奏音律均匀,体现戏曲作品的故事情节,其后相伴随的上下行音阶为三弦式的拨弦,仿佛是在抚琴一样,迅速的用手腕带过。
(三)难点剖析
1.托卡塔的弹奏
双手交叉快速弹奏是托卡塔演奏技术的难点,双手交叉演奏过程中要确保每个音律都清晰明了,合理安排整个演奏速度后,形成一个演奏的技术高度,简言之,演奏人员要做好对整个作品的统筹规划,确保戏曲创新性和演奏效果较强。
作品“摇板”段落内有很大段均是托卡塔的技术点,主要是相关人员在模仿打击乐后,使得双音的演奏比较完整,在演奏期间,双手应固定在琴键的某一个固定位置,在保持相对自然的情况下,确保下键及起键动作均要做到轻快,并且要求起键以后不能过高抬起,前一音弹奏完成后要即刻准备把位好下一音,换键过程要快速执行,从始至终手指重量要倾斜到旋律音上。尽量防止两手的肘关节或者手腕之前的部分用力,手腕及手臂不能过度紧张,力争借此方式抵达一个较快速度。还需要说明的一个实际案例,例如作曲家张朝为了使得作品体现出差异的演奏效果,在保证打击乐演奏段落的基础上,适宜增加了相对协调的增五度、减五度、增一度及小二度。故而,在演奏该段落时,应着重使用敲击式的演奏方法,凸显出敲击式的音响特色。下键要做到果断干脆,发力要直接,可以类似于打击乐一样敲打琴键,进而在该处取得理想的音响效果。
2.大和弦的弹奏
岳飞忠诚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作品《尾声》反映出来的。当进行此部作品的演奏时,为了充分彰显出人物的英勇形象,演奏者要投入所有,善于利用上大臂甚至是全身力量,并使这种力量穿插于整个演奏活动中,线条的清晰度和流畅特点可以通过浓郁的低音来表达。因此,要使得大和旋的掌关节架要足够的稳定、可靠,手指要有足够力度,尽可能稳定向内抠。最后,当和弦弹奏结束后,不要对手腕、手臂以及其他掌关节过度放松,应合理的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可靠性。因为左、右手声部两者是互为呼应的,故而内、外声部均要做到显著,需要更多向小拇指靠拢。下键要做到快速、整齐,力争弹奏出集中化、富有张力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凸显出主人翁的形象。
3.应用踏板
踏板可以被看成是钢琴演奏的“润色板”,能为演奏添加色彩,但若不能合理应用容易造成曲目内涵表达含糊不清或缺乏生机的问题。
(1)结合低音和声应用踏板:低音和声是《皮黄》作品那部分旋律发出的重要基础,故而应结合低音和声的变换而变化踏板。
(2)善于应用弱音踏板:为了使不同钢琴作品的情节多变且色彩丰富,还应适当搭配一些弱音踏板。例如,作品《原板》第86小节就可以大致的反映出一种幻想、思考,故而弹奏该小节时,可以使用弱音踏板。
(3)应用深度不同的踏板:作家在谱面上标记了很多踏板记号,我们应在抵达作曲家要求的背景音衬托下,实现演奏清晰化。故而,实践中并不是一味的按照作曲家制定的踏板演奏方案,在衬托背景音、监控听力后演奏出高旋律音色。因此在弹奏《皮黄》作品时,应采用深度不同的踏板,而不是单纯的将其踩到底,以防引起部分旋律不清楚的问题。
四、结语
《皮黄》钢琴曲弘扬了独特的音乐文化,在演奏过程中我们要慢慢领悟其创新性与民族性,逐渐实现融会贯通、完全吸收,掌握本曲目重点与难点的技术要领,进而真正实现雅俗共赏,彰显出该曲目“可听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司淑子.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研究[J].艺术品鉴,2020(02):124-125.
[2]潘琪.中国味道钢琴曲《皮黄》演奏技巧[J].艺术品鉴,2018(9X):129-130.
[3]刘岫君.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和演奏技巧分析[J].北方音乐,2019(22):40,42.
[4]韩莎.从《皮黄》看京剧在当代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23-25.
[5]孙天慧.李斯特《超级技巧钢琴练习曲》NO.10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19(10):26-27.
[6]范小稚.演奏技法與音乐表现相融合的钢琴教学[J].北方音乐,2019(05):123-124.
[7]罗力思.探究钢琴曲《皮黄》的戏曲音乐元素及其演奏版本比较分析[J].黄河之声,2019(18):44-45.
[8]杜小丽.黑白琴键上的京韵行腔——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性解构[J].四川戏剧,2020(0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