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歌唱教学思考

2022-06-06周莉萍吴剑青蓝广宾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9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初中音乐核心素养

周莉萍 吴剑青  蓝广宾

【摘要】为响应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教育发展中心关于核心素养要求下展开“学研行”组织活动的号召,在2020-2021学年度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初中音乐学科的歌唱教学为主,通过歌唱教学分阶段目标(以乐唤情、以情达声、声情并茂、唱所欲言)、要素分层教学(歌曲听赏、歌词理解、节奏提炼、旋律感发)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很好地提高了初中歌唱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人格、品德、实践和创新能力等与其知识相应的基本科学技术素养、主动和创新意识、文化意识和表达等。同时,也帮助了初中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初中歌唱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分段目标;要素分层教学

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洪流促使我们思考:核心素养要求下,应该如何把初中音乐课从过去的有效教学发展到未来的高效教学,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人格、品德、实践和创新能力等与其知识相应的基本科学技术素养、主动和创新意识、文化意识和表达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使音乐学科初中阶段的教育能够按照核心素养要求集中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让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教研核心内容之一的歌唱教学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2020-2021学年度一年里,我们以狮山镇大圃中学为主的镇域几间初中学校把歌唱教学作为着手点,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教育教学研究和探讨。

一、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中审美感知的教育教学思考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教学区域的86%左右初中生对歌唱艺术的普遍审美特点是:喜欢流行歌曲、随众心理较强,无专业歌唱要求、好听就行,唱不好也无所谓,有符合自己心意等特殊意义的歌曲更好。剩下的14%的初中生只喜欢红歌等。因此,我们课题组主要是研究挖掘初中生对包括流行歌曲、课本教材歌曲在内的歌唱艺术的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的教学实践,以进一步提高他(她)们的审美感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少(初中每周每班一节课音乐课)以及课本必学歌曲数量多的原因限制了音乐教师的发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主要以课本必学歌曲为教学重点,辅以其他歌曲教学。譬如,湘版教材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首歌《光荣少年》的教学设计里,我们知道:现在的初一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首歌,也不知道什么叫“八荣八耻”,绝大部分同学也不会去提前预习它。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避开原来的教参提示,把《光荣少年》的教学入手点放在他(她)们开学前军训的会操时的美好回忆上,突出表扬他(她)们当时在队列表演时的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良好感知上。特别是用第一、二句音乐的演示和打拍子练习引发彼此间的美好共鸣,用他(她)们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和理解音乐特点,然后帮助他(她)们升华到初中生公民素养的层面上去接受“八荣八耻”的理念,而不是单纯用说教去引导学生。我们用本音乐的节奏旋律去唤起学生的情感,以他(她)们的切身体会激发对本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去鼓励他(她)们用音乐(课中加上《壮志凌云》等流行曲)这个特殊的語言,更好地展示青春期少年的独特风采和魅力,鼓励他(她)们用最好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多种形式表现,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二、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中艺术表现的教育教学思考

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就没有那么爱表现了,显得理智和克制。教师要调动他(她)们去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提高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是不容易的。我们要创造吸引他(她)们进行歌唱表现的情境、制造激发他(她)们进行歌唱表现的氛围。所以,首先要照顾他(她)们的感受和需求,不要强迫他(她)们表演。因此,初中歌唱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心里想唱,然后才是能唱,最后才是唱好甚至随心所欲地唱。幸亏2016年南海区音乐教研员郝丽老师在我区引进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这个音乐教学体系在歌唱教学里有独到的、高效的方法,它就是“要素分层教学法”。它把歌唱教学的各个要素难点分解后,逐步解决了初中学生的审美感受、基本音乐要素学习、学会学好歌曲等的问题,使得学生们有兴趣想唱、有底气敢唱、有能力演唱。譬如,湘版教材8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首乌孜别克族民歌《举杯祝福》的教学设计里,我们严格按照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里歌唱教学要素分层教学法进行教授:(1)歌曲听赏(初步了解、整体印象);(2)歌词理解(深入了解、初步掌握);(3)节奏提炼(掌握关键、树立信心);(4)旋律感发(形象生动、有感而发)。收效显著,远超过去那种“欣赏—教唱—表演”的传统填鸭模式。看到效果以后的其他非研究团队的老师们,也纷纷投入到了歌唱教学要素分层教学的怀抱,使我们浓浓地感受到了积极学习先进理念的好处。

三、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中文化理解的教育教学思考

如何通过歌曲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让初中生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呢?例如民歌教学中,我们要求老师一定要先去学习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语言(以歌词为主,辅以其他简单的问候语)和相关文化,并在民歌的音乐或歌词中挖掘出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气候、风俗习惯等帮助学生了解、理解歌曲,激发他(她)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再如地方戏曲教学中,我们要求老师一定要先去学习各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理解地方戏曲。甚至我们还鼓励学生去研究地方戏曲文化,师生一起开发校本课程,如粤剧《春草闯堂》《山乡风云》、粤曲《步步高》《赛龙夺锦》等。对于外国歌曲,我们也是同样重视,要求老师们一定要先去学习外语(以歌词为主,辅以其他简单的问候语)和相关文化,并在外国歌曲的音乐或歌词中挖掘出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气候、风俗习惯等帮助学生了解、理解歌曲,激发他(她)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样收获良多。

四、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分阶段目标的教育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要求下的歌唱教学目标,应当是过去传统目标“会唱就行”的进阶。我们树立歌唱教学的目标,使之有的放矢,才能让享受核心素养要求下歌唱教学的初中生得到真正的歌唱修养和关键能力。这也是师生在歌唱教与学中继续努力往前的动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把初中歌唱教学的目标分为以乐唤情、以情达声、声情并茂、唱所欲言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设计目标:以乐唤情。我们要求教学设计充分挖掘每一首初中必唱歌曲的音乐或其他优点,力求能够找到符合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歌曲好听,产生想唱的欲望。第二阶段教学设计目标:以情达声。通过第一阶段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老师们的引导下,主动追求用好声音(歌唱时的音准、速度、气息等歌唱技巧和技能)去表现演唱水平。然后,达到第三阶段教学设计目标:声情并茂。最后,能够在丰富歌唱经验体验基础上随心所欲地在各种情境里用歌曲表达情感和歌唱技巧,既能体现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也体现了歌唱教育会用、够用的音乐实践学业水平。

我们的歌唱教学改革从激发初中生的歌唱兴趣到提高其歌唱能力的层层递进,相辅相成,螺旋式地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希望能让初中生逐步地通过歌唱教学爱音乐、会音乐、用音乐、懂音乐,使初中生在校的精神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标准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8F46A42-D4EF-481E-AA9F-F1ECCE1D1C4D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初中音乐核心素养
聆听,让生命如花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