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监管机制研究
2022-06-0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虞红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虞红燕
随着医改进程的推进,药品和器械零加成、按病种付费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公立医院作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医院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相应配备了现代化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公立医院医疗设备价值高,占总资产的比重高,生命周期长,管理缺陷多,给现代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带来不小的压力。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2017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的发布,对各地陆续出台相应实施方案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引作用。本文尝试在此制度上从监管的角度出发,分析对医疗设备监管不力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相关内涵概述
我国公立医院可以界定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医院,其基本特点为体现国有资本意志,具有非营利性质,承担着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维护健康公平等社会责任。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指的是在医疗改革背景下,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确保医院公益性质基础上,通过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以提升医院的管理能效。
监管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活动之一。根据对医院的监管内容来分,除了有行业监管是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医疗行业大环境、大市场进行的干预外,还有运行监管是通过对公立医院各部门、各项目运行情况的监管,使之朝着预期方向发展。本文研究的对医疗设备从制度搭建、立项论证、预算报批、招标采购、合同签订、设备验收、合同付款、账实管理、绩效评价、维护保养及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就属于运行监管的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医院法人治理机制不明晰
专家学者对于公立医院改革最关注的问题便是法人治理模式改革,这也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过程中最关键的内核。在公立医院新医改的浪潮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颇有实效的探索,例如医管分工协同治理、“三位一体”、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等。但是,纵观全国各地,仍然存在政府直接干预的现象。如果医院的各项管理受限,没有实际的自主经营权,医院就不能形成真正的主人翁意识和精神。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其产权和经营自主权难以剥离,经营者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等的管理没有实际主导权。这就导致改革动力后劲不足,即使医院加强梳理规章制度,实施内部控制等,从长远来看,对于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效益还是任重道远。
(二)监管机制不健全,内外部监管能力薄弱
从外部监管来看,我国政府作为外部监管者对公立医院进行“他律”,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既是医院管理者,也是医疗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医院执行的监督者。如果不问责,不追责,监管部门懒政不作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注重权力轻视责任、注重处罚轻视预防等监管不力的问题也会有所凸显。再加上审计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很难在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监管过程中起到必要的指导作用。从内部监管来看,公立医院设立的内部“自律”部门主要有党组织、纪检监察部、内部审计处,往往各监管部门职能交叉,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三)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随着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显得尤为关键。目前,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包括:(1)针对自筹资金缺乏预算管理。例如在设备采购、维护等方面的预算审核不严,同时对于每年自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也不能很好地管理。(2)市场运营的成本控制意识不足,成本控制措施落后,很大程度上导致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难度增加,医院市场运营的经济性不高。(3)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的保障机制不健全。财务部门是领头科室,还需其他科室共同参与。有些科室员工并不熟悉内控工作如何开展,更何谈对内控进行监督评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评价部门缺少沟通,并不清楚评价职责是什么。一些医院并未将监督评价报告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如果相关科室没有根据暴露的问题研究制定风险应对对策,内控监督评价工作最终也无法取得明显的成效。
(四)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随着现代公立医院发展步伐的推进,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滞后性不断凸显。首先,对于合同的管理缺乏规范化,管理相对零散。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对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控。目前大多数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繁多且琐碎,但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健全,很多医疗设备并不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安装信息追踪系统,仍是沿用传统的人工盘点,存在账实不一致的情况。再者,很多医院的物资管理系统并未与财务系统相连接,未构建HRP系统,未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中各层面内控流程化管理,以致无法为内控监督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核心的技术支撑。
三、建立完善监管机制的建议
(一)构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根据学者研究证实,目前公立医院治理模式实行最普遍的是以股东会、理事会或董事会、监事会和医院管理层为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见图1)。政府扮演的角色是出资人,实行管办分离,牵头成立董事会或理事会来管理医院。董事会或理事会人员可来自政府各部门或其他产权所有者、其他利益相关方等,按照医院章程对医院重大事项行使决策权。院长带头组成的医院管理层对理事会(董事会)负责,执行落实理事会(董事会)的决定,拥有相应的经营自主权。股东会选举任命的监事会则从医院内部对理事会的医院管理层进行必要的监督,对权力形成制约。我国公立医院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更是要把党组织的力量渗透到理事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医院管理层当中,发挥党的监督作用。
图1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示意图
(二)建立联合监管模式
为了实现从内外部对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进行客观、有效的督导,有必要建立起多元化的监管模式。从外部来看,要主动接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外部审计机构、群众等利益相关者对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检查、质疑或投诉等,积极应对和处理问题。从内部来看,更要发挥监事会、党委及监管内审部门的协同监督作用。作为主要力量的纪检监察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各科室在医德医风、工作廉洁思想层面上的教育,另一方面在实行“三转”后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各方调取数据信息开展检查,实现党纪政纪的有效监督。医院内审部门则要保持相对独立性,有权对医疗设备各个生命阶段的情况进行抽查或专项审计。在医院管理层有必要成立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降低医疗器械的采购和使用安全风险。
(三)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从采购到报废,都涉及医院经济运行活动,应把财务管理意识融入医疗设备管理中,强化财务监管的作用。(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医疗设备采购、维修维保方面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财务处需要联合设备处,对临床医技医辅科室提交的设备购置计划进行审核,减少设备预算调剂与调整,控制预算外支出,开展自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分析。(2)实行成本细化管理,进行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统一成本核算单元、成本核算分摊参数等,建立成本管理的新机制,提高医院经济运行效益。(3)统一认识,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内控制度有效评价体系。医疗设备管理各个岗位上的人员需要共同实施,相互沟通,积极反馈,对评价结果认真分析改进,才能保证医院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四)加强医院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与监管系统,有利于实现监管部门对医疗设备管理的监督,为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的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模块,以便在合同范围内规范运行。(2)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提高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同时整合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资料数据,包括设备运行状况、报修率、维护费用等,实现设备从一开始验收使用到最后报废处置全过程的管理。(3)将设备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全面预算、经费报账、会计核算等模块相衔接,构建HRP系统,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和评价,也有利于经济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医院内部监管方面,可以逐步改变过去各个分立系统的信息孤岛,提高监督管理效能。
四、医疗设备监管关键点
针对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各个生命阶段,结合学者研究和工作实际,归纳监管重点如表1所示。
表1 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监管重点
五、结束语
现代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一项持续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应从法人治理结构、监管部门联合工作、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信息系统优化等方面,狠抓落实现代监管体系的建立,在保护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效益,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