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奥运会场馆遗产再利用

2022-06-03梅竹

当代体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冰面遗产场馆

梅竹

可持续发展,起源于20世纪末,形成于引发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极大关注后的共识达成。简单地说,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秉持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三大基本原则,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的一种合理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更多强调的是经济效率、人与生态自然的互惠共生,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2016年5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办公区,将原本的筒仓和料仓改造成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大本营,这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节俭办奥的精神。不仅如此,申奥成功的六年以来,中国始终践行着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成立可持续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运用交通网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老旧产业的转型升级、注重民生改善、大力推行绿色生态等举措都是我们大国担当的实际体现。

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国际奥委会更是称赞北京的《可持续性计划》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完善的可持续性计划之一,并在可持续性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创造了新典范。

无论是从策划、经费,还是场馆的修葺与建设,我们都能看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了整个北京冬奥会。我们使用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实现了国家游泳馆的“水转冰”以及五棵松体育中心的“陆转冰”;我们运用了良好的地理环境优势,为雪上项目提供了既符合大赛要求又不浪费水资源的比赛场地;我们启用了“交通网络”的经济带动模式,通过一张张“交通网”连接一座座城池,携手经济文化的快速增长。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场馆、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的场馆。

1.2 研究方法

在知网上查阅與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相关的文献与史料,并在哔哩哔哩上查阅相关的视频内容,在百度和知网上搜集相对应的图片资料,再结合书本以及老师在课上所讲述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办奥理念的诠释

2.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四个办奥”理念的重要论述

随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冬奥会提出了“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四个办奥”理念的重要论述具有思想引领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申办冬奥运“三大理念”的庄严承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实现办赛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1.2 “绿色办奥”理念诠释

“绿色办奥”理念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唯有绿色发展才能实现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进而在战略意义上成为北京冬奥会办赛理念创新的重要内容。“绿色办奥”理念的确立也迎合了奥林匹克环境发展理念,亦即注重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效益,为世界生态环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同时也是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继承与创新。

2.1.3 “共享办奥”理念诠释

“共享办奥”首先必须动员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广泛参与,在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三维空间中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共同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出工出力。广纳体育事业人才、加速推进冰雪运动产业,打造冰雪运动文化,大力开展群众和学校冰雪运动、抓住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发展的契机,“共享办奥”理念的落实就是以体育为支点,撬动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从而让人民从中获益,有更多的获得感。

2.1.4 “开放办奥”理念诠释

秉持着开放、多元、共享、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国际奥委会推行了“知识分享”计划,对于历届奥运会主办国的办赛经验以及一系列制度文件,对后续主办城市完全开放共享,这有利于冬奥会的承办地学习借鉴冬奥办赛的成功经验,将冬奥会办赛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完善,将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开展多元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不仅可以为冬奥会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持,更是可以更好的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对外的友好形象。

2.1.5 “廉洁办奥”理念诠释

“廉洁办奥”理念是党的十九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延伸,为新时代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响应国际奥委会“扩大透明度”的改革议程,北京冬奥组委进一步加强财务透明工作:在财政方面,科学合理编制财政预算;在经费使用方面,严加监管,做到现金流的过程控制,以达到防止贪腐行为的目的。同时内设的监察部负责实时的监控与审查,对涉及到资金的问题严加监管,并且出台实施《廉洁办奥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了让“廉洁办奥”理念落到实处。

2.2 奥运遗产的解读

奥运遗产是指百余年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的遗产,分为奥林匹克组织遗产、奥林匹克精神遗产、奥林匹克文化遗产三个类型。我们主要就奥运文化遗产进行解读。

2.2.1 奥运文化遗产的概念

奥运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部分。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具有奥运元素的各种实物,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奥运物质遗产,例如奥运会的设备设施、奥运会的奖牌奖杯、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纪念品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无形的,主要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主义等在内的各方面文化交流。

2.2.2 2008夏奥遗产在博物馆中的保护与传承

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城市”,其遗产在奥运会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2008年奥运会前后,北京地区新改建扩建了一批博物馆。成立于2009年的北京奥运博物馆是官方以奥运为主题的永久性专题博物馆,其中藏品种类丰富,藏品体系多元。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曾经的比赛场馆,例如鸟巢、水立方,都已经成为了珍贵的奥运遗产并形成了博物馆集群,让人民群众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保护和传承了奥运文化遗产,促进了奥运精神的传承与传播。

2.3 北京赛区奥运场馆的再利用

奥运场馆再利用之路,道阻且长,不仅需要找到大小符合标准的场地,更要能构建出符合国际比赛要求的冰面。可以说,全中国、全世界都在盯着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建设,而“水冰转换”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对我国的学术研究界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与极高的要求。我国的专家和学者们不负众望,研制出了分别适合不同比赛强度与稳定性的冰面。可是更艰巨的问题接踵而至,冰面与陆面和水面有很大的区别,冰面的维护可谓重中之重,这不仅仅需要对于场馆内的温度、湿度进行精准的把控,更是要对各个系统的稳定维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完成客观场馆布置后,冰面实际能力的测试便成为了最大的问题。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人员,仍然顶着极大的压力,完美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世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就是中国智造!

2.3.1 五棵松场馆的转化

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位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18000人。该场馆的系统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其智能化系统结合了多项高科技系统,形成了一套最优性价比的智能工程。

在北京冬奥会中,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冰球赛事,冰球馆对于冰面的整体要求较为高,其表面温度需要保持在-5℃—-7℃之间。与此同时冰面必须有30-50mm的厚度,因为冰球是一项激烈的同场对抗类项目,其在滑行中必然会对冰面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其表面需要平整光滑,以供运动员进行比赛。为此,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设置了两块标准冰球场地,为60×30米和60×26米两种尺寸可转换冰场,采用的是具备优良的制冷性能和环保特性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冰面,这种制冰方式节能环保的同时,还具备传热性能好、换热效率高等优势,这样冰面温度恒定,质量更优的特点,可以保证冰面各部位温度一致,为冰球比赛苛刻的用冰要求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五棵松体育馆可在6小时内实现冰球、篮球比赛转换,是国内首个在同一块比赛场地上举办篮球、冰球赛事的场馆。为体现“绿色,科技,人文”三大奥运理念,设计师们运用丰富的色彩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令之得美名“冰菱花”。“冰菱花”的标格栅幕墙由五种颜色组成,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五种色彩的分布和定位计算出来,并进行精细的编组加工的。同时,为了在夜晚呈现各色雪花漫天落下的视觉效果,外幕墙采用暗藏灯具的设计,与幕墙工艺完美结合并隐藏于其中,实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同时还通过相关技术,对每个灯具实现精准控制,以形成雪花飘落的动态设计,描绘出夜晚诗一般的意境图画。

2.3.2 水立方场馆的建筑背景和再利用过程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水立方摇身一变“冰立方”,将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

该场馆在2019年首次完成游泳池与冰场的转换,成为世界首座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实现了“水立方”变为“冰立方”的华丽转身,让国家游泳中心具有同时开展夏季和冬季运动的能力。可“水冰转换”看似简单,却不是随便哪个游泳池上搭个冰壶赛道就可以实现的。譬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这样“看不见的转换”,比“看得见的转换”更为繁杂,这也体现了我国科学家强大的智慧以及场馆维护步骤的繁琐。大量“看不见的转换”以科技的力量托举起一流的场馆设施和服务水准。让中国筹办冬奥的脚步,也因此而变得更加自信从容。

为此,国家游泳中心针对场地结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多个项目展开研究,分别打造出了符合冬奥会冰壶赛事举办标准的转换基础、制冰系统、除湿系统、空调系统、体育照明系统和控制系统。在经过层层检验后,我国的“水冰转换”方案获得世界冰壶联合会认可,为世界大型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利用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经验。

2.4 延庆及张家口赛区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北京赛区的场馆问题可以通过夏季奥运的场馆再利用解决,可负责承办雪上项目延庆以及张家口赛区的“水”又从何而来呢?早在北京冬奥会申办之初,社会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反对理由就是水资源利用。冬奥会需要建大规模的雪场,造雪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张承地区水资源又极其贫乏,很多人认为在水资源贫乏地区举办冬奥会有悖常理。但实际上,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主要设在延庆和崇礼山区,这两个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造成有较多的天然降雪,非常适合冬季项目比赛。另外,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也充分具备造出完全满足所有比赛需要的人工造雪能力。并且通过调水工程、水资源循环利用、先利用收集贮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水源等方法,在保障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用水。

3 结论

“奥运遗产”在学术研究中是一个热点话题,“奥运遗产”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备受中国相关学者关注。而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其奥运遗产就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具有特殊意义与价值的,北京的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受到了其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其更是为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理论研究,也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城市建设和奥林匹克教育具有实践启发意义。

奥运的遗产不仅体现在经济文化的方面,在民生方面,奥运遗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筹办加快了北京城市地铁的建设,极大的增加了地铁运行的总里程数与每天的客运量,为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绿心”,极大的发展和服务了其周边居民健身与休闲。此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培养出的一大批高水平的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管理人才,如今仍然活跃在一些重大体育赛事组织体系中。总之,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遗产”促进了北京城市发展,使北京居民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总之,奥运会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激烈的竞争与拼抢,更多的是奥运带来的城市经济发展与之所传递的精神。近些年来,奥运会的规模越做越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浪费也越来越严重,合理利用奥运遗产无疑是明智之举,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资源、减少浪費,降低该国的国民压力,提高国民的满意程度,更是可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消费,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其实不仅仅是奥运会这样世界级别的大比赛,亚运会、全运会甚至省运会都可以参照这样奥运遗产再利用的模式,国家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此类勤俭节约的做法予以鼓励。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猜你喜欢

冰面遗产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冰面上的“魔力”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遗产怎么分
冰面精灵
遗产的分配
不要在危险的冰面上玩耍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冰上芭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