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的小学信息技术《神奇的画笔》教学案例研究

2022-06-07吴蕊孙文方钟永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绘制微课学科

吴蕊 孙文方 钟永江

● 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积累和创新的知识成果。

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的建设,更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在教学中如何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根植中华大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开展思政建设融入课堂教学研究,重点探索思政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方法与途径。对此,笔者也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本文案例即是其中之一。

● 总体设计

以“KDU”课程模型(如图1)为设计依据,以大单元教学为实施基础,在进行具体课程内容设计研究前,对所选学科所涵盖的基本教学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再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能力点、素养点进行融合,构建出具有开放性、时效性、体验性、创造性的多样态课程体系。

跨学科教学实施策略需要考量所涉及学科的大概念,学科间的核心是知识与能力,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质量,采用的策略如下:

①利用KWH表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通过此表进行知识整理。学生通过思维工具的使用,激活已有知识,建立创造性练习,在梳理问题的同时将问题中存在的困难暴露出来。

②利用学习支架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支持。例如,可使用概念支架、资源支架,聚焦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在现有知识水平中发挥学生的潜在水平。在微课环节中,配合使用任务单,将课中难点进行梳理夯实。

③利用记录单完成小组讨论内容的观点归纳与总结,将异同点进行整理,建立良好的倾听关系,指向更高质量的项目探索及成果。

本节内容选自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六册第八课,结合课程内容,以大单元教学为主设计开展相关课程活动。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北京冬奥会主题,将此次教学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调查奥运会的相关知识。第二课时:坐标的认识和圆形的绘制。第三课时:奥运五环的绘制)。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弧线绘制的规律,完成弧线的绘制,结合实际生活,利用多种算法优化程序脚本。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实例,学会分析规律和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先进技术的应用,体会伟大祖国的强大、制度的优越和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爱国情怀。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制任意长度弧线。

难点:结合坐标绘制任意长度弧线。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素

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奥运会中各种“黑科技”的应用,如实时捕捉孩子脚下雪花的技术、比赛现场的超高清4K轨道摄像机系统、智能AI手语主播、穿梭在三个赛区之间的无人驾驶智能列车等,都让世人眼前一亮,笔者以这些内容为载体,以程序语言输出信息,让学生尝试理解思维算法,生活化应用科学原理,注重工程实现。

4.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师:2022年冬季,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盛会,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你了解奥运会和冬奥会的起源吗?你知道奥运会的标志有什么故事吗?请大家翻开奥运的历史篇章,一起走进奥运的世界。

学生任务:收集、整理、分享资料,如奥运起源(创始人、奥运会标志、五环旗等)、圆的周长公式、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场馆、会徽、运动员等)。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供学习支架,学生在多学科融合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找相关内容,对任务进行分解、探索、掌握,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技术能力,完成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会奥运精神,体会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探究自学

自学任务一:绘制环形。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尝试用图形化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脚本。

自学任务二:尝试绘制五个环形。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利用查找到的公式尝试根据圆的周长公式、五环的坐标位置编写程序脚本,并与组内成员探究讨论,优化程序代码,呈现最终效果,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能力。

(3)讨论分析

在本课时中,微课的主要作用是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环与环套叠,即“环环相扣”的效果;再通过任务单中的进阶任务,将“环环相扣”的效果绘制出来。

笔者在设计学习任务单时,设计了可以在画图程序中打开的“图片”任务单(如上页图2),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及对任务单中任务对象的观察,在画图中选取画笔工具模仿真实的笔,通过任务一、任务二中的圈一圈、画一画,认识何为“环环相扣”即“套叠”,再辅以微课中对坐标位置的讲解,启发学生在起点坐标固定的条件下,根据圆周长的公式,尝试绘制出二分之一的弧、四分之一的弧。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对“环环相扣”的状态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展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对比,发现“环环相扣”的奥秘。任务单的图片化设计,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任务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明确编程时不要盲目动手操作,要先思考,再有序地编辑脚本。

(4)问题解决

微课中,在突破如何画“任意长度的弧”这个难点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元认知支架——EDP流程图(如图3),学生可以更清晰地发现循环嵌套下“次数”与圆形周长之间存在的逻辑规律,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提升思维逻辑能力,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编程课堂中,流程图更加适用于制订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使用时能够清晰地看见流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多轮迭代加以优化。

(5)作品交流与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小组成员在编程实践过程中的观点、问题、解决方法进行记录整理,在与他人交流分享、展示时可以进行更高质量的探索。

设计意图:在作品制作与展示环节,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提升创造的热情,在共同学习中交流成长。

● 反思

在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视域下,要想让社会主义特色文化课程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除了应改变授课环节的设计外,还应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思想观念,在课堂中结合多学科知识点,融入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内涵,尝试开展大单元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仅能在突破学科知识重点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提供的脚手架功能凸显,将不易理解的概念性问题转化為事实性问题,加深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还能在借助很多学科特点进行融合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将信息技术所涉及的核心知识“放还”到应用它可以解决的科学、技术、数学等问题情境中,在融合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将成为学生成长的丰富的营养,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绘制微课学科
Art on coffee cups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放学后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