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睹家庭暴力对幼儿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22-06-06叶思琪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暴力人格困境

【关键词】目睹家庭暴力;困境幼儿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3--01

一、目睹家庭暴力

目睹家庭暴力是指幼儿直接目击、偶然听到发生在家中成人之间的躯体暴力或精神暴力。而这一伤害性行为通常是发生在幼儿抚育者与其亲密伴侣之间的暴力。为使得本文的探讨更具有针对性,在此,本文将目睹家庭暴力这一概念界定为幼儿目睹抚育者中男性对女性施加的躯体或精神上的暴力。

二、目睹家庭暴力对幼儿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一)目睹家庭暴力对幼儿认知模式的影响

1.社会性别印象刻板化

经常目睹家庭暴力的幼儿对社会性别角色更容易产生刻板印象。有研究证明,在从小目睹父亲对母亲实施家暴行为的成长模式下,女孩会从母亲受暴经历得出女性处于被控制地位的观念,以至于在日后的家庭生活中逆来顺受,容易对亲密关系产生退缩或回避反应。而受到父亲行为模式的影响,男孩更容易形成“暴力可以解决家庭问题”的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当幼儿长期目睹母亲遭受父亲暴力虐待,幼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1]。

2.人格缺陷化

是否拥有健全的人格是衡量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与幼儿成长的联系最为紧密的场域,可以说,家庭是影响幼儿人格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闻名于世界的极端杀人案例中,不难发现大多数的施暴者都有一个共性,即他们从小都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包括精神暴力)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将对父母的敌意转化为对他人的敌意,以至于对整个社会失去希望,逐步形成反社会人格。

3.情感模式畸形化

有研究证明,目睹家庭暴力的幼儿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2],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情绪抑郁的风险,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自杀性行为。目睹家庭暴力更容易使幼儿难以形成健康且稳定的情感模式。童年时期目击家庭暴力的经历容易使这些困境幼儿形成焦虑型或回避型依恋人格,导致其在成年后无法开展和进入一段正常的亲密关系,他们往往对伴侣抱以不信任、回避的态度。

(二)目睹家庭暴力对幼儿行为模式的影响

1.攻击性行为出现

目睹家庭暴力可能会增加幼儿各种行为问题的发生概率。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之一。在长期不良的家庭风气的熏染下,困境幼儿更易模仿和习得成人的不良行为,他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复刻”下父亲的行为模式。这类幼儿潜在触犯法律的风险会高于一般幼儿。这类幼儿会在心中建构出一个“自以为”的社会现实,即攻击模式是被许可的,并将这种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对他人实施攻击行为。

2.同伴交往受阻

在长期暴露于家庭暴力之下的幼儿在情绪表达和调节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这些幼儿更倾向于表达消极的情感,如回避。并且当遇到同伴交往的困难时,这类消极情绪更容易被唤醒。由于缺乏对自身情绪良好的控制能力,他们会比一般幼儿更容易陷入到同伴交往的冲突当中。同时,一些幼儿还会通过攻击性行为这一不恰当手段来解决交往過程中出现的问题。

3.家庭暴力代际迁移

在心理上长期经受如自卑、抑郁、恐惧等消极情绪的折磨,困境幼儿容易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反叛的负面情感。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幼儿在目睹家庭暴力的过程中容易习得成人的暴力行为。并且长大后,他也可能会将这种“暴力倾向”继续带给下一代,从而形成了二次“暴力迁移”。在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的幼儿在成年期更有可能对伴侣或子女实施暴力行为[3]。

三、对策与建议

(一)填补相关法律的真空地带

近年来,反家庭暴力法陆续出台和完善,并且也收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不难发现,在出台的各项反家庭暴力法中,更多的是关注到“躯体暴力”这一方面,但对于幼儿目睹家庭暴力这一精神层面的暴力却有所忽视。因此,笔者建议将反家庭暴力法的内容扩大至“精神暴力”这一层面,尤其是将幼儿这一弱势群体纳入立法范围内。目睹家庭暴力的制止与缓和终究需要依靠强而有力的司法程序来保障。相关部分应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施暴者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二)动员社区力量参与困境幼儿救助机制

由于当前我国的家庭暴力被规定为自诉案件,大多数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在权衡多种因素之后,如害怕“家丑外扬”、“为了孩子”,往往不愿提起诉讼。这使得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救助工作呈现出一定的被动性、事后性和滞后性。而作为尚未有自我维权意识的幼儿,更是沦为这场家庭斗争的牺牲品。根据生态学理论,幼儿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区这个环境系统。可以说,社区与幼儿的成长息息相关。在进行困境幼儿心理健康干预或预防方案的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到社区这一环境要素,动员社区力量加入儿童救助行列。在我国就有成功的举措,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率先创建“家庭暴力零社区”。

四、研究展望

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旦家庭暴力发生在幼儿的世界里,无疑会给幼儿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在困境幼儿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方面, 我们可拿起法律武器,发挥社区在反家庭暴力中的作用,一起为困境幼儿提供心理关爱和救助机制,努力让家庭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温暖避风港。

参考文献:

马维振,李卉子.目睹父母婚姻暴力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育,2018(05):4-8.

黄保红,周春燕,黄海,刘陈陵,李林.目睹家庭暴力对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8(10):1591-1595.

刘衍玲,廖方新,郑凯,黄俊锋,郭成.家庭暴力代际传递:类型、理论和影响因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201-209.

作者简介:叶思琪(2000.07-),女,汉族,籍贯:广东省惠州市,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暴力人格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反性别暴力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跟踪导练(一)
暴力的班长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暴力和痛苦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