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同源之艺术意境

2022-06-07王晖

炎黄地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同源书法作品用笔

王晖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画与书法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文人墨客的发扬下,中国画与书法两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经过多年的演变,在中国画中融入了书法用笔的巧妙之处,而在书法作品中也借鉴了中国画中传情达意的用法,充分展现了书画同源的艺术意境。

中国绘画与书法发展的过程其实也是中国思想、美学、文学等方面不断进步的历程,中国绘画与书法两者同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几千年来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笔法的运用、创作工具上是相通的,并且在书法与绘画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以及创作过程中对美学的追求,都具有相通性,这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书画大家们所倡导的书画同源的思想精髓所在。

中国“书画同源”理论

中国绘画与书法起源相通。中国的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体系,随着历史的更替,各个历史时期的字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汉字最初的形成是以表音表意为主,在发现的甲骨文中多数都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规律。考古学家认为,仰韶文化是史前的第一次艺术浪潮,所出土的彩陶上的花纹表明中国最古老的绘画萌芽于象形字符化的书法,并且绘画与书法均以线条作为其表现形式(如图1 仰韶文化的彩陶)。唐代张彦远对唐以前关于书画同源的各种理论进行了梳理,他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书画异名同体说”,表明在造字初期书画并没有被清晰分隔开来。绘画与文字两者的区分是因为所表达的目标不同所区别,绘画以形为主,而文字则是以意为主,两者在有了“绘画”与“书法”名字上的区分后,表明是两种相异的事物。在两者分离后绘画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就出现了与书法不同的创作要求。

在历代的书法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两者在美术方面曾有过多次融合。赵孟頫在绘画作品《秀石疏林图》中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如图2赵孟頫作品《秀石疏林图》),其所表達的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的观点跃然纸上。楷书、大篆、飞白书等笔法的运用在绘画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同量又为书法之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绘画与书法工具相通。在中国绘画与书法作品创作中,线条是构成点画的主要形式,笔、墨、纸、砚则是书画创作的主要载体,仅是点、线、面的艺术表现方式有所区别,创作者使用毛笔在宣纸上进行简单的勾勒,无需进行色彩上的渲染,就可以成就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作品,这也是历经千年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得以融合的重要原因。宗白华先生曾说过:“引书法入画,乃成中国画的第一特点,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境层。”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绘画与书法创作在用笔上的相通,在笔法技艺上都讲究露锋、侧锋、逆锋、顺锋、藏锋的变化,通过线条的虚实有度来表达不同的意境。中国绘画与书法所传达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宣扬的是真、善、美,两者意趣相同,都是自然、真情、写意的流露,在艺术表现形式、技法的运用上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借鉴的。

中国书画的同源异用方式

书画同笔不同技。一幅书法作品传达给人的有动感美、力感美和形感美,在不断演变过程中,绘画艺术在汲取书法的美感精髓后不断丰富自身的线条表现形式。在宋元之后,我国众多画家对于书画同源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新的角度对中国绘画创作中的特殊审美意义与形式的趣味性创作,这对后来绘画与书法在线条的运用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绘画用笔技艺中有骨法用笔之说,但是书法用笔的讲究的是笔力千钧、力透纸背,绘画用笔则更注重艺术效果的呈现。在书法创作中,创作者往往会为了突出作品线条的节奏感与立体化的视觉效果,而不断调整握姿。但是,在绘画创作中,创作者在使用中锋笔法时多以悬腕竖笔为主,这是为了保持中锋笔尖偏出墨痕,而笔尖则要保持在墨痕中。

书画同意不同境。中国绘画与书法都是通过笔、墨、纸、砚来完成艺术作品,但是两者在艺术形态的呈现上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国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展现的内容是真实的景或物,而书法作品受到线条字形的限制,所展现的内容很难具象化,即便是欣赏者具有较高的联想能力与审美观,但是仍然无法企及到绘画作品所呈现的意境。因此,站在欣赏者的角度,通过绘画作品可以欣赏到真实的景或物,并由此而产生联想,但是通过书法作品只能欣赏到其笔画之美、形态之美。欣赏者通过绘画作品所展现的内容感受到画家的内心世界,进而与画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书法作品的结构、笔画、线条经过巧妙融合后,所展现的是笔锋的飘逸、刚劲或淡雅的气度,并非是意境的展现。因此,书法在意趣、意境的展现方面是无法达到绘画的高度。

中国画妙笔与书法翰墨创新探索

中国绘画与书法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极具中国视觉文化的表现力,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都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虽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绘画与书法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已经分离,但两者在创作过程中都离不开民族情感、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经济现状以及地域特点等,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母体形成的载体。

董其昌与赵孟頫是我国书画艺术界将绘画与书法融合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赵孟頫在绘画创作中借鉴了“二王”书法作品中婉约、轻灵的风格,充分展现了绘画与书法艺术在精神层面、技术层面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以笔法技巧体现山水情境之美的创作方式对后世书画艺术发展起到了启迪的作用。明代董其昌在绘画与书法创作中讲究“熟中生”,提出了“字须熟后生”的理论,其创作思想同样为后世绘画与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关山雪霁图》(如图3 关山雪霁图(局部))是董其昌一生追求的平淡天真的具体表现,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平远与深远的构图思想,展现了连绵无际的峰峦叠嶂,其用笔含蓄,绘画线条高低起伏有致,景物虽多却融洽顺畅,物象分明,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中国绘画与书法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两者互通相生,任何对两者同源性产生质疑的观点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虽历经千年,绘画与书法之间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发展体系,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却要依托作者内心情感,受到同源异用性特质的影响,两者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始终将传统文化母体作为基础,然后探寻各自的创新创作路径。

书画同源异用性是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产生的,绘画与书法都是彰显时代文化与美学实践探索成效的艺术载体,在创作过程中都能够体现其现代性、探索性、多样性的特征。现代书画家应充分理解绘画与书法两者之间同源异用特质,做好用笔技巧与经验的积累,形成专业的书法创作意识和深厚的创作功底,通过线条交错呈现出作品的艺术美感。

“书画同源”的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画家与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应充分理解绘画与书法两者之间存在的互通性,主动学习绘画与书法创作的技法,掌握用笔技巧,展现线条组合的灵动性,将美学与艺术融入到作品当中,从而提升书画作品的艺术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同源书法作品用笔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包饺子
同源宾语的三大类型与七项注意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智力大闯关
同源异义形容词辨析
同源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