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用户的隐私在“裸奔”?
2022-06-03李琳
李琳
顶着智能化标签出道的高合汽车,在“车车互联”后,居然会泄露用户隐私?
5月6日,经网友爆料,高合汽车的“车车互联”功能开启后,该车的行车记录仪可以远程访问其他高合车主的行车记录仪,并且查看其他车主行车记录仪的实时画面。这意味着高合车主的行程可以被其他同品牌车主随意监视,用户隐私已经被赤裸裸地暴露给他人。
车联网是否会导致信息泄露风险?这是汽车智能化推进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信息泄露相当于对其智能化水平的暴击,对其品牌力产生直接影响。
被触动了神经的高合汽车,在5月7日凌晨紧急回应:“该微博提到的功能属于车队出行、车路协同系统的组成部分,出厂时默认关闭,需用户在车辆上电后,打开设置中的功能选项,并通过二次确认隐私条款弹窗才能开启。车辆下电后该功能无法启用,也无法远程开启。此功能在开发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用户隐私的保护,并设置了多种保护及确认措施,无任何存储。不存在泄露用户隐私,请广大用户放心。”
在声明中,高合汽车提出该功能需要用户“二次确认隐私条款弹窗才能开启”,但却没有解释被“偷看”的用户有没有确认的机会,能否决定自己是否愿意被“偷看”。更加值得玩味的是,高合汽车一边声明“用户数据安全均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要求”,另一边却以“车车互联”功能更新的理由,对这一功能进行了下线,颇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高合汽车并不是第一个被爆出泄露用户隐私的车企。去年3月,特斯拉被爆出车内摄像头将会监视驾驶员,马斯克也对此进行了肯定回复。不止如此,许多智能汽车内都装有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主要用来检测车主是否疲劳驾驶,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摄像头的存在也确实威胁了用户的隐私。
在汽车智能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海量的用户数据,一方面,车企在后台收集并使用这些数据,进行产品改良和体验优化;另一方面,这些数据被大量收集、共享和使用,对个人隐私也带来了潜在风险。
同样是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在评论高合泄露用户隐私事件时,分析了车企平衡智能化推进与用户隐私保护之间的难点。沈晖认为:“对用户来说,所有选项都框选‘拒绝’,可能连车机系统都进不去。信息是安全了,但也放弃了车的智能属性,不值。全选‘同意’,把自己的信息安全交给主机厂,自己丧失了保护隐私的主动权,不当。所以,用户需要的是可以多重选择,可以进行个性化设置的隐私与数据保护‘电子围栏’。”
沈晖所说的“电子围栏”意味着在车企推出智能化功能时,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权。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车主仔细阅读过相关隐私政策条款,或者可能在使用车辆时不经意间就勾选了“同意”选项。因此,用户隐私的保护依然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给车企“划底线”,某些霸王条款越过了法律红线也是无效的,因此需要立法界的支持。
除了国家立法外,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车企还能做些什么呢?
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数字化用户体验总监裴林提出了6点建议:在所有情形下仅收集最小限度个人信息;对于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提供最大限度的透明,充分给予消费者分享和停止分享个人信息的自主权;对于法律法规尚无明确要求的领域,也要主动履行消费者隐私选擇的告知义务;从企业战略角度,建立从数据收集直至数据销毁的完整数据生命周期战略;从数据安全体系管理角度,建立端到端的汽车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从技术实施角度,完善和加强用户数据安全防火墙。
相比给用户多种选择更重要的,是保证用户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和控制权,这就能有效增强用户对汽车个人隐私保护的安全感。比如当被问及在什么情况下愿意共享个人敏感信息时,大部分汽车用户选择了与行车安全和路线规划相关的场景。
此外,汽车厂商也亟须建立完善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和流程。伴随着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汽车厂商的角色正逐渐从制造企业转向科技型企业,参照科技公司的发展经验,任何产品的网络安全和用户数据安全都应占据着企业经营的首要位置。
“在数据安全保护上建立高标准,有助于车企获取更多消费者的科技安全认同,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科技产品的信任程度,也会让消费者更有意愿与车企共享出行数据,从而促进产品用户体验的正向提升,帮助车企在未来出行生态的竞争中赢得先机。”裴林强调。
软件定义汽车的初衷,是通过智能化提升汽车安全性能,但用户隐私的泄露,极有可能让本意为提升汽车安全性的智能化配置,成为了新危险的铸造者。在车企将智能化作为卖点的同时,更要注重信息安全,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毕竟,只有用户用得放心了,智能汽车才能打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