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率99%的调解专家:修修补补的婚姻也可以很美
2022-06-06李际昕
李际昕
32年来,她帮助2400多对夫妻重归于好,调解成功率高达99%。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当婚姻出现危机甚至濒临破裂时,到底应该修复还是结束?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人民调解专家廖喜玉告诉我们:修修补补的婚姻,也可以很美。
融入情感,做当事人的贴心人
廖喜玉原本是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荆公路文化站站长。1990年3月,因为司法调解主任离职,荆公路办事处书记找她谈话:“这个岗位很重要,不能空缺,你暂时代替一下。”廖喜玉蒙了:“每次路过调解室,里面总是哭哭啼啼、打打闹闹的。万一打起架来,我可打不赢!”虽然她心里发怵,还是接下了这个担子。
廖喜玉第一天上班就遇到纠纷,辖区里一家的狗咬到另一家的孩子,两家争执不休。有人劝她让他们去派出所处理,廖喜玉的倔脾气上来了:“不行,那调解室不是白设了吗?就算是暂时代替,我也得干好这件事。”最终,廖喜玉以狗主人之名,自己掏出100元赔给受伤孩子的家人。当时,100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后来两家人得知真相时,都被她感动了。孩子奶奶流着泪说:“你可真是个大好人。”狗主人还放了鞭炮,把感谢信和锦旗送到司法所。这次经历让廖喜玉觉得调解是一件既有挑战又有意义的工作。她正式就职司法所所长后,辖区内只要有纠纷,她总是冲在最前面。每天下班后,她还要入户走访,分类建立家庭档案,对每个家庭动态了如指掌。
廖喜玉觉得,调解员与心理咨询师不同。心理咨询师需要保持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调解员却需要融入很多情感,将心比心,做对方的“贴心人”;同情不幸者的遭遇,用善意感化对方,坦诚相待,真诚沟通。
有一次,菜市场附近有两群男子手持铁锹和扁担对峙,一场恶斗一触即发。廖喜玉走过去,问站在最前面、看起来最凶的男人:“你结婚了吗?有孩子吗?”
“有。”
“那还说什么,放下铁锹!”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这个名叫“车峰”的男人竟然乖乖地跟随廖喜玉回到办公室。她笑吟吟地给他倒了杯水:“你天不亮就要起来工作,早上吃饭了吗?我去给你买包子。”刚才还横眉怒目的车峰,此刻眼中却泛起泪花。廖喜玉提起孩子,是为了勾起车峰内心的父爱,让他行事有所顾忌;询问他吃没吃早饭,是让他感受到被人关心,所有工作都围绕“情”字展开。在廖喜玉的调解下,对峙双方很快握手言和。
2011年,廖喜玉开始担任江西电视台《金牌调解》栏目的观察员兼场外调解员,工作内容以婚姻調解为主,帮助了很多夫妻。
老赵是个包工头,家境殷实。妻子小王比他小15岁,是全职太太。老赵对妻子和异性交往非常敏感,偏偏小王粗枝大叶,不太注意这些,两人动辄争吵。一次,老赵生病住院,给妻子打电话。没想到,她非但不关心,还对他好一阵数落:“你住院想起我了,平时去哪儿了?”老赵因此寒了心,夫妻关系降到冰点。
廖喜玉发现老赵说话时经常不自觉地扭动右肩、摇手,决定以此为切入口拉近和他的距离:“为了这个家,你真是呕心沥血吃了很多苦。我刚才看你总在摇手,你的手怎么了?”
“我的手在工地上砸伤了,老婆从来对我不闻不问,我就这么忍着。”他突然像个委屈的孩子,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廖老师,从来没有人用这么温和的口气和我说话,这么体贴我,我觉得特别温暖!”
廖喜玉又问小王:“你有几个孩子呢?你生孩子的时候,老赵在身边吗?”“没有,他总是在外面出差……”想到自己年轻时的不易,小王也哭了起来。
在老赵哭个痛快后,廖喜玉劝解道:“你看,你老婆也委屈。她委屈的是生孩子时你都不在身边。女人生孩子多疼、多难啊!你生病时,她没关心你,你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她也一样啊。你在外面赚钱很辛苦,她在家里照顾孩子、做家务,担子不比你轻。有时,她干完活儿面朝四壁的那种孤独感、焦虑感你能理解吗?”
听了这番话,老赵主动走到妻子身边,哽咽着说:“是我错了,原来问题是出在我身上。”小王也轻声啜泣。廖喜玉顺势对她说:“你也要改改自己的性格。经常夸夸丈夫,多关心他,说些暖心的话。时刻记着:你需要的,也是他需要的。”小王连连点头。调解顺利结束,夫妻俩手牵手离开了。
廖喜玉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值得理解的地方。夫妻间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积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矛盾想在几个小时内得到解决,调解员就必须认真倾听当事人诉说,处处留心寻找切入点。只有和当事人在同一个频道交流,设身处地感受他们的想法和心情,才能引发情感共鸣。当对方从情感上认可接纳你是“自己”人时,再指出他的问题或者提出建议,他才会欣然接受。
变换角色,让调解工作事半功倍
廖喜玉认为,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调解员,除了认真倾听,迅速梳理出双方的矛盾点和需求点外,还必须察言观色,通过当事人的语言表达、神态、眼神及微动作,判断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加以引导。要根据需要不时变换角色,充当普法员、梳理员、引导员和调解员,确保调解准确到位。
大美和小陈是姐弟恋,大美是研究生,家境优越,性格强势;小陈只有初中文凭,来自农村,性格内向寡言。两人结婚后,因为家庭琐事矛盾频发。大美连珠炮一般,向廖喜玉抱怨自己这些年来所受的憋屈:“家里来人吃饭,我让他去买菜。他买了豆腐不知道买葱,永远不会动脑子。让他买一个西瓜,他图便宜买了20多个。西瓜塞满电梯间,邻居们都笑话他。连这么点儿小事都办不好,这日子实在太累了。”小陈双眉紧锁,一声不吭,一副铁了心要离婚的样子。
廖喜玉注意到,大美尽管口中多是指责,但每说一句话都会看小陈一眼,似乎在期待他的反应,推测她不过是用错误的方式索取关爱。和大美单独交流时,廖喜玉开门见山地说:“你跟老公之间的交流有堵墙。你表面看起来很强势,但实际上打心眼里爱这个男人,我从你的说话、眼神里都能看得出来。假如你不想离婚,一定要改变和丈夫相处的方式。”
扮演“引导员”时,廖喜玉通常会根据情绪来决定调解节奏。如果大美情绪激动,她会暂缓发表看法,以安抚情绪为先;反之则继续进行,引导对方听进去她的观点。大美一直在笑,好像离不离婚无所谓的样子,但看得出来她很想听到下文。于是,廖喜玉继续说道:“夫妻是平等的,你要多想想,多体谅他。比如,他回家迟,你不要说‘死哪儿去了’,而要说‘我很担心你’。他西瓜買多了,不要说‘你这点儿小事都办不好’,而要说‘老公辛苦了,下次我和你一起搬’。这样,他才能体会到你的关心和尊重……”
廖喜玉做通大美的工作,又去和小陈单独沟通。小陈长叹一声,也说出了心里话:“和大美在一起,我好自卑。她就像个主管一样咄咄逼人,总是压着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她相处,无论做什么都不对。”
廖喜玉又耐心地引导:“既然你选择了优秀的她,就要自信起来,不要总觉得自己比她小,等着被她照顾。其实,不管多大年龄的女人,都希望能得到爱人的呵护。她既然选择你,就说明她在乎的不是钱,而是你心里有没有她。”
话已至此,小陈依旧有些迟疑,廖喜玉又变身“普法员”,告诉他国家法律规定,妻子尚在哺乳期,丈夫不得提出离婚。不妨给两人3个月的观察期,用全新的相处方式试一试。3个月后,小陈笑着打来电话:“大美像变了个人一样,偶尔会犯老毛病。每次她说话不好听,我说要去找廖阿姨评理,她就不敢了,哈哈!”言语中透着轻松和自信。
还有一次,廖喜玉给一对再婚夫妻做调解。这个再组家庭有4口人:丈夫、妻子、丈夫和前妻生的儿子、妻子和前夫生的女儿。丈夫发现妻子经常偷偷给前夫打电话,有时候还会无缘无故消失几天,认定妻子是脚踏两只船,夫妻俩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因为夫妻双方的情绪都很激烈,根本无法沟通。廖喜玉又变身“梳理员”,疏导双方平心静气,解开心结。在她的疏导下,妻子终于说出原因。原来,她还有个儿子跟着前夫一起生活。不久前,前夫出了车祸生活困难,没办法照顾儿子,让她担忧不已,所以偷偷和前夫联系,回去看望儿子。因为现任丈夫性格多疑,她不敢把这件事告诉他。后来因为夫妻频繁争吵,她伤心之下忍不住给前夫打电话倾诉,结果引发丈夫暴怒。
征得妻子同意后,廖喜玉把这番隐情告诉丈夫,并且引导他去理解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牵挂。经过一番劝解,他表示愿意和妻子一起努力经营婚姻,并且接纳那个孩子。后来,廖喜玉打电话回访,夫妻俩告诉她,孩子已经过来和他们一起生活,两人的感情也和好如初了。
廖喜玉说,不会沟通是她从事婚姻调解中发现很多家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些人明明关心对方,一张嘴就变成指责,伤人伤己。所以,夫妻双方都要学会用正向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语言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伤人也可以暖人。当夫妻之间无法沟通时也要想想:为什么对方不肯把心里话告诉你?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什么堵塞了你们之间沟通的渠道?
提供方法,用生活智慧为婚姻找出路
在婚姻调解过程中,廖喜玉会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调解经验和生活智慧,给夫妻双方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湖南夫妻小丽和高峰原本感情很好,却因为孩子争吵不休。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已经11岁。大儿子学习成绩全班第一,小儿子却是全班倒数。高峰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常常把小儿子打得鼻青脸肿。为了阻止丈夫打孩子,小丽只能大声哭闹甚至摔砸东西,连邻居都被他俩吵得搬家了。平时,为了惩罚丈夫的野蛮行为,她经常不搭理他,整个家冷得像冰窖一样。
廖喜玉为高峰做调解时,还是先融入情感,做对方的“贴心人”:“你打孩子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我想问问,你有几个兄弟?”
没想到,一句话竟勾起高峰的伤心事。原来,他来自一个不好好读书就要挨打的家庭。他想起小时候被父亲打的愤怒和难堪,忍不住放声大哭:“我当时想死的心都有!”廖喜玉顺势引导:“现在你孩子的心情,就是你当年的心情。”
高峰被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也知道自己不对,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其实每次打完孩子,我都难过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我老婆根本感受不到这一点。”
廖喜玉敏锐地捕捉到高峰话语中的怨气,发现小丽看丈夫的目光中总是带着一丝冷漠。在她看来,相爱的夫妻关系才是亲子关系的源头。如果夫妻关系恶劣,很难在教育孩子上互相沟通,统一做法。
廖喜玉开始一点点引导小丽回忆结婚后和丈夫的感动瞬间,让她的眼中渐渐有了笑意。廖喜玉又给小丽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方法:“老公打孩子时,你赶紧站在他身边说,‘老公,把尺子给我,我来吧,你去休息’。其实打不打不都在于你吗?但你这样做可以平息他的怒火。平时,你要把爸爸的辛苦、努力都告诉孩子们,并叮嘱他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年龄,只要你们尽力,爸妈不会怪你们……当你把教育的重任揽过来,一家人其乐融融,老公又怎么舍得打孩子呢!”一番话说得小丽心服口服。
廖喜玉语重心长地对夫妻俩说:“你们一个是肢体暴力,一个是冷暴力,其实都是在实施暴力,你们的孩子就是暴力的受害者啊。你们口口声声说爱孩子,那首先得学会爱自己、爱伴侣、爱婚姻,给孩子一个健康自尊的成长环境!”
高峰流着眼泪发誓说:“如果我以后再打孩子,就剁手!”廖喜玉赶紧说道:“剁手也是一种暴力!我教你一个控制情绪的方法:想发脾气时就张开手掌,倒数5个数,数完再问自己‘下一步我该怎么办’……”一年后,他兴奋地打来电话报喜:“廖阿姨,我的两个孩子一起考上重点初中,家里再没有吵闹声,感谢你改写了我的人生!”
“融入情感、梳理矛盾、引导观点、提供方法”,廖喜玉自己总结的16字箴言让她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司法助理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荣立过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和三等功6次。
今年3月,全国妇联授予廖喜玉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生命不息,调解不止。我愿化作一片无悔的绿叶,将毕生的爱与美好奉献给滋养自己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