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区双柱墩桥梁抗震性能研究
2022-06-03宋志仕
宋志仕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 410200)
1 引言
桥梁结构是公路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桥梁结构能否保通抢险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基本前提。因此,桥梁抗震设计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益常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双柱墩桥梁抗震设计进行研究,为类似项目的抗震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关注重点。
2 工程概况
益常高速扩容工程跨越地区地势平坦,基本农田区居多,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基本农田,设计中采用桥梁比重较大(为67.9%)。K59~K93(终点)均采用桥梁跨越,本区段内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K59~K86 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K86~终点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均为0.35 s,场地类别均为Ⅱ类[1]。
全线上部结构主要采用30 m 连续小箱梁,单幅桥梁宽度为16.75 m,梁高1.6 m,单幅桥梁横向布置3 片中梁及2 片边梁。下部结构采用盖梁双柱式墩,盖梁高1.8 m、宽2 m,柱间距9.1 m。全线墩高分布在8~15 m(含盖梁)区间内居多。
本文选取典型4 m×30 m 连续小箱梁进行抗震性能研究(地震参数:设计基本加速度值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 s,场地类别Ⅱ类)。
3 抗震分析方法
桥梁抗震分析的方法有静力法、反应谱法、动力时程分析法、随机振动法、等效线弹性分析方法等[2]。根据JTG/T 2231-01—202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3]划分,本项目30 m连续小箱梁为B 类规则桥梁。且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需进行E1 和E2 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分析和抗震验算,并满足相关构造及抗震措施要求,抗震分析方法可采用单振型反应谱法。
B 类梁桥,可采用两种抗震体系:(1)延性抗震设计;(2)减隔震设计。本项目装配式桥梁采用延性抗震设计,典型双柱墩的耗能部位(即潜在塑性铰区域)如图1 所示。
图1 双柱墩的耗能部位(潜在塑性铰区域)示意图
4 抗震分析要点
按典型4 m×30 m 一联进行计算,一联内墩高相差不大,可仅建立单墩模型进行抗震分析,上部恒载及挡块等以荷载的形式加载在对应位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20 建立单墩模型,采用反应谱法进行桥梁抗震分析。
4.1 桩柱直径选取及配筋信息
根据本项目墩高特点,选取表1 中4 种工况进行抗震分析。
表1 抗震分析工况
4.2 荷载工况
抗震分析考虑以下4 种地震组合:
1)E1 纵向组合:恒载+E1 纵向地震效应;
2)E1 横向组合:恒载+E1 横向地震效应;
3)E2 纵向组合:恒载+E2 纵向地震效应;
4)E2 横向组合:恒载+E2 横向地震效应。
4.3 计算分析流程
1)建立单墩模型,加载上部结构恒载,桩土作用采用节点弹性支撑进行模拟。
2)计算顺桥向E1、横桥向E1,加载后按混规计算结构内力、位移反应。结构均需处于弹性阶段。
3)计算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εcu、约束钢筋的折减极限应变εRcu、纵筋的折减极限应变εlu作为轴力-弯矩-曲率曲线计算极限破坏状态的曲率能力φu的判别条件。
4)对墩柱进行刚度折减后,计算顺桥向E2、横桥向E2,加载后按JTG 3362—2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计算结构内力、位移反应:若满足弹性工作要求,则按E2+恒载作用计算结果进行墩柱抗剪、盖梁、基础设计;若计入塑性工作范围,则需验算墩顶位移,并按能力保护原则进行墩柱抗剪、盖梁、基础设计。
5)进行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并验算是否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
5 主要抗震分析结果
5.1 纵向地震力E1 求解及结构验算
在固定支座顶面加载单位荷载计算结构响应,求得顺桥向的基本周期T1、顺桥向固定支座顶面地震力Ektp、顺桥向活动支座顶面地震力Ekti。将E1 纵向组合作用在结构上进行计算分析,4 种工况下,墩柱均处于弹性受力状态,满足规范要求。
5.2 横向地震力E1 求解及结构验算
在上部结构质心处加载均布荷载p0=1 kN/m 计算结构响应,横桥向的基本周期T1、横桥向地震等效均布荷载pe。将E1横向组合作用在结构上进行计算分析,4 种工况下,墩柱均处于弹性受力状态,满足规范要求。
5.3 纵向地震力E2 求解及结构验算
1)对墩柱刚度进行折减后,求得T1、Ektp、Ekti。将E2 纵向组合作用在结构上进行计算分析。4 种工况下,墩柱均不满足弹性受力要求,需进行墩顶位移验算。
2)顺桥向墩顶容许位移:Δu=H2φy/3+(H-Lp/2)θu,其中,H为墩高;φy为等效屈服曲率;Lp为等效塑性铰长度;θu为塑性铰区的最大容许转角。
E2 纵向组合作用下,墩顶位移Δd从Midas 模型分析提取,见表2。
表2 E2 纵向组合作用下墩顶位移验算
由表2 可知,4 种工况下,墩顶位移均满足要求。
5.4 横向地震力E2 求解及结构验算
1)对墩柱刚度进行折减后,求得T1和pe。将E2 横向组合作用在结构上进行计算分析。4 种工况下,墩柱均不满足弹性受力要求,需进行墩柱变形验算。
2)采用静力推倒分析方法进行墩柱变形验算,当墩柱任一塑性铰处达到最大容许曲率值(φu/2)时,墩顶的横向水平位移即为容许位移Δu。
E2 横向组合作用下,墩顶的横向水平位移Δd可从Midas模型分析提取,见表3。
表3 E2 横向组合作用下墩顶位移验算
由表3 可知,4 种工况下,横向水平位移均满足要求。
5.5 塑性铰区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
本次验算的4 种工况,在E2 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区截面均进入塑性工作范围,需采用超强弯矩进行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
纵向抗剪验算需满足:Vc0Z=Mn/Hn≤φ(Vc+Vs);
横向抗剪验算需满足:Vc0H=(Mnt+Mnb)/Hn≤φ(Vc+Vs)。式中,Vc0Z、Vc0H为剪力设计值;Mn为超强弯矩;Mnt为墩顶塑性铰区域截面的超强弯矩;Mnb为墩底塑性铰区域截面的超强弯矩;Hnb为塑性铰中心距;φ 为抗剪强度折减系数;Vc为混凝土的抗剪贡献;Vs为横向钢筋的抗剪贡献。
4 种工况下,塑性铰区螺旋箍筋间距s、最不利剪力设计值Vc(0取Vc0Z、Vc0H中的较大值)及抗剪强度φ(Vc+Vs)结果见表4。
表4 斜截面抗剪验算
由表4 可知:
1)在同样是8 m 墩高的情况下,采用1.4 m+1.6 m 桩柱较1.6 m+1.8 m 桩柱能获得更大的螺旋箍筋间距,更利于保证振捣质量。
2)同样的桩柱直径组合(1.6 m +1.8 m 桩柱)下,墩高越高,满足要求的螺旋箍筋间距越大。
5.6 塑性铰区最小配箍率验算
圆形墩柱潜在塑性铰区域内加密箍筋的最小配箍率ρs,min要求:
式中,ηk为轴压比;ρt为纵向配筋率;fck为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MPa;fyh为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4 种工况下,墩柱潜在塑性铰区的配箍率ρs及最小配箍率要求ρs,min均满足要求。
6 结论
1)平原区双柱墩桥梁,由于一联内的墩高基本一致且地质变化不大,可采用单墩模型进行分析。
2)在满足E1 地震组合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E2 地震组合作用下满足变形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直径的桩柱组合能获得更大的塑性铰区螺旋箍筋间距,更利于对工程质量的把控。
3)对于同样的桩柱直径组合,墩高越小,塑性铰区螺旋箍筋间距越小,抗震分析中需要重点关注矮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