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艺术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育人策略

2022-06-07吴鸿飞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艺术教育德育

吴鸿飞

摘  要:中小学教育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德育视为重点改革对象,落实了教育改革的要求。目前,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考试成绩不再作为衡量、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德育与美育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使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育人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正确看待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并发挥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艺术教育;德育;融合育人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主要依托音乐和美术等学科的教育来实现,学生通过欣赏与创作得到良好的美学体验,进而提升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要正视艺术教育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作用,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使艺术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

一、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中融合德育,传递正确理念

德育包括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两个方面,而艺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认知与技能为主,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力有限。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融合德育时习惯于采用说教的方法,只是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偶尔穿插德育内容的介绍,却没有采取有效的思维引导。为了实现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应该挖掘艺术教育在思想层面的育人作用,利用艺术作品本身蕴含的德育要素引导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观念的转变与优化中提升个人修养。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凸显艺术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借助艺术作品表达的情感,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融合德育。

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六年级下册《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教师能够找到大量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打造出一堂精彩的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课。教师在教学这首歌曲的同时,介绍了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的相关内容。《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作为德育与培养审美能力的融合点,使学生在形成审美能力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带领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雄壮的曲风,品味音乐中的磅礴气势,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随后,教师围绕“黄河”进行解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经典照片或画作,与学生一起观察黄河的奔流姿态,以及创作者选用黄河作为情感抒发对象的原因与时代背景,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感受歌词中“保卫黄河”蕴藏的深厚情感和深远意境。在课堂前半段的学习中,学生从音乐、歌词和图片等方面理解了《保卫黄河》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深受感动后会产生个人思考,能够理解艺术作品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优势,提升审美能力。趁着学生情感丰沛之时,教师要把握住德育融合的契机,将歌曲表达的情感延伸至学生个人,让学生不仅与艺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还能利用当下的情感优化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学生思考后发现,自己所处的和平年代与《保卫黄河》的创作年代已经截然不同,虽然能够产生与创作者一样的爱国情感,但是需要用符合时代要求的行为来表现。这时,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具有爱国主义教育色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爱国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先在审美能力的培养环节与音乐作品实现情感共鸣,后在德育环节坚定爱国信念,进行了良好的融合教育,提高了艺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在鉴赏能力的培养中融合德育,丰富人文体验

有机融合德育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既要求教师对本学科内容深度理解,又要求教师持续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敏锐地选择适宜的德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然而,很多教师没能准确把握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契合点,不曾深挖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内在联系,只是在艺术教育的某个环节提及有关德育的理论和案例,向学生做出浅层的解释,这种做法很难带给学生有效的启发。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尝试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改变常规的鉴赏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更好地表达德育思想,将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于无形。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以下统称“教材”)九年级上册“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适时融合德育。教师先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带领学生欣赏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代表作品的风格,分别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中国古代工艺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与体系,使学生对不同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角产生大致了解。随后,教师再重点针对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劳动过程做出讲解。以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木构架结构为例,通过卯榫结构的巧妙安排,在不用一根铁钉的前提下就能建造出牢固结实的房屋,这种建筑方法在学生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借助学生心中的惊叹与好奇,教师寻找合适的契机引入德育内容,使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卯榫结构的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工匠在设计与制作各个部件时精益求精的态度,充分展现工匠精神,使学生钦慕于匠人的严谨和勤劳。教师还可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卯榫结构的互动视频,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做小游戏,完成其中拼接卯榫结构部件的任务,体会“小小的木结构,却包罗了无限创造的可能性”,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深度体验,使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碰撞。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多感官体验,使学生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作品背后的技艺与文化,被匠人的精神打动,较好地转化艺术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成果,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在创作能力的培养中融合德育,融入实践内容

在追求艺术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艺术教育与德育在本质上的联系。前者是借助音乐、美术等载体健全学生心理结构与艺术修养的教育,后者是根据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与法律等要求影响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的教育,两者既有重叠,又存在互补关系。因此,在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本质,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实现“心灵工程”,即对学生的意识与行为均产生实质性影响。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时,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到中国美术的变革历程,对我国著名画家的代表作产生了深入的认识,进而能够从新时代的角度看待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前景。在鉴赏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围绕“爱国主义”展开艺术创作,鼓励学生选择符合现代道德标准的创作立意,运用本节课介绍的绘畫技巧,完成一幅现代中国画的创作,并在其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学生了解到20世纪以来中国画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在绘画技巧与风格上都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在创作实践中,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解进一步创新,以新颖的方式呈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画作品,推动德育在艺术教育中的融合。

综上所述,德育是全面育人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应该与德育进行有机融合,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推动作用。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艺术教育中可用的教育手段和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与安排,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道德品质。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艺术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育人的实践与研究(GS[2020]GHBZ131)。

参考文献:

[1]王景琦,龙海蛟,李伟. 新时代德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J]. 河北教育(德育版),2021(10).

[2]陈方浩. 中学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0,9(31).

[3]宋瑾. 美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1).E98E0BA2-5639-48F9-9054-6ED2F1E3F7D2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艺术教育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