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意义
2022-06-07鞠华
鞠华
摘 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必須坚持的历史宝贵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统一战线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实践,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统一战线;思想;创新;实践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统一战线是党领导人民不断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和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统一战线作为全党重要工作,统筹进行了重大工作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全面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领导,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启统一战线全面发展、不断巩固的新阶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脱贫攻坚等重大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展渊源
1.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传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领导统一战线的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1922年,党的二大作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方针和办法方面对国共两党合作作出决定,第一次国共合作逐步实现,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新局面。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不断壮大并推进全民族抗日救国。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的命题,对统一战线作了科学定位。1948年1月,毛泽东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强调,“我们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1]党在解放战争中进一步领导建立和壮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领导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社会的经济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是摆在统一战线面前的关键问题之一。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需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方针,团结各方面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共同奋斗,形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统一战线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1957年下半年后,反右斗争扩大化,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紧张。十年内乱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受到影响和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停滞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领域也进行了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工作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对统一战线做了新定位新阐述。其后,进一步形成“两个范围”的联盟和“三个面向”的格局。21世纪之交,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对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关系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党的十七大强调了统一战线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不断推进统一战线工作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对于统一战线做了科学定位,强调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统一战线作为党的百年历程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写进历史决议,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深刻阐述了统一战线的作用和使命,为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提供了重要指南。
2.世情、国情、党情变化下的时代体现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一战线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对于解决新时代统一战线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聚焦、新挑战十分关键,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也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
二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和各方面群体,统一战线作为政治上层建筑,也必然深受影响,表现为各方面群体的社会心理的变化和利益诉求的表达,事关凝聚人心、团结一致与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深刻变化。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逐步调整,我国社会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和党外人士,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改革开放的深化,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统一战线也逐步走向线下线上结合、向国家治理方向转变,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统一战线领域也随着开放合作、资源流通的不断加强,向着国际化方向变化和延伸。
新的理念
1.统一战线新本质—“最大的政治”
统一战线是“最大的政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发展实际所作出的新论断。人心向背是决定党领导的事业发展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所解决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人心,事关党的治国理政,事关人心向背。实践证明:只要统一战线得到坚持与发展,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和推进。反之,党的事业就可能遇到挫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第一个百年向第二个百年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阶段,强调统一战线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统战工作新机制—“大统战”格局
“大统战”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鲜明特征,体现了统一战线稳步开展、循序渐进的基本格局。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是各级党委必须做好的分内事、必须种好的责任田。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体现了党中央对统一战线性质和点多面广特点的深刻把握,进一步发挥各方优势,健全协调沟通,强化落实责任,开辟了大统战工作新格局、新机制,有助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扩大统战工作半径,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党领导的事业和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更广泛的力量支持。
3.统战工作新方针—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一致性和多样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共性和个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正视和正确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这是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方针,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认识。坚持一致性,就要坚守政治底线,寻求最广泛的政治共识和文化共识。尊重多样性,就要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尊重各方价值观念、利益诉求和行为方式。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照顾同盟者利益”,包容差异,正视问题,凝聚共识,团结一致,和统战人士一起划好桨、发好力。
4.统战工作新概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14年9月,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关键要素和根本要求等,成为新时代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引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5.统战工作新境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发展和复兴中都作出了各自重要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作为统战工作的一部分,进入发展新阶段。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3]由这些论述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强化,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新时代统战工作开辟了新境界。
新的实践
1.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统一战线的关键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下,党中央多次召开党外人士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等座谈、研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等主题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广大统战成员进一步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巩固。
2.健全完善统一战线工作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统一战线的顶层设计,党中央多次召开统战工作专题会研究解决统一战线重大问题,加强统一战线制度建设,完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将“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4]。要求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条例》的部署上来,准确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科学锚定统战工作的使命任务,奋力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3.扎实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发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下,黨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协商会、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约六十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和出席会议近二十次,听取党外人士对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意见与对加强和落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建议。各级统战部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推动协商民主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各民主党派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参政议政、政治协商能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责,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成效显著。
4.切实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宗教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社会团结安定大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勇气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切实解决宗教工作中存在的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强调对于宗教工作要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推进宗教工作中国化发展。健全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关制度,全党对宗教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法治化水平空前提高,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领域最显著最深刻的变化之一。
5.巩固壮大港澳台侨爱国力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战略全局,坚决堵塞漏洞,领导制定香港国安法,完善特区选举制度,切实落实“爱国者治港”,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增进港澳台同胞与内地(大陆)的交流。坚决反对“台独”和外来干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动权。发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海外联谊会等平台优势,鼓励和支持海外同胞参与祖国建设,协助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服务我国扩大开放和人才强国战略。
时代意义
1.为统一战线理论创新打造新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统一战线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生命共同体”概念。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民族共同体”概念。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科学统一,体现了整体性和局部性的有机协调,强化了中华民族大团结意识,让统一战线有了“圆心”,让广大统战成员有了“共同家园”,让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谐有了“底座”,让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民族工作的巩固发展和持续推进,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增强了新的前进动力。
2.为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找到新方法
新理论的实践离不开新方法。在统一战线工作方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文化共识来推进和巩固政治共识的办法,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5]凸显了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凝聚文化共识、政治共识指明了科学方法。针对网络新媒体时代统战工作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网络统战,加强线上互动和线下沟通”,并强调要加强监管引导,净化网络空间、宣传主流价值,为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新方法。
3.为统一战线建章立制提供新突破
制度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针对统战工作中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凉”和“宽松软”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的顶层设计和建章立制,领导修订和完善了《条例》,这是党的第一部统一战线专门的法规,在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贯彻和落实好《条例》,党和国家陆续出台或修订了《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宗教事务条例》等统战文件和制度,将统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推向深化,为统一战线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强的基础,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呈现蓬勃向上、创新发展的新态势。
4.为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开创新局面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统一战线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关键在党,在党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6],这对“为什么要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全面领导、怎样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全面领导”指明了新的方向和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党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加强,涉及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实现由软约束到硬约束的重大转变,提高到新水平,开创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1-22.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
[3]习近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1).
[4]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1-01-06(1).
[5]習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2)[2022-03-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370295969309104&wfr=spider&for=pc.
[6]习近平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5-05-20)[2022-03-21].http://www.gov.cn/xinwen/2015-05/20/content_2865495.htm.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发展规划处)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