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通往他人情感世界的密码
2022-06-04王国平
翻开陈龙的诗集《天赐情怀》,第一首诗是《父亲》。让父亲在作品中当“主角”,书写父爱的情感温度,似乎是不少作家、诗人的必修课和必答题,于是也容易流于泛化,具体的文辞、选取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似曾相识,让人不大提得起精神。陈龙的这首写父亲的诗,却让我沉吟许久,心绪在涌动,默默念着家的方向。
“您是设计师/版权属于母亲/您设计了我的硬件/——容颜四肢心肺/也设计了软件/一种基于乡村的算法逻辑/夹杂着和您一样的瑕疵/脚气瘙痒/鼾声如雷/半杯啤酒脸红/三包香烟不醉”。父与子之间的血脉传承,不仅是容貌、神情、姿势上的形似与神似,更在于秉性、脾气、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上的相通,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个基本的道理,借助诗人这位“艺术设计师”的巧妙构思,赋予“版权”“硬件”“软件”“算法逻辑”此类硬朗的“大词”,以新的光泽与温度,将现代工业文明的符号融入传统情感的书写,并捕捉到“脚气”“鼾声”“啤酒”“香烟”这些日常凡俗生活的几个切面,营造出“一镜到底”般的快意与酣畅。
父爱如山,沉稳、厚实,大体上是静态、默然的呈现。陈龙笔下的父爱,是一系列的动作,“您用特别的方式打磨这块石头/用滴水穿石的水/慢慢赋予他一点诗意/您知道/没有一棵树足以拯救石头/但您愿在烈日下屹立成树/至老不弃”。三个动词,“打磨”“拯救”“屹立”,嵌入了父亲有些急切、蛮横的意念和心思,也表征了父爱的纯粹与重量。你可以说,这父爱有点“设计感”,但这看似坚硬和冷酷的父爱却是由一抹温情支撑着、涵养着,于是也就感佩其内在的自然质地。你也可以说,这诗句有点“设计感”,但念及这份对父亲的爱的深沉与热烈,于是也就认同了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流淌与真挚抒怀,就像陈龙另一首名为《父子》的短歌所说的那样,“院子里蛰伏的种子/正念着田里抽穗的麦子”。在这里,父与子之间到底是“隔”着的,有高气压在,得板正,需远观。当诗人成为父亲,他如何看待和处理父子关系?从《拜你为师——致本命年的儿子》这首诗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现代文明语境下出现了新型的亲情结构。
如果说《父亲》是对传统农耕文明父子關系的一次诗意记录和书写,显得庄严而沉郁,那么这首《拜你为师》就走向了诙谐与通达,是对当代父子关系“没大没小”的亲近状态的白描式呈现。“儿子/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些年/我凿壁偷光/悄悄以你为师”。诗人从这位“师傅”那里学到了什么呢?“你反对分数至上/不给我布置繁重的家庭作业/相反,常催我出去玩/去青草地放风筝/去海边戏水/去夜空寻找最亮的星星/去街头发现美食”。一幕又一幕,都是人间烟火的具体场景,背后则指向沉重的社会现实,你我都身处泥淖,由一个孩子来指点迷津。这是对成人世界滑向功利的嘲讽,是对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模式的反省,更是基于孩子的视角“正话反说”发出的郑重呼吁。
陈龙善于用大家感到亲切的字眼和简单的词句,唤醒调动它们的本义与引申义,搭建起意象的群落,去传达自己的感受与思索,捕捉与定格掠过心头的那一缕缕诗情。“我在星光照耀下奔腾/我相信/这星光照耀着每一条江河/每一条江河都在伴歌/大地正归纳辽阔的收成/微风正整理闲散的行云/人们换上春天的服饰出发/脚步汇成滚滚洪流”(《我享受在人潮中穿行》),他对生活现场有着自己的洞察,心中奔涌着欢腾的爱和深情;“一种味道/淹没一座城池/这巴山蜀水/陶醉每一只鹰每一条鱼”(《成都行》),他笔下的城市活色生香,洋溢着迷人的气息;“自古亿万盏人造灯笼/总抵不过一枚月亮”(《8月3日的月亮》),他对大自然本体有着偏执的爱,万般守护“月亮”这个诗意IP的纯洁性;“从不好好说话/却以为自己在唱歌”(《短歌·诗人》),这是他对诗人这个职业身份的定位,戏谑之下隐藏着张力……
对于读者而言,诗人的作品,版权自然属于“你的”。文学艺术的魅力就在于,“你的”可以转化为“我的”,再通过庞大的链接,而成为“我们”的。这个转化过程,需要共情、共鸣,也就是实现感同身受,需要抒发、激起共性的情感。而这共性的情感又不能消弭、出让个性的表达与阐发,否则就“泯然众人矣”。好的文艺作品就是能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寻到通往他人情感世界的密码,去打开一把把心锁,带来触动,令人心潮涌动,甚至激起心灵的震颤。正如诗人小海在序言中所说,“诗歌是用心灵生活的一种形式,时时让我们警醒。诗歌写作本身则是一种唤醒方式,一种心灵意义上的叫醒服务”。
翻读陈龙的这部《天赐情怀》,我时不时享受着这项“叫醒服务”,特别是曾经看到过的一个与苏东坡有关的典故涌上心头。话说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谪居黄州,闲来无事,抄录杜甫的《屏迹三首》,题跋时写道:“此东坡先生之诗也。”旁人颇为奇怪,忙问何出此言。苏轼辩解道:“夫禾麻谷麦,起于神农后稷。今家有仓廪,不予而取辄为盗,被盗者为失主。若必从其初,则农稷之物也。今考其诗,字字皆居士实录,是则居士之诗也。子美安得禁吾有哉!”苏东坡从杜甫的诗句中看到了自己,深有会心,发现子美之诗表达的恰好是自己的感受与心境,就戏言要强行“归于己有”。杜甫的诗,如一把密钥,洞开了苏东坡的心灵世界。那是美妙的时刻,也是神圣的时刻。
陈龙这本诗集的编排有些杂,诗与诗之间富有跳跃性。不过,从总体上看,他惯于从日常生活处落笔,以诗意的目光和艺术的思维看待现实生活与人生百态,追求着情感的有效抵达,给人以正向的启发。他在努力、试验、探索,尽管每首诗的完成度不尽相同,但对诗歌的一片赤诚却是清晰可见的。都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那么足够热爱终将“鱼满仓”。
[附] 陈龙的诗两首
重 逢
你的眼神故意跑题
仿佛天空写着谜底
我也抬头望望流云
像你一样若无其事
你的忧郁叫人怜惜
我的脸上沧桑几许
目光如闪电掠过往事
曾经难舍难分又戛然而止
重逢演绎成捉弄
本以为岁月已抚平一切
却发现内心挣扎只是暂停
后悔,看清了自己
所谓坚强敌不过一个直视
肉是诗的名词
肉是名词
猪肉不是
牛羊肉也不是
只有奔跑的才是
在诗歌里奔跑
挣脱胃的束缚
把灵魂带向远方
李清照的芭蕉才是
郭沫若的凤凰才是
李白的飞流三千尺才是
舒婷的橡树和三角梅才是
我的枯竭的想象不是
将优美的线条勾勒出来
将犀利的骨刺包裹起来
这善良的肉
美得让人动容
在难以自拔时愈发丰盈
头皮下
藏着太多欲望
所以只能生出长发
试图对说教欲盖弥彰
再美的形容词也是荒漠
清泉推动绿洲
仿佛生命之剑
刺向濒死的土地
我喜欢那些鲜活的东西
肉,是诗的名词
——选自陈龙《天赐情怀》(苏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王国平,中国作协会员、光明日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