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劳动习惯
2022-06-03叶娟娟
叶娟娟
摘要:现代教育一直在强调全面发展,但很多时候劳动教育只是停留在强调阶段,学生能真正参与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劳动习惯未能很好养成,劳动技能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只有重视劳动教育并将其落实到实际中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劳动习惯 劳动兴趣 家校合作
中国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什么样的孩子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怎样的孩子才能自如应对未来残酷的竞争机制?很多家长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以后的竞争中能多一个取胜的筹码。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我们倡导的是全面发展,希望学生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在实际教育实践中,迫于升学压力,大多数师长关注的还是智育,对其余的四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高,甚至很多时候被忽视。无疑这样的发展是不全面的,会使孩子在生活中出现很多短板,阻碍其发展。鉴于这样的现状,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劳动教育,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指的是人们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身体本能。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各方面机能都还未发育完全,四肢的协调性还有待加强,肌肉力量也较弱,所以在劳动过程中,很多事情是家长或监护人代劳。但是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忌讳就是教育者为孩子做的事情过多,甚至是大包大揽,这在无形当中会导致孩子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弱,随之出现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很多孩子成长在溺爱的环境中,很多家长总是给孩子包揽大小事,从而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变成任劳任怨的成长助手,却让孩子坐享其成,体会不到劳动的乐趣。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面前树立勤劳刻苦的劳动者形象,唤醒孩子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勤于动手,乐于思考,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能在其中多角度欣赏劳动美,达到育人的目的。笔者认为,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作为低年级学生劳动习惯培养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我们不必每天都把自己的教育目标挂在嘴上,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于无声处慢慢浸润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从而朝着好的成长方向发展。现在手机等通信工具迅速發展,很多家长回家后会花很多时间玩手机,对家务事的投入度不够高,甚至很多时候依赖老人做家务,这样无形中也就忽略了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意识的启蒙。家长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干家务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劳动并不重要。但我们要知道自主劳动、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法则之一,家长这样的行为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没有一点好处。现代教育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分低能的现象只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没有任何助益。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给孩子树立快乐劳动者的形象,让孩子在潜意识中明白自己有勤劳的妈妈和爸爸,并以此为荣。父母在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时可以请孩子一起帮忙,并及时夸赞孩子,让其获得成就感,同时这也是亲子互动的一种有效方式;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早起自己穿衣洗漱,快速地吃早饭,写完作业有条理地收拾书包和个人用品,主动帮助家长完成收衣服、洗袜子等简单家务劳动……在孩子完成这些后,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给予夸奖或者一些实物奖励,让孩子在付出后有所得,并试着让孩子说说这些行为习惯的益处,这样孩子们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真正强化,并将这些习惯内化于心。在这些过程当中,家长们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要让孩子在感受到劳动乐趣的同时,认识到“人人都要劳动”这个道理,这样好的劳动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同时这也是亲子互动的有效时间,会让家长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更依赖自己的父母,拉近亲子距离。笔者认为,那些老家在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条件会优越很多,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到户外的劳动实践中去,这样不仅减轻了长辈的负担,又能多些亲子共处时间,增进感情,在汗水中体会别样的美。
二、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兴趣
如果让学生做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他们肯定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并积极参与其中。同理,如果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一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能够吸引他们的活动,让他们乐在其中。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一些地理条件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劳动机会,如在学校预留一块空地当作种植基地,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一些种植活动,随时观察所种植物的生长变化,经常会有惊喜发现,兴趣自然就浓了。在丰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起去采摘,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丰收的喜悦,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这样他们既参加了劳动,又增长了见识,还有利于学习,一举多得,对于这样的劳动也会越来越感兴趣。作为教师,平时在学校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劳动中,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奖励措施来激励学生,如评选班级“劳动之星”“环保小卫士”等,让他们有“劳动最光荣”的意识,让其在劳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其劳动主动性,在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个人和班级的荣誉感。一旦学生对劳动投入了情感,那么他们的热情也会随之高涨,兴趣渐浓。
三、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劳动习惯养成
学校教育要明确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堂学习之外,要定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们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让学生有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得到切实的锻炼,从而拥有好的劳动品质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终身受益。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者最好是对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做出明确的规定,让学生可以选择在班级劳动或者是在家干家务活,如每天帮妈妈浇一次花、自己的袜子自己洗、吃完晚饭主动刷碗、自己的书桌自己整理等等,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的选择面比较广,他们也更乐于接受这样的劳动教育,从而提高劳动兴趣。在学生完成这些劳动后,家校要及时进行沟通,彼此了解学生在家或在校的状态,肯定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进行正面强化;对于不好的方面,可以适时提出中肯意见,帮助其养成好的劳动习惯。
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都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养成好的劳动习惯,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多一些取胜的筹码,也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