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汉字文化 创新识字教学

2022-06-03秦蕊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识字生活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学段教学的重点。只有在学生起步阶段的识字教学中,尊重汉字,让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识字教学方法,把握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让学生喜爱汉字,并在识字过程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识字;汉字特点;学生主体;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4-0064-03

引  言

中华文化传统之源,首推汉字文化。汉字学习从识字开始。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低学段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当前低学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汉字的特点,割裂汉字的形义关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规律,不注重识字与生活的联系,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倡的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1]”背道而驰。因此,如何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喜爱汉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当下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尊重汉字特点,营造识字氛围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独特的构成特点决定了汉字本身可以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正如陈寅恪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2]教师只有在学生起步阶段的识字教学中,慢慢渗透汉字特点,让学生逐渐亲近汉字,才能使其慢慢热爱中国文化。教育部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3]

但是在低学段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部分教师在教授“碧”字时,仍然采用老套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王姑娘,穿白衣,坐在大石头”。这样的识记方法简单粗暴,毫无美感和文化意蕴,导致学生记“形”而不明“义”。虽然帮助识记,但是其实与“碧”字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学生记住了口诀也不会想到“碧”字中的“王姑娘”其实是一块美玉,体会不到桂林的山水美得像翠绿的磐石、玛瑙一般,体会不了中国文字的美。

无独有偶,在教学《沉香救母》一课时,一位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将“武”写错,这样帮助学生识记——“武士战场不带刀,记住不要加一撇哦”。学生听了一头雾水:“武士上战场怎么都不带刀呢?他们用什么打仗呢?好奇怪啊。”教师一时语塞,含混过关。其实一个“武”字包含着中国文字的变迁历程,学生又错过一次文化的洗礼。

(一)了解“六书义理”,让学生亲近中国汉字

虽然汉字的“六书”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是细心翻阅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可以发现,里面已經在渗透“六书”的义理。例如,语文一年级(上册)开始接触简单象形文字“人”“口”“手”“足”;一年级(下册)开始学习象形文字;二年级(上册)开始学习、了解会意字“笔”“灶”“尖”……后又学习形声字。“六书”的理论不仅是构字规律、汉字的历史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低学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慢慢地渗透一些“六书”的概念。对低学段的学生而言,教师不能过多地讲述造字规律,而是深入浅出地介绍造字义理,让学生有些许印象,为以后学习汉字、了解中国文化打下基础。

例如,笔者在教学识字课时,导入了自己制作的微视频,从学生熟知的“男”“明”“鲜”等字入手,简单介绍了会意字的含义,让学生知晓会意字的两个部分都表示字的意思,通过观察字形就可以推测出一些汉字的意思。由于学生对会意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笔者因势利导,带领他们学习识字中的几个会意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将这些规律运用到汉字的学习中。

(二)了解汉字演变史,让学生热爱汉字文化

陶行知有言:“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4]让学生通过汉字感受中华文化,也是教师的重要使命。只有尊重汉字,了解汉字形义的演变史,才能从汉字中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语文一年级(下册)出现了“父”这个汉字,“父”的字形演变就是中国劳动工具发展的缩影。“父”字的甲骨文为“”“”,在“又”字上加一竖指示符号,代表一人手上持握简单的石凿之类的原始工具;金文中的字形变化为“”“”,明显带有尖锐的石斧形状,表明工具相比之前先进了很多;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教师通过教学“父”字,带领学生回归古代农耕社会,认识到当时的人们利用工具进行体力劳动,对开创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一次次的文化寻根中热爱汉字,热爱汉字文化。

(三)了解汉字内涵,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

中国人讲求孝道,讲求仁义礼智信。中华美德也是通过汉字来传承的。在教学“孝”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识“孝”,它的造字本义为“善于奉侍父母,即尊敬和顺从父母,尽心奉养”[5]。虽然一个汉字看上去很简单,但是里面大有乾坤。同样学习“礼”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礼仪的知识,了解中国礼仪之邦的由来,让学生在识字中接受美德知识的洗礼,接受品德教育。

总而言之,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低学段的识字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识记的阶段,识字教学应该成为学生认识周围世界、感悟中国文化、提高文化素养的过程。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是引导学生亲近汉字、走近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识字方法

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学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识字教学不能是教师“填鸭式”的“一言堂”,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识字的主体。正如江苏省特级教师陈树民所指出的:“当前学生的学前识字已经成为新常态,小学低学段的识字学习不再是零起点。”[6]识字教学如何展开,关键还是要尊重学生。

(一)借助观察与联想,激发识字兴趣

正如前面所说,低学段的识字教学应该慢慢渗透汉字文化。由于低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多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汉字。

在低学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展示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正如文学研究专家姚淦铭所说:“识读汉字其实就是看画展。”汉字就是形意相辅相成的表意文字,所以看图识字应是教师多采用的手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汉字的演变过程,栩栩如生的画面配合浅易的字理识字可以让学生把汉字的形体与它所记录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营造识字氛围,帮助学生认识汉字。

由于低学段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大胆的联想。例如,在教学“柳”字时,笔者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写丢的一撇:“你看这一撇像不像柳树长长的柳枝啊!”让学生对撇印象深刻。又如,在笔者带领学生识记“界”时,有学生根据“界”的字形联想到一个学跳舞的小女孩,她这样解释:“‘界’字像一个跳芭蕾的小女孩,双手舒展,左脚尖翘起,右脚尖着地。”这样的解释让全班的学生都对这个字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联想识记,无疑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从低学段学生学习的品质方面看,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和稳定。因此,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通过词语接龙、开火车等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编顺口溜、猜字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识字效率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更要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汉字的能力。在笔者所在的班级,学生被分成六个研究小组。笔者在教授《木兰从军》这一课时,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字共九个,笔者让每组学生选择一两个字进行研究,分析字形,研究字意,然后进行组词造句。每次课前,学生先在组内有目的、有步骤地分工、合作、交流,上课的时候再向全班进行展示,以达到资源共享的作用。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讲解几个重点的汉字,把其余汉字探究的工作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识字的重要参与者。这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启发学生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知识,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以及组与组之间的良性比拼,能够更好地营造汉字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三)综合评价方式,点燃识字热情

好的、有效的评价是帮助学生树立最初的学习自信、激发学习语文热情的重要手段。评价的主体不应拘泥于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小组学生或家长。对汉字探究这样综合性的实践来说,教师应实施发展性评价,如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在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践行发展性评价理念,与新课程改革评价建议及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可谓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言语等发展水平因素,明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繁简程度进行合理取舍。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尊重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素养

汉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的智慧结晶,识字教学不应该脱离生活实际。同时,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期,识字途径也不应该只是单纯拘泥于语文课文的学习,应该提倡生活即识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教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

从生活中来的识字还应回归生活,识字的目的还是为了应用。除了教会学生应用汉字进行遣词造句,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汉字的其他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后,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由课堂中所识的汉字为基点,扩大识字量。此外,教师应该将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筆者每周都会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分工情况,以本周学过的一个字为基点,进行汉字的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巩固并提高对所学汉字的认识。笔者对学生的作业内容不做具体的规定,只要是自己对字的“寻根问底”,只要是探究自己喜欢的方面都可以。所以,笔者在学生的拓展作业中可以看到一个汉字的“演变”史、易错字之间的比较、丰富的词串、一幅幅精美的小画等。学生由一个汉字开始进行识字的延展,提高了运用汉字的能力,真正将汉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在学生识字教学的起步阶段,尊重汉字,渗透汉字文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让学生喜爱汉字,提升识字效率,并在识字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罗志田.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组.九年义务教育新修订语文教学大纲辅导讲座[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虞伟庚.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张章.说文解字(上)[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陈树民.论儿童识字新常态下的识字教学改革[J]. 江苏教育,2015(45):20-22.

作者简介:秦蕊(1987.1-),女,江苏徐州人,任教于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小学一级教师,研究生,栖霞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识字生活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生活感悟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