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生活的火花

2022-06-06宋迪

速读·中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社会教育大班

宋迪

◆摘 要:社会生活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参加社会实践是增长社会知识和经验、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途经。本文立足大班幼儿的特点和生活实际,阐述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现象、事件,发展其社会经验知识、提高社会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素材;社会教育;大班

丰富的社会生活事件和现象能够有效启发幼儿的心智,提高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知识、情感及决策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这提示我们:要多多关注日常中的事件,引导幼儿体察社会情感、增长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生活事件需是幼儿经历的生活,而非教师的生活。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大班幼儿发展出强烈的自主意识,更有主见和独立执行能力,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与成人不同。在《指南》中还提到,幼儿有着独立的人格,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经验于感受、现实能力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避免走进用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感受去指导幼儿的误区。

一、理解幼儿生活,发掘生活素材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意指生活本身就是教育,这为我们思考面向幼儿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现象产生思考和道德判断。如遵守交通规则、学会排队、买卖诚信等等,均为幼儿所感知并运用在游戏和交往中,这些现象既与陶老的理念向契合,也为我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用幼儿的视角看世界

纵使我们理解幼儿生活中的事件对于他们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仍然需要详细分析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是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不能够只站在成人的立场、用自己的理解去理解幼儿的体会。

幼儿当当对老师说:“过马路要看红绿灯。”教师问:为什么?“因为规定的。”幼儿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是建立在对错之上的,带有幼儿朴素的道德价值观判断,这就是幼儿的视角。但在游戏中,教师会发现常有幼儿不遵守这一规则,他们说:“这是玩游戏,又不是真的,现在(马路上)没有车。”教师没有立即推进规则的细化,如设立交警等职务,而是思考:幼儿在这一游戏中究竟感知到了什么?是什么让他们乐于挑战大家都知道的社会规则呢?

2.用幼儿的方式去感知

教师将这一问题抛给孩子们,收到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孩子说:“因为在玩游戏呀,不是真的马路,没有车就可以过去了!”有的说:“我妈妈带我过真的马路的时候,看到没有车也会赶快跑过去的!有的说:这个马路很窄的,一下子就跑过去了。”反对者则说:“不行,玩游戏也要遵守交通规则。”那么,让我们来感知一下吧。

首先,教师鼓励幼儿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去马路上观察哪些匆忙闯红灯的人的动作,体会他们的心情,还可以拍下照片来分享。经过收集,幼儿准备了相关的图片和经验。在图片上,闯红灯的人们的动作明显是夸张的、甚至变形的,看着就非常着急。而渐渐驶近的司机们呢,又好像威胁着人们的安全。孩子们说:真替他们担心呀!或说:汽车里的司机一定也很担心!原来,闯红灯的人并不安心呢!那么,他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接着,孩子们又分别扮演过马路的行人、汽车司机、电动车司机等角色,体会遵守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的感受。骑车、开车的孩子说:“我看见他在过马路了,好害怕会“撞”到他呀!”走路的孩子则说:“我走的好快,不然就来不及了呀!”有的孩子说:“还是等绿灯亮了再走吧!”

在调查之前,孩子们对于“闯红灯”的概念是直观而又模糊的,他们只能看见有人从车辆稀少的红灯前走过。而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人们紧张的神色和动态,又在游戏中体会到这种心情,深切感受到了规则的重要性,这是仅仅玩游戏无法体会的真实感受。

3.扩展关注范围,发现兴趣热点

这样的感知方式是儿童化的、并非教师说教的,它通过社会调查、角色游戏,使幼儿深度接触社会规则、增长社会经验,也为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拓展了思路。于是,教师鼓励幼儿继续通过调查表的方式记录感兴趣的社会事件,孩子们的兴趣多种多样:怎样扫码骑车?小区里的流浪猫狗怎么过冬?为什么随时去小吃店都有吃的?爸爸妈妈不上班会怎样?银行里的钱拿不完吗?小朋友可以自己骑车上马路吗?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孩子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验发出的疑问,他们既是教学内容的来源,也是借游戏寻求答案的桥梁。

二、引用生活素材,创建趣味活动

从一个“闯红灯”展开的调查,教师对幼儿在社会生活事件的理解上更加丰富了,多角度地了解了幼儿对于生活地感知,也更能体会幼儿的感受,这使教师能够采用更加贴近幼儿理解能力的方式去发掘教育素材并设计开展。

1.建立师幼协商机制

针对孩子们收集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决定采用协商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协商中,孩子们希望自己来扮演问题中的人物,这提示教师:幼儿将采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并解决问题。这为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协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教师的需要还是促进幼儿的独立思考与探索?答案显然是后者。因此,教师将协商方向向着幼儿自主进发:孩子们在教师的支持下准备了与以上问题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用绘画的形式设计了“解答图”——用来解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如绘制猫狗的“人工小家”、在区域游戏中的小吃店张贴24小时营业招贴、在游戏中的马路上张贴禁止小朋友骑车的图片标识等,并向小伙伴们讲解这些作品的含义。教师感到,这一协商的过程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它指向着孩子们思考、分析与合作能力在社会实践中的萌发与应用。

2.支持“学习的主人”

有了以上的素材,我们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和区域游戏。针对大班幼儿的实际能力,先后开展社会知识创意活动“无人饮食店”、“行人自主红绿灯”,自编社会情感故事“宠物一家亲”,社会知识教学活动“生活中的人工智能”等活动,所有活动均来自于幼儿的观察、兴趣和收集,孩子们运用自己的经验、材料进行深入探索,有效增强了社会经验、发展了社会情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鼓励“生活发现家”

“生活即教育”,我们应当引导幼儿善于从生活中不断发现新的事物、产生新的体会,幼儿不但使主动的学习者,更是高效的发现者,这有赖于教师对幼儿的理解、支持,使幼儿有兴趣、有能力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感悟生活。日常中,教师应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兴趣给予及时、积极的回应,以保护和持续幼儿的探究欲望,使幼儿对生活的而关注长久、深入。

三、树立评价体系,感悟自我成长

社会教育中,谁来评价幼儿的发展?无疑,幼儿是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变化的,并且这种感受可能与成人的感受有所出入。那么,采用儿童视角去评价对于幼儿自信心的树立和能力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

我们时常听到幼儿说:我做好了!你看我跳/画/做的多漂亮!这便是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并且这样的评价也常常出现在活动的过程中,大班幼儿不但关注自己学习的结果,也开始更多体会到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对身处同龄伙伴中的幼儿来说,这个过程具有社会效应。应当重视幼儿对自我的觉察、肯定、反思等,支持幼儿了解自己社会经验、情感与能力的变化,产生发展、成长的概念,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推进。

有了以上的思考,再结合在班级中我们时常会开展角色游戏,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游戏进行时,孩子们总是积极投入角色游戏的前中期,而到了后期孩子们的兴趣逐渐下降,甚至有些幼儿早就已经无所事事。结合陶老先生的理念,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据观察,孩子们在进行角色游戏中的交易时,对话总是很简单的“这个多少钱”“两块”“帮我拿一块蛋糕,给你钱。”。这种简单的对话,会让幼儿很快地将“交易”完成,从而导致后期出现无所事事的情况。那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作为教师也需要做出一些引导。对此现象我们可以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出去买东西时,自己或者爸爸妈妈是怎样和售货员对话的,而售货员又是怎样服务顾客的。比如最简单的“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什么吗?”“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呢?”而作为小客人身份的幼儿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比如“你好,我想要一款巧克力的蛋糕,有推荐的吗?”“香蕉的价格能再便宜一点吗?”并且,作为小老板,为了让吸引小客人的光顾,还可以开展一些优惠活动,比如买一赠一、满五块送饼干等活动来吸引小客人们的光顾。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我们班的孩子们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没有及时地记录自己的经营收益。当教师问道:“你们店今天赚了多少钱呀?”的时候,幼儿总是摸摸头看看小伙伴们,并不能即使知道自己的受益是多少。当教师问道:“你们店最受欢迎的产品是什么呢?”时,孩子们也总是不能确定答案不定。针对此现象,我们思考怎么样才能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营业额呢?知道自己店里最受欢迎的产品是什么?和其他店里比自己经营的怎么样?对此我们展开了一些讨论。孩子们说:“超市都有收银机的,那里面可以知道你今天赚了多少钱!”“可以看看货架上什么东西剩下的最少,就能知道什么东西卖的好了!”教师问道:“那班级里没有收银机,我们要怎么才能记录呢?”

我们和孩子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决定采用纸质价目表,既能让小客人们知道物品卖多少钱,又能让老板记录自己卖出去的东西。并且价目表由幼儿自己设计,要让小客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哪个店的价目记录表。同时,在价目表上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店家卖出了什么物品以及他的价格,在最后停止营业时,再进行统一核算,计算自己今天盈利多少。这样,不仅延孩子们参与角色游戏的积极性,又让幼儿的游戏过程变得看得见。

大班幼儿不但关注自己学习的结果,也开始更多体会到探究過程中的感受,对身处同龄伙伴中的幼儿来说,这个过程具有社会效应。久而久之,孩子们的价目表记录的越来越好,也时常能听到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蛋糕店赚了六十五块钱,是赚的最多的店呢!”“为什么我们理发店人今天这么少呀?看来下次要想想办法吸引顾客了。”诸如此类的话。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了这些经验以及记录,很多时候就不需要教师的过多引导了,他们能够自己知道店里的营业情况,并且根据情况做出一些改变,因为这些是幼儿能够感受到的自己的变化,那么,采用儿童视角去评价对于幼儿自信心的树立和能力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

社会教育是漫长的过程,它贯穿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在不同的阶段担负着各自的责任。幼儿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广泛而浅显,社会能力却在快速发展。新时代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敏感性,深入幼儿的生活去了解;也要有足够的洞察力,提炼有效的线索创设活动和游戏,点亮幼儿的生活,最大程度地支持幼儿了解社会、感悟生活、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论生活教育》徐莹晖,王文岭.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12.

[2]《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周洪宇,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09.

[3]《幼儿社会教育》李焕稳毛秀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3.

[4]《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张明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0.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社会教育大班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