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近端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06程富国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氟烷全麻苏醒

程富国

(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分院、民权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民权 476800)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胃恶性肿瘤中占比达95%以上。近端胃癌(胃小弯高位癌、贲门癌及胃底癌)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胃癌中晚期,因此目前治疗近端胃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现代胃肠科手术要求根治疾病,同时符合消化道重建的“生理性”原则,以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现阶段,七氟烷+硬膜外麻醉为临床常见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良好,但胃肠手术创伤较大,七氟烷降低应激反应的效果不理想。相对于七氟烷,瑞芬太尼具有强效镇痛作用,同时可减少麻醉应激反应,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1]。本研究旨在探究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术后血压、心率(HR)及术后苏醒时间等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分院收治的近端胃癌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54~75岁、平均(64.16±5.07)岁,体查指数(BMI)13~35 kg·m-2、平均(24.07±4.81)kg·m-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2]:Ⅰ级20例、Ⅱ级17例;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4~76岁、平均(64.58±5.20)岁,BMI 14~36 kg·m-2、平均(24.69±5.16)kg·m-2,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21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符合近端胃癌相关诊断标准[3];2)ASA分级为Ⅰ—Ⅱ级;3)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3)硬膜外麻醉禁忌证者。

1.3 麻醉方法

2组均行硬膜外麻醉,具体措施如下:T 7~8或T 6~7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采取平卧体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5%罗哌卡因(Aspen Pharmacare Australia Pty Ltd)5 mL,5~10 min后测定麻醉平面,确认硬膜外腔后,进行全身麻醉(全麻)诱导,切皮前再次注入0.5%罗哌卡因5 mL,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间隔1 h注入5 mL罗哌卡因;依次静脉滴注0.05 mg·kg-1咪达唑仑(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3.0 μg·kg-1芬太尼(Sufentanil Citrate Injection)、0.3 mg·kg-1依托咪酯(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2.0 mg·kg-1琥珀胆碱(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给予氧气吸入,经口置入双腔导管,插管后采用0.1 mg·kg-1维库溴铵(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静脉推注,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调整并固定导管位置,连接麻醉机,改右侧卧位,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压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给予七氟烷(Baxter Healthcare Corporation)持续吸入,维持2.5%~3%浓度,氧流量2 L·min-1。观察组手术过程中给予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速度:每分钟0.05~0.10 μg·kg-1。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2组术后血压、HR、疼痛程度及拔管、苏醒时间。

1)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分别于t0(给药前)、t1[双肺通气(TLV)10 min]、t2[单肺通气(OLV)40 min]、t3(OLV 1.5 h)、t4(再次TLV 20 min)各时间点检测。2)比较2组各时间点(t0、t1、t2、t3、t4)HR。3)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准[4]评估2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分别记录术后1、4、12、24、48 h 2组VAS评分,计分0~10分,7~10分为重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0分为无痛,分值越大表示疼痛越剧烈。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不同时间点血压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0时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DBP、SB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同时间点血压比较

2.2 2组不同时间点HR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0时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观察组H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HR比较 次·min-1

2.3 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4、12、24、48 h 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3。

表3 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分

2.4 2组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4。

表4 2组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近端胃癌常用全麻、全麻+硬膜外麻醉等常规麻醉,其中全麻+硬膜外麻醉可优势互补,双向切断内脏牵拉反应及交感神经兴奋,最大程度减少术中应激激素分泌,保持术中血压、心率稳定,且有助于术后苏醒。上官娟[5]研究指出,全麻+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近端胃癌治疗可发挥镇痛、松弛肌肉作用,有助于舒张肠系膜血管及腹腔脏器,改善重要脏器血液循环,降低应激反应。七氟烷为常用全麻药物,可诱导、维持全麻,通常以吸入方式给药,其药效仅次于地氟醚[6]。硬膜外麻醉可抑制手术局部神经根相关的交感神经,缓解交感神经兴奋,可切断疼痛主要传导路径,同时调节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因交感神经受阻,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兴奋,有助于缓解气管插管及拔管时血压升高、HR加快等应激反应[7]。瑞芬太尼属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时效短、起效快、无蓄积的特点。陈文海等[8]研究指出,瑞芬太尼静脉注射1 min即可达有效浓度,持续作用5~10 min,其浓度衰减与三室模型相符,可迅速水解代谢于机体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酶,给药剂量易控制,具有一定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诱导、维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t1—t4时观察组DBP、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在于瑞芬太尼有效浓度达到时间较短,且浓度衰减较快,可有效稳定患者血压。任亚江[9]指出,瑞芬太尼、七氟烷均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患者血压、HR稳定,但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波动影响较小,调控血压、HR效果更佳,因此在近端胃癌麻醉维持中更具优势。本研究发现,t1—t4时观察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瑞芬太尼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稳定患者HR等血流动力学状态,麻醉维持效果较好。本研究还发现,术后1、4、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近端胃癌患者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发挥镇痛作用,缩短术后拔管及苏醒时间。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近端胃癌患者,可有效调节血压、HR,减轻术后疼痛,缩减术后苏醒、拔管时间。

猜你喜欢

氟烷全麻苏醒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绿野仙踪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