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段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2-06-03连仁玲
摘 要:小学是学生系统性接触学习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需要教师引导,这个阶段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是“在白纸上作画”,相对比较轻松。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其更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低段数学的学习任务较轻,学习难度也相对较低,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渐堆砌起学生未来学习的高楼大厦。文章通过对以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进行分析,并针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以此来保证学生未来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5-0058-04
作者简介:连仁玲(1970~),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漳州市龙海区榜山第二中心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小学教学模式与幼儿园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生活,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有所增加,只有塑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学有余力地进行全面的提升。数学是小学低年级最先接触的理性的、抽象类的学科,需要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常识紧密结合。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勤动脑,常思考,这些学习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会逐渐转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养成仔细认真做题的习惯,对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含义一知半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约束的话,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所以不同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也有所不同。
(一)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
低年级的学生本来在注意力方面就不够完善,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有時候做题很难第一遍就读懂题目的要求和意思,这使得学生数学题目的正确率偏低。再加上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很难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审题方面,因为知识的有限,会导致他们不认真审题,在解答计算题时经常粗心大意,不够仔细。小学数学题往往一个字会改变整个问题的意思,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常常在考试前反复叮嘱学生多检查几遍。比如在《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计算时容易出错,在4+6时,这个需要进位,不够认真仔细的学生容易算错。还有就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中加减乘除之间计算的顺序,以及在计算过程中的各种借位、进位等,都是低年级学生在数学中常犯的错误。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是现阶段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常见的不良习惯。这种习惯往往是被学生“一笔带过”的,做题做错了安慰自己只是因为粗心,下一次还是犯一样的错误。其实,粗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知识的掌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种不认真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认知。
(二)上课不认真听,有较多小动作
低年级学生很难做到自律,需要教师不断纠正和监督。一方面是在学校,身边都是年龄相近的学生,能够玩到一起,学生分给学习听讲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会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本来就比较好动,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很难一心一意听一些对他们来说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学生上课爱做些小动作,也喜欢插嘴,走神发呆是通病,反应迟钝,注意力只有上课前十几分钟,后面就不会认真听。这都是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及时改正。
(三)时间意识不强,爱拖拉的毛病
拖延症其实是现阶段学生很常见的一种情况,他们往往会将所有的任务堆到最后完成,就像每天的家庭作业往往都是睡觉前挑灯写完,寒暑假作业也会压缩在最后一天。先不说作业的完成情况,单单学生花费在作业上的时间,就可以明白,学生并没有在作业中学到任何东西。在时间观念上,低年级学生更加难以抵抗自身的意愿,将写作业与玩游戏、看动画片进行对比,他们当然更喜欢后者,所以低年级学生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督促。今日事明日毕是常态,作业也爱拖拉,不按时完成,不能合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作息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懒惰的习惯。
(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父母过多的溺爱于他们,害怕他们受一点伤害,导致他们不爱动脑,缺乏努力上进的精神,遇到所谓自己害怕的就不敢前行。再加上现阶段很多父母很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家只要学生说自己要写作业,就可以逃避相应的家务以及锻炼的机会,使得学生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反而学会了推卸责任,偷奸耍滑,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中是很不好的习惯。
二、良好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重要性
低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只有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才能顺心应手,这就需要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前进行复习,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激起学习的火花,思维的开发,以及数学文化素养的养成。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死读书,要合理规范学习时间的应用,注重学习方式的使用,重点在于怎样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这都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的基础前提。数学思维的养成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任务较少、知识的理解难度较低,学生在这个阶段是相对空闲的,放松的,再加上学生系统接受教育的时间不长,这个时候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基本就会奠定以后的学习热情,所以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一机会,早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甚至生活中,学生都可以更加有规划、有效率地完成任务,这对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带来的好处与提升不可估量。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培养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习惯
学生所学的知识有百分之七八十是源于课堂听讲,如果学生不能好好把握课堂时间,课堂下就得花成倍的精力来弥补,所以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专心倾听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第一步。上课时学生所需要注重的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看、听、想和做。第一点看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仔细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知识有个整体的输入。第二点听就是对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专注地进行聆听。第三点想,套用一句孔子的话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四点做则注重的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这四点主要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让大脑随时处于思考的状态,避免开小差,而且在课堂中眼、嘴、手、脑相互配合协作,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也是对自己身体协调能力的一种锻炼。在这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要这样做,也想了很多方法,可效果一般。可能是缺少对这一年龄段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认识与研究,以后的教学中要着重去考虑和思考。专心倾听也是要讲究效率的,就像教师在考试前反复叮嘱要认真审题,仔细检查。虽然学生都听到了,但是真正在实际中遵守的学生寥寥无几。所以说,学生在专心倾听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落实和实践。教师可以不定时地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遇到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就多讲几遍。还是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完知识之后,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然后统计学生的正确率,指出错误率居高不下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问题的过程,便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小学数学的讲解和考察免不了一些题干的描述,很多学生明明学会了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在考试中总会出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理解题目意思,也就是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非常重要。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词汇量有限,再加上他们的专注力不足,方块字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个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阅读绘本为跳板慢慢锻炼学生阅读的专注力。绘本大篇幅是卡通形象,可以让低年级学生更加有兴趣深入了解和学习,随着学生词汇量的不断增加,教师也要不断更新阅读绘本,适当增加文字量,让学生逐步提升阅读和叙述的能力。此外,要培养学生根据图意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情况:一年级上学期前半段往往需要教师将问题明确复述一遍并且不断在旁边提醒以免学生忘记,虽然这一方法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好处,但是是教学过渡的有效方式。到了一年级上学期后半段虽然学生识字不多,但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提示下读题并理解题目,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请词汇量大的学生帮忙读题。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基本上能自己读题解答,实在不能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经常拿出来让大家一起读、一起理解和分析。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在了解知识点的情况下正确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阅读同样是学生集中注意力、沉浸式学习的过程,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专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学生在成长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具备,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小学数学课本的设计也明显考虑到了这一点,教科书上常常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设置往往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节奏。比如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课本中在知识点教学结束之后会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思考题或实践题,让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解题,并讨论答案的正确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答问题这些阶段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积极投入问题当中解决它们。小学数学教科书上往往都有很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新知识点的同时又能够提出相应的问题,俗称“举一反三”。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学生常常犯错误的知识点,比如方位的学习中,东偏南与南偏东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或者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参与到讨论与思考之中。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字如其人”是很常见的说法,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在实际的考试中,干净整洁又工整的字体确实会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并更加乐于给学生高分。在数学学科中整洁的卷面以及字迹的好处,可不仅仅体现在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上。卷面检查是很多学生在考场上都会做的事情,整洁又工整的字体不仅能够加快检查的速度,也能够一眼看出存在问题的地方,这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练字,用田字格横平竖直练习汉字与拼音,而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对练字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一方面是低年级学生多用到的数字和算式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所需要练习的数字只有0到9,比较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就能够掌握。但是正是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字体练习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不同数字之间写的含糊不清,不同学生写同一个数字的差距也较大,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检查和批阅的难度,学生自己在整理笔记、检查错误的时候也很难找出问题。如:一年级下册开始教学生进行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由于平时学生经常进行口算练习,因此教师很少让学生进行书面作业练习,马上要求列竖式,可能困难比较大。所以,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会一笔一画列出竖式,并让学生弄清楚竖式计算是怎样进行的(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跟着老师写、黑板上板演、学生试练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会将作业投影到白板上,让学生自己对比,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对字迹进步明显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表扬,对认真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但是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强硬态度。字迹的工整简洁不仅体现在卷面上,草稿纸上的横平竖直也同样重要,学生在计算某一道题出现错误的时候可以检查草稿纸上的做题步骤和顺序,从而更加快速高效地找到问题所在。
(五)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基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联想能力有限,所以小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往往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迹可循。在一二年级中,较多的题型就是数一数,连一连,画一画,图形的认识,这些都是需要动手实践操作的。尤其是在抽象的几何图形中的知识点以抽象思维呈现,需要靠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或者教师也可以多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有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有意识记下人们交流时常用到的时间,比如几点钟到家,还有半个小时出发,以及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时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时间信息。而且基本每位学生家里都会有石英表,学生也可以时常观察自己家中的石英表,以此来加深对一秒钟、一分钟、一个小时等时间梯度的认识。还有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周围的东西入手让学生认识图形,比如桌子、黑板这些是长方形的,阅读绘本中小老鼠的眼睛是圆的,鼻子是三角形的等,让学生从常见的事物着手来学习图形知识,而不是凭空想象。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其实有很多,买东西时候的加减乘除计算,太阳的东升西落,时钟的不同转动以及学生每天上学放学的道路等,到处都是数学知识。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才能了解数学的妙用,从而重视数学学科的学习,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培养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仅仅依靠教师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能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来保证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现阶段教育政策实行双减,低年级小学生并没有额外的书面作业,但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和理解所学知识,教师一般都会安排一些口头上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定期了解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从而鼓励其他学生向表现好的学生学习。当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习细节。
四、结语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未来学业走向巅峰的重要前提,良好的习惯往往都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约束和培养,并且需要很长时间的重复,所以,相对而言,从小就开始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会比较轻松。数学作为一门理性的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练习,学生要想学好数学,良好的學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握机会,在低年级时期就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涂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143-144.
[2]周青.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苑教育,2021(9):59-60.
[3]祁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21(10):33-34.
[4]安明冉.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当代家庭教育,2021(5):142-143.
[5]刘莹.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科幻画报,2021(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