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中国国宝地图

2022-06-07水刃木/整理

知识窗 2022年3期
关键词:曾侯乙编钟青铜器

水刃木/整理

在中国,3000多家博物馆和纪念馆收藏了多达108154907件(套)文物。这些文物的诞生时间跨越200多万年悠悠岁月,分布空间则纵横祖国960万平方千米,品类包括玉石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漆器、古籍图书等。我们整理了各大博物馆的精品文物,为您呈现这份《中国国宝地图》,一起去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中国最早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商周时期,人们熟练掌握了铜的冶铸技术,开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创造了中国的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5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风的要算青铜纵目面具。纵目面具均出自二号祭祀坑,共3件,分大小两型。其中A型的2件较小,B型的1件则较大。B型面具就是这件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大型青铜纵目面具。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当更为精绝雄奇。在三星堆博物馆,铜戴冠纵目面具会带你进入3000年前三星堆独特的神权世界。

春秋云纹铜禁是春秋中期的青銅器,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春秋云纹铜禁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量95.5千克,呈长方形。春秋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工艺精湛、复杂,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春秋云纹铜禁由禁体、12条龙形附兽、12条龙形座兽三部分组成,工艺极其复杂,禁面中间留一长方形平整光亮的素面。禁身的上部四周攀附有12条龙形怪兽,前后各4条,左右各2条,它们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禁中心,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十分壮观。禁身的下部是12条虎形怪兽,两长边各3只,四角和两短边各1只,蹲在禁下作为足,支撑着器身。这种错落有致的设计、奇巧的造型、精湛的铸造工艺,使整件器物霸气十足,形成了神秘而鲜明的艺术效果。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12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是青铜时代的“最强音”。(未完待续,下期将为您带来《中国国宝地图》之金银器篇,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曾侯乙编钟青铜器
曾侯乙编钟:两千年前的乐队首席
曾侯乙的音乐之声
编钟
曾侯乙编钟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地宫灵音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千古绝唱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