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要做好“三件事”
2022-06-06王丽丽
王丽丽
疫情背景下,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家长不能进园接送幼儿,家园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压缩了。因为不能进园了解情况,家长们难免生出一些担忧,为了打消家长顾虑,我尝试做好“三件事”,真实呈现幼儿在园的状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与游戏,为有效的家园共育打下了基础。
一、做好接送交接,让家长放心
每天送孩子入园时,幼儿园大门口成了“斗智斗勇”的战场。为了让幼儿能开心地自主走进幼儿园,让家长能安心愉快地离开幼儿园,我实施了以下措施,既帮助幼儿顺利入园,又找到方法化解家长的焦虑。
1.美丽的约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车,有的喜欢毛绒玩具,有的喜欢小动物。幼儿在园时,我会投其所好,与孩子聊他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与他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在他情绪愉悦的时候与他单独约定:明天你带哪个喜欢的玩具给小朋友们看呀?明天你是学小鸟飞过来还是学老虎跑过来?你准备开什么车来幼儿园呀?有了这些约定,幼儿无形中多了一份期盼,晨间入园时也变得更加轻松了。
2.忠恳的叮嘱
晨间入园时,家长抱、驮、护的现象普遍存在。幼儿的焦虑、不情愿也成为晨间最痛苦的分离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我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针对每个孩子的情绪状态,了解幼儿在家里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放平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幼儿独立入园。我提示家长不要搂搂亲亲、走走停停,要配合教师鼓励幼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如走、跑、飞、开汽车等形式进入幼儿园。老师也会抓住孩子的特征,及时肯定幼儿,赞扬幼儿的独立行为。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幼儿入园时越来越轻松愉快。家长们也不再忧心忡忡,离园的步伐变得轻松了。
3.有效的互动
家园共同的话题能够促进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有效的家园互动,一方面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在园的乐趣,也让他们与幼儿有了更多谈论的话题。另一方面,家长把幼儿在家的情形向老师反馈,让老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当幼儿入园后,老师能够贴近幼儿,走进幼儿的生活,谈论他感兴趣、熟悉的事,进一步感受幼儿的情绪,与之产生共鸣,形成磁场效应。
二、做好信息反馈,建立沟通频率
1.日反馈不间断
班级QQ群建立了《今日活动》专栏,重点针对当日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分享与反馈。我将活动的目标、开展的途径、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及活动的延伸向家长们进行简短的阐述,用视频或PPT辅助家长理解,并附1~2张幼儿参与活动的典型照片。这样做一方面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到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活动中的表现;另一方面,能够指导家长做好活动的延伸,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知识,拓展思维,深度学习。这有效促成了家长找到与幼儿之间交流的话题,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让家长能够从幼儿身上感受到进步,并在与幼儿互动的基础上帮助其进一步成长。《今日活动》发布的内容不仅是分享当天的活动,最重要的是给了家长教育方法的指导,鼓励家长与幼儿积极互动,感受到亲子游戏的快乐。所以,该活动不仅促进了亲子感情,同时让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有了深入了解,更认可幼儿园教育。
2.周总结多角度
幼儿园里,一日活动皆课程。从入园问候到离园再见,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教育。日反馈只能让家长碎片化地了解到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而周总结则涉及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我主要从本周教育教学梳理、主题活动开展情況、家园配合三方面入手,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状态。
3.个别沟通讲艺术
幼儿在园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常有同伴交往、生活自理、习惯养成、学习品质等,我会针对孩子的问题与进步向家长进行个别反馈。沟通是一门艺术,如何客观、真实地反映孩子的问题,并能让家长接受教师反馈,配合班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家长工作。因此,沟通的时机非常重要。我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选择适宜的时间与家长进行个别沟通。全职的妈妈,我会征求其意见,尽量利用中午的时间与其沟通;上班族的家长,我一般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先充分肯定幼儿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向家长提出幼儿需要进一步解决或提升的方面,并给予方法指导,而不只是“告状”,让家长无所适从。比如针对专注力差或者好动的孩子,我会建议家长在家里让孩子开展玩拼图、拼插积木、看图书等安静的活动,逐渐增加时长,慢慢提高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对于有交往困难的幼儿,通过亲子阅读、故事引导等方法,让幼儿从故事中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幼儿,请家长在家里引导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不过多包办,放手让幼儿做。对于身体平衡性差的幼儿,建议家长少抱,多陪伴幼儿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在亲子互动中逐步提高孩子的平衡性与协调性。
班里有一个男孩子,每天入园时都由爷爷抱着入园,奶奶跟在后面拎东西。离园时,爸爸或奶奶接到孩子也是直接抱起来。家长的行为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权利,导致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头重脚轻,双脚也不能同时起跳,无法走直线,在集体活动时经常摔倒。进一步观察后,我发现他吃饭等喂,如厕等老师给他脱穿裤子,午睡起床等老师给他穿鞋……发现孩子的这一问题后,我与妈妈进行了一次交流,妈妈不否认孩子的问题,也明白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妈妈表示会与家人达成一致,少抱、不抱,让他自己走路、自己动手。在幼儿园我也会创造机会让他多锻炼,及时表扬他的进步。在家园通力配合下,孩子的进步十分明显。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孩子的成长是在点滴中累积起来的。家长看到了孩子的独立,感受到家园共育的力量。
三、做好影像记录,真实呈现并专业解读
在电子产品普及的时代,手机能够发挥较好的记录作用。影像记录能直观地呈现幼儿在园的状态,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生活、学习的状况。我与班级几位教师做好分工,当主班教师组织活动时,配班教师负责拍照;当配班教师组织活动时,主班教师负责拍照。这样既不影响活动的开展,又能较好地记录幼儿活动的真实状态。正因为影像呈现直观,稍不注意也更容易造成家长对内容理解的偏差,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拍摄和展示时把握以下原则。
1.呈现全面有质量的影像
在拍摄照片或视频时,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幼儿出镜,让每个家长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我们尽量拍摄到每一个幼儿,可以是特写也可以是合影,做到让每一个入园的幼儿都被关注到。同时,我们不是只求数量不管质量,拍摄时会尽量避免因为背景中的不和谐因素造成困扰,既关注主要人物又关注角度和背景。同时,我还利用美图秀秀、剪映等APP编辑短视频,用音乐与语言进行情感的渲染,让呈现的影像记录更生动、更有感情。
2.以正面形象展现幼儿状态
越小的幼儿,情绪越不稳定,越容易哭闹。同理,越小的幼儿,越容易受到感染,越容易引发其愉悦的情绪。我在拍摄时会从不同角度寻找素材,抓拍幼儿各种表情,留存他们在不同场合下的活动状态,记录他们的成长瞬间。在公开呈现影像资料时,我都会仔细检查一遍,将幼儿正面形象呈现在家长面前。这样做一方面减少家长的焦虑;另一方面避免因幼儿负面形象引起家长的猜测、想象,产生误会。
3.专业解读致力幼儿发展
当代城市家长文化素质都比较高,他们有一定的教育观念和育儿方法,会通过照片、视频来判断幼儿在园的状态。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更加专业,这种专业不仅体现在教师组织活动的专业,同时反映出教师能够对资料中幼儿行为的专业解读。两者的结合更能体现幼儿教育的专业性,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实现有效的家园共育。在公开影像前,我都会对这些资料进行解读,告知家长这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开展的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开展的意义在哪里,对幼儿的成长有哪些帮助,在家里可以怎么配合幼儿园将活动深入。通过解读,让家长体验到幼儿教育的专业性与不可替代性。长此以往,家园合作的力量将推动幼儿更好地成长。
疫情改变了我以往家园共育的思路,也让我探索出了一条更加适宜、有效的家园沟通途径。在家园共育实践中,我将继续利用现代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将面谈与在线沟通结合起来,让家园共育更高效。B14FEF28-5805-4608-99A4-767255C25C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