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说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时的“变形”

2022-06-07丁伟伟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基本不等式换元最值

丁伟伟

摘  要:基本不等式主要体现的是不等关系,在解题的过程中會涉及“变形”,学生难以把握本质,琢磨不定。虽然教师给出了一些变形的模式,但是始终未触及根本。基于此,文章从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原理入手,逐渐揭开变形的本质——换元,让学生抓住变通之道,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基本不等式;最值;换元;核心素养

数学学习的关键是概念。基本不等式知识点蕴含了换元思想,命题者正是运用这种思想,通过先换元再变形,加强知识应用的难度。因此,从解题者的角度来看要学会逆向思考,如何变形成为解题的关键。

一、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原理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原理是: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用符号语言表述为:已知a > 0,b > 0,P为常数。

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一书中强调,理解题目,包括未知量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原理本身也是一个命题,它呈现的题设和结论涉及两种运算(和与积)、一个不等号、一个定值、两个正对象,而变形的设置往往也从这几个方面谈起。

1. 从两种运算和不等号方向谈变形

下面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13.4 基本不等式”的课后习题及其变形,变形正是从两种运算和不等号的方向入手。

(1)若x > 0,y > 0,且2x + 5y = 20,求lgx + lgy的最大值。

第(2)小题中涉及三个字母,显然不能孤立地作为研究对象。目标求的是积运算的最大值,条件中是和为定值,从运算和不等号方向来看均无矛盾,但是两个对象前后不统一,结合目标分析,可以通过换元最终统一研究对象。

第(3)小题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实现研究对象的一致。一是从定值条件入手,此题定值条件不明显,可

由此,当未知量较多时,往往通过减元或换元,结合其他变形角度,确定研究的两个正对象。

综上可知,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变形不外乎从两种运算和不等号方向、定值条件、两个正对象入手,变形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换元,从而明确研究的两个正对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G.波利亚. 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M].涂泓,冯承天,译.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3]李邦河. 数的概念的发展[J]. 数学通报,2009,48(8).

[4]余建国. 基于模式识别的“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学分析[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4(3).

[5]李世桂. 细说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的常见结构与方法[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9(12).90E1B3F6-E98F-4450-BCC4-32AB99267384

猜你喜欢

基本不等式换元最值
“换元”的巧妙之处
三角换元与基本不等式的“争锋”
三角换元与基本不等式的“争锋”
以问题为主线、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例谈三角函数最值问题解法
例谈三角函数最值问题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