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22-06-04贺喜

甘肃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发展过程动手实践思考

贺喜

【摘要】新课改要求以生为本,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旨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在研究和解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动手实践教学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总结了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利用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发展过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0—0081—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而,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能有效开展动手实践教学,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积极推进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探究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让数学教学变得趣味化、多元化,还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多角度理解能力,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动手实践的前身为“Hands-on”,即“动手做”,是由美国著名物理学家里昂·利德曼提出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知识,达到理解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理念的提出引起了美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在1995年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教育改革的计划中[1]。法国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也因此受到启发,推出“LAMAP”科学教育计划,即“动手和面团”,使“动手做”的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极大地影响了数学教育。各个国家的教育者也逐渐将“动手做”融入数学教学中,美国提出“木匠教学法”,即让学生自己动手,应用格尺等用具衡量长方形物体的长、宽、高;日本则将折纸融入教学中,应用折纸和剪纸形象地折叠或裁剪出几何图形,或制作全等三角形等;英国教育部门也将剪裁、木工等实践教学融入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和结果[2]。

“动手做”在国外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我国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我国著名学者韦钰院士经过多次考察和走访后,提出将“动手做”与我国教育實践相结合[3]。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做中学”项目,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2002年,杨庆余副教授将“动手做”的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经过为期三年的行动研究发现,“动手做”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将动手实践纳入教学内容后,诸多教育学家也在动手实践教学方面做出研究和探讨。叶平平、袁红、宋乃庆、程广文等人先后在2005年至2007年之间发表文章,主要思想均为动手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主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有学者提出动手实践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2008年张军荣、罗新兵指出动手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某些教师拘泥于形式,忽略了动手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二是没有将动手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顾此失彼。2013年温建红、刘蓓也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对比分析,得出动手实践要和数学思考相辅相成,脱离理论和思考的动手会让学生的操作机械化,从而失去教学的意义[5]。因此,动手实践教学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至今许多教育者仍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二、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开展动手实践活动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授方式、语言组织、沟通能力等都对小学生数学启蒙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数学课程理念的更新,数学教师开展动手实践教学活动的比例应不断增加,但实际数据并不乐观。笔者随机选择当地10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选出20名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对动手实践教学的调研问卷》200份,调查问卷的问题1为:“您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动手实践进行过研究吗?”共设置三个选项,结果如图1,有111位教师表示“知道这个理念,但是没有研究过”,占总人数的55.5%;68人表示“注意过这个问题,查阅过相关资料”,占总人数的34%;21人表示“看过新课标,没注意过动手实践的提出”,占总人数的10.5%。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数学教师没有对动手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少部分教师虽然知道或注意过动手实践这一授课方式,但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和细致地研究,对动手实践活动的认知和作用了解不足。而教师对动手实践活动片面了解必然会导致课堂上动手实践活动的应用,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与锻炼。

2.教师应用动手实践教学模式的频率较低。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教材中结合教学内容相应增加了动手实践教学,但是从200名小学数学教师对问题2“常态课中,您开展动手实践活动的频率如何?”的调查结果来看(如图2),动手实践活动在课堂上的运用情况并不理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把大量精力用在备课、授课的各项准备和对学生的答疑解惑上,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使用PPT等教学软件辅助教学,而这些课程之外的准备必然影响动手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运用。

3.教师开展动手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数学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辅用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却极少采用。当前,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教师、家长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甚至学生本身也以考试取得高分为主要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家长、学生都侧重于关注教学成果,而忽略教学过程。调查200名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时,经常使用哪些教学用具?”结果显示如图3,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往往针对考试中的侧重点采用一些教学用具辅助教学,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等客观原因,这些教辅用具也仅限于尺子、立方体等常见用具,很少有教师花费心思将知识点延伸到其他教学用具上或动手实践活动中。对于非考试重点内容,在教学时不过多讲解,更不用说采用多种教辅工具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了。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对枯燥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数学成绩。

4.动手实践教学预期效果不理想。对200名小学数学教师所进行的“课堂上学生对动手实践教学参与度如何?”调查分析,有47名教师认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占比23.5%;有62名教师认为学生“基本参与”,占比31%;而有91名教师认为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占比45.5%。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动手实践的参与度差别较大。在实际教学中,动手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使得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参与度上存在差别;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学习能力较差。动手实践活动因个体不同、进度不同且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很难对每一位同学都能照顾到。而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如果不能及时对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活动推进缓慢的学生进行关注与指导,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达不到实践活动预期的目标。

1.教师转变思路,改变动手实践活动的方式。动手实践活动的设置不仅要贴合课程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验证数学事实的目的。所以,教师不仅要合理规划课程结构,科学分配课堂上教和学的时间,按照课程规划结构授课,保障小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时间。还应全面梳理教材内容,熟悉教材的知识点分布,结合课程内容合理构建课程结构,提前设计动手实践活动的方案。同时,教师需精心选择实践活动的场所,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在体育馆、自然馆、操场等;也可以選择多样化的教学用具,不仅要使用常规的教学用具,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选择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足球、杯子、桌子、相框等等,丰富动手实践活动的载体,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动手实践活动,建立数学知识框架,提升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和信心。

2.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小学阶段,学生所处的年级不同,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知识接受程度等都不同,数学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数学教师就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征设置不同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其符合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例如,认识数字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师组织学生用七巧板拼接、组合数字1-9的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七巧板拼图活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基本的数学理解能力,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引导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丰富动手实践的载体。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数学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情景,通过不同的情景体验数学中蕴含的奥妙,锻炼其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例如,在教授与“形状”有关的知识时,数学教师了解到低年级学生认识图形、画图形的方法,借助学生爱玩的七巧板,用七巧板中的基本图形为基础,让学生拼接不同的图形,通过动手拼接和观察,提升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和空间感知力。数学教师还可以结合授课内容讲述开展实践活动的背景、人物故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进一步感受动手实践与传统授课之间的优势互补。

4.通过动手实践激发数学学习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和充实课程内容,提升学生认知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想象能力、推理能力、逻辑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框架。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将班级内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6人,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圆、角的题单分发给每个小组,完成两个任务:(1)画出构成每个图形的线条,使起点和终点重合,看哪些图形符合条件?(2)度量出符合条件图形的线条的长,哪些图形的组成线条不能度量,有没有别的方法?请各小组实际动手操作,讨论完成。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不仅让学生直观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测量周长的方法,也为学习圆的周长测量做好了铺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用具的功能和作用不容忽视,如何创新学习用具的用法、改进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仍是广大教育者探索的课题。数学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将学具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1]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M].科学出版社:2006.

[2]皮凤英.“动手做”-法国科学教育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04).

[3]周建香.初中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叶平平.论新课程体系下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5]袁红.“动手做数学”中教师的角色[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发展过程动手实践思考
简析越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现代包装设计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浅谈我国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