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非财务专业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改革探析
2022-06-06刘英杰
刘英杰
(沈阳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介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之间的高等教育类型。这类高校主要培养从事应用研究并直接服务于生产或其他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1]。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非财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并将其作为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培养能运用会计信息为本专业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该课程应结合非财务专业特点和授课对象的差异开展教学设计改革,着力培养学生能够将会计知识应用于本专业的实践能力。然而,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很多院校并没有对财务专业和非财务专业进行区分,大多采用与财务专业相同的教学思路,这使得会计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而,探究如何进行非财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就具有了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非财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非财务专业照搬照抄财务专业的教学模式,没有对非财务专业的教学进行差异性分析,导致在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目标定位不合理。很多高校在制定会计基础课程目标时,很少考虑到经管类非财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特殊性,往往延续财务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目标,即以“培养学生成为记账、算账和报账人才”为课程目标。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财务专业来说,开设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学会利用会计信息为未来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服务,即只要学生“懂会计”即可。这就造成了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失去了教学指导作用,浪费了教学资源,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建构不合理。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课程目标定位来确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课程目标定位时没有考虑经管类非财务专业的特殊性,没有考虑学生将来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而非生成者,所以,很多高校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财务专业雷同,多为根据学时的具体情况做内容的简单删减,导致授课内容与专业需求相背离,不能满足经管类非财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3)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合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已应用到教学中,新型的教学手段、方法层出不穷。然而,这些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非财务专业会计基础课堂中,教师还是以传统的“多媒体+板书”的授课方式为主。原因如下:其一,非财务专业会计基础课时量较少,教师普遍感受是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因此,教师不想因为使用过多的教学手段而影响教学进度。其二,非财务专业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视程度相对较差,一些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而,在课堂的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但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课堂互动少,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考核评价不科学。目前,该课程的考核多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传统模式,平时成绩依据作业、考勤和课堂表现打分,期末成绩由期末试卷一纸定胜负。这种考核“只重理论,不重实践”“只重期末,不重平时”,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也无法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为此,有必要就传统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
二、非财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针对经管类非财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四方面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必须依据专业需求、学习者特征和学习资源情况来进行清晰定位。经管类非财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能运用会计信息为本专业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了解会计信息与业务发生和管理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技能,学会读懂会计报表,并能从会计报表中获取会计信息和分析会计信息,以理解会计报表中所传递的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运用会计思维对相关专业领域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使学生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会计学知识,树立将管理与会计知识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以此增强学生运用会计学知识,进行信息管理的能力。[2]
2.教学内容
依据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满足经管类非财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重构时应注意两点:首先,以“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会计思维服务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以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注重综合性,由于非财务专业多数没有开设其他会计相关课程,所以教学时应适当涵盖内部控制、税法等管理岗位需要的会计相关知识点,以满足岗位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初识财务报表。首先,简要介绍财务报表的结构和内容,让学生对财务报表有一个整体认知。其次,明确财务报表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它是经管人员决策的主要依据。最后,指明课程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解读与应用。让学生明白本课程的开设能够完善他的知识结构,能更好地为他未来的专业发展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部分,会计基础理论的介绍。内容包括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法。具体如下:要读懂财务报表。首先,必须对财务报表各项目有所了解,引出“会计要素和会计账户”内容;其次,要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引出“会计等式”内容;最后,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账户金额发生变化,如何记账呢,引出“复式记账法”内容。
第三部分,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要读懂财务报表,就要理解具体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对财务报告的影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讲解时要“轻核算,重分析”,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对资金运动整个链条有清晰的认识,不要追求各种核算技术的完整讲解;其次,要注意“业财融合”,将财务核算与业务相融合组织教学活动,用真实的凭证让学生感受企业业务的真实场景;第三,注意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教学,讲解时将内部会计控制的理念和内容贯穿业务流程,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来提高企业经营效果;最后,注意将业务中涉及的税法知识融入教学,让学生了解业务中涉及的各个税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税收遵从意识,避免税收风险。
第四部分,会计实务操作流程。简要介绍“凭证—账簿—报表”的操作流程。需要注意:首先,要简单讲解,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流程有完整的认知即可;其次,注意灌输内部控制理念,讲解时注意明晰出纳、会计、审核人、主管等各自的职责权限,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是科学管理的前提。
第五部分,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具备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方法。需要注意:其一,报表编制要简单讲解,学生了解即可;其二,重点介绍财务分析指标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财务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和手段
(1)做好第一堂课的引导工作。对于经管类非财务专业的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尤为重要。他们对会计基础课程认知较少,总是觉得自己将来又不从事财务工作,为什么要学习该门课程?于是产生怠学心理,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第一堂课的引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对于第一堂课,应该围绕“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来引导学生。第一,“学什么”,给学生展示财务报表,找同学谈谈“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最后教师总结,指出课程任务就是教会大家对企业进行简要的财务分析。同时,引出本学期教学内容思路图(见图1),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清晰的认知。第二,“为什么学”,从个人前途和发展的角度来谈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学习会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岗位,会计是商业语言,任何经济管理岗位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的运用。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竞争力。第三,“如何学”,课程学习技巧为“理解+记忆”,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让学生清楚,知识环环相扣,必须节节课跟上老师的节奏,一旦落下,就很难跟上,避免学生期末突击学习应付考试的现象出现。
图1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逻辑思维图
(2)利用互联网技术升级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的教学环境带来了改变传统课堂的契机。教师应积极采用“互联网+”的思维对教学手段升级。首先,设计微课视频,通过网络软件平台分享部分教学知识点,这样可以弥补非财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学时偏少的问题。但是注意要适度,视频不宜太多太长,否则学生会认为占用时间太多,影响学习积极性。其次,使用慕课堂、蓝墨云、在线小测试、讨论、提问等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内互动和课堂外交流,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灵活运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第一堂课,建立学习小组,该学习小组一学期固定不变。小组应完成的任务有两个:首先,对于教师提供的企业业务,完成会计流程的实务操作。对于该项任务学生要模拟“出纳、会计、审核、财务主管、财务总监”等不同工作身份完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岗位责权的重要性,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次,通过企查查、天眼查APP或相关网站选择一家真实企业,搜集相关资料,完成该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对于该项任务学生要模拟“股东、总经理、债权人”等角色,从不同角度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评价。可以看出,这些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给学生提供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途径,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独立或者合作学习空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4)通过仿真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授课中应采用“实物演示”“实物操作”等方式进行仿真教学。讲授业务核算时,给学生展示真实的原始凭证,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业务发生流程;讲授会计操作流程时,让学生以小组模拟企业形式,分岗位填写凭证、账簿和报表。通过仿真教学,将理论与实物、抽象与形象结合起来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4]
4.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应采取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应以突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为主,兼顾学生知识理论水平的掌握,具体考核改革方案见表1。该方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差异性的考核方法,能更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对于“会计操作流程”,以小组分岗形式完成企业手工做账流程,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框架和完整的运行过程。其次,对于“会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通过小组团队合作,以不同角色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并进行团队汇报。通过该考核,学生学会读懂会计报表并能从中获取会计信息和分析会计信息,从而增强学生运用会计学知识,进行信息管理的能力。[5]第三,通过加大对“平时考核”力度,在更好地约束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也使考核更公平、公正、客观。
表1 会计基础课程考核办法
三、结论
综上,通过对经管类非财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以“会计信息的解读和分析”为教学终极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案,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建立会计思维,能读懂会计信息,并学会用会计知识解决专业领域相关问题,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