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语用: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2022-06-06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白鹭文本语言

审美和语用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基于审美的语用教学观念,立足于学生主体,将语文教学的焦点指向语言,引导学生将语用与审美有机结合。在形式多样的语用活动中,使语用活动和审美活动融为一体,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以审美感知为起点,体会语言运用妙处

审美语用视角下,教师要找准语文教学的起点,以最佳的方法、最快的速度带领学生进入审美状态,唤醒学生语言运用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审美规律,以审美感知为起点,依托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审美理解热情,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知人论世论文”的做法,让学生与文本进入“文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审美感知最终要落实到语言运用层面上,引领学生透过言语感知审美意境。如果离开语言运用,审美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语文学科的审美属性就荡然无存。审美语用下,教师不妨透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带领学生进行审美感知,再借助语言运用将学生审美感知表达出来,这样的审美感知才是有效的。

例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的教学,在导入教学内容时,我借助一组白鹭图片和微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和视频,说一说这是什么鸟,并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和感受。进而,引出《白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由朗读,说说通过这篇文章对白鹭产生了哪些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小组之间开展朗读比赛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选配合适的音乐。最后,结合朗读活动,运用“我从《白鹭》一文中,读出了       的美”表达样式交流自己的朗读感悟。

多样化的朗读活动为学生的审美认知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文本蕴藏的审美内涵。为了深化审美认知,教师可借助语言运用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将审美感知表达出来,在感知语言运用妙处的同时,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二、以审美理解为抓手,渗透语言运用训练

学生有了一定审美认知之后,便可对文本获得感性体验,在这种体验作用下,学生便能够产生持续深入的阅读愿望。教师要基于审美认知引发的积极阅读体验,引领审美深度进入,从审美认知进入审美理解层次,并以审美理解为抓手,引导学生将感性体验进行理性积淀。审美理解是学生审美经验和文本审美现象的有机碰撞,因此,基于审美理解的语文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审美经验,通过精心预设问题引发学生审美思考,并借助审美理解有机渗透语言运用训练。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层级性,要基于学生深度审美理解进行不断追问,避免审美理解的泛化。

如《白鹭》一文,学生通过审美感知,借助“我从《白鹭》一文中,读出了       的美”表达样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学生的表述是浅层的,或读出了语言美,或读出构思美,或读出了画面美……学生对文本获得审美是模糊的,难以对学生语言运用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基于审美理解,对学生进行深度追问:文章语言美,美在哪里?是辞藻美、节奏美还是音韵美?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加以阐述。

通过审美理解,学生对文本审美现象的认识可以从感性走向理性,深入到语言运用层面感受文本之美,达到审美语用的理想境界。通过深度追问,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审美现象,而且也能够深入语言运用层面,探寻该种审美现象形成的语言运用艺术,同时,无形中也达到了语言运用训练的目的,为学生运用语言创造美搭建支架。

三、以审美评价为触点,引发语言运用创见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活动还停留在审美接受的层面,即学生全盘接受文章的审美现象,缺乏审美评价的机会,从而制约了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行适度的审美评价,学生借助已有的审美知识、审美经验和知识储备等,对文本中的审美现象做出个性化的评价,进而引发学生语言运用创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

《白鹭》一文,首尾具有鲜明的审美价值。在引導学生进行审美欣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审美评价活动:有人说,这篇文章首尾呼应,非常美;也有人说,首尾近乎相似,有重复之嫌。你是怎样评价《白鹭》一文的开头和结尾呢?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预设审美评价契机,“首尾呼应”暗示学生在进行审美评价时,能够从行文结构中发现美,从而感受到文本结构体现出的严谨美、呼应美;“近乎相似”又暗示着首尾存在不同之处,这就启发学生寻找首尾不同的地方。通过审美比较,学生发现课文开头突出“精巧”的特点,“精巧”一词在文本中起到统领作用,文本围绕“精巧之美”去表现白鹭。文章结尾处,突出“实在”一词,又融入新的评价,“韵在骨子里”,对“诗”的比喻又进行精准化定位,比作“散文诗”。作者的意图在于突出白鹭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等特点,言语中充满了对白鹭的赞颂之情。

通过审美评价,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融入自己的审美经验,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审美见解。反复的审美评价活动,能够唤醒学生审美主体意识,引领学生走向个性化审美,有助于引发学生审美创见。

四、以审美想象为羽翼,激活语言运用潜能

留白是文章创作的一大特点,这既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而有意为之,又是囿于文本篇幅所赋予文本的无限想象的空间。那么如何让文本“意犹未尽”的审美佳境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发挥想象,以审美想象为羽翼,给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的机会,激发学生语言运用潜能。通过审美想象,让文中的审美空白得以还原出来。

《白鹭》一文,蕴藏着丰富的绘画美,作者精心勾画了几幅白鹭图,有详有略。我们不妨抓住《白鹭》绘画美,引领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如黄昏白鹭低飞图,我先引导学生欣赏画面中的形象,提炼一些关键词汇。学生很快找出“黄昏”“白鹭”“乡居生活”“生命”等词语。我抓住这些核心词汇,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扣住白鹭特点、切合文本语境,对文本语言进行扩展,注重语言的优化。学生借助审美想象生成语言文字后,可以给这段文字配上一幅插图,选配一首背景音乐,同桌之间进行分享。

审美想象活动既引领学生沉入文本语言,触摸到文本优美的意境,又赋予学生多样化审美想象的机会。学生首先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填补审美空白,然后借助绘画的形式,在图文配合中进行二次审美想象。最后,通过配音的方式,进一步发挥学生审美想象。多重审美想象活动,让学生语言潜能得到有效释放。

总之,审美语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教师要基于审美语用的视角,构建审美、语用一体的语文教学模态,引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借助语言运用的方式创造美,让审美和语用更好地有机交融。

(范玉婷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白鹭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有我语言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
吃小鱼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