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的导入方法
2022-06-03李清杨道华
李清 杨道华
摘要: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文对成功的课堂教学导入进行梳理,从中采撷一二,总结出一套初中化学课常见的导入方法,试图能给读者以启迪,为一堂初中化学课的教学增光溢彩。
关键词:悬念名句情境实验
一堂完整的课,犹如一篇文章,讲究凤头、猪肚和豹尾的完整。课堂导入是唤醒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明确学习目标的一种重要教学活动方式。只有巧妙设计,才能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扣人心弦,激发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预设和生成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一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下面介绍化学课的六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即单刀直入法。直抒胸臆,直接点明上课的主旨内容、目标和任务等,在复习课、试卷评析课中运用普遍。
例如,第三单元“物质的奥秘”第二课“原子的结构”的导入中,“本单元我们重点在于探索物质的奥秘,这一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这种导入,简单明了,直截了当,说话不弯弯道道,目标明确,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受。
二、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联系旧知法。以学习过的旧知识为依托,以复习提问等方式展开,以旧知识为基础,加以横向拓展或者纵向延伸,从而引出新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目的。
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我们是如何检验二氧化碳的?又是如何验满的呢?检验和验满又分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呢?”
我们要导入的内容,往往就是上节课学生实验的内容、概念理论,或作业习题、错例分析,形式多样,这样的导入形式质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巧设悬念法
巧设悬念法,即问题导入法。巧设悬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有位全国优质课获奖教师在教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巧妙引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宰相狄仁杰》中的视频,改编了狄仁杰和元芳的精彩对话,狄仁杰说:“关于蜡烛燃烧的产物,元芳,你怎么看?”这种导入方式,一下子吸引了评委和学生们的眼球,借主人公之口,巧设悬疑,导入特别,震撼人心,引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悬念导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四、名言名句开篇法
名句包括名言警句、谜语俗语、古诗文、谚语俚语等,名言是含有教育意义的、富有哲理的优美文字。名言名句不仅是语文的专利,也是化学学习的精品。名言名句能起到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思想和激发学生爱美情怀的作用。
如教“分子和原子”时,我把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挂在新鲜的树枝上,然后把空的纯净水瓶罩在上面,往瓶盖中加入少量的氨水,再从下面盖上,我同时吟诵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朗诵才停,掌声响起,原来这时,“桃花”开了满树。没有想到,对普通的演示实验稍加改编,氨水使“树”上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成了“红花”,再用古诗词导入,立马有了不一样的效果。
谜语引趣法。如教学“空气”一课时,我用一则谜语导入新课:“敢怒不敢言,请打一个化学用语。”同学们静静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清脆地回答“空气”。这样就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空气”这一课的学习上。
俗语导入法。在教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课时,采用了导入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生命离不开食物。那么,我们所吃的食物通常有哪些营养素呢?”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名言名句开篇,往往言简意赅,语言精练,引用老少皆宜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谜语俚语、古诗词文,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情境创设法
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气氛,使人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愉悦人的感官,观其变、闻其声,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青少年喜爱听故事,因而教师若在课上讲一些小故事,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万名多中国远征军将士,为了保家卫国,被迫走进了危机四伏的野人山,当时进入野人山的有四万多人,而部队走出来后仅剩下八千多人,三万多人在这里踏上了一条为国捐躯的道路,这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非命,有的战士在午夜行军于深山峡谷之中,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一位缅甸军官上山打游击,正好碰上下大雨,他们找了一处山洞休息。当他们扒开荆棘丛时,令人惊骇的一幕出现了。洞里是成堆的白骨,有的还是坐着的姿势。根据现场的军帽判断,他们正是当年失踪的中国远征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让我们走近CO2,来一探究竟吧……最终在课堂尾声时,同学们水到渠成地揭秘了原因。
原来,这一行战士太累了,找了一个山洞休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CO2,所以他们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结合教材内容知道,CO2占空气体积比达到10%时,人就会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悲壮的故事,贯穿课堂的始末,把学生带到了战争的场景中,当年的远征军和学生差不多的年龄,如果是同学们行走在野人山中,又该如何野外求生呢?
未曾想,这样的课堂导入,围绕CO2这根主线演绎成了一堂探究课,故事的前因后果,CO2的物理、化学性质尽在一堂课中展现。
这样的导入,创造了学习的最佳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地引入了新内容。
六、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化学的生命,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课的导入,和实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联系社会生活、地方特色、时代特征、学校的客观条件,以及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用学生熟悉的课本实验和乡土化的生活实验等导入新课,学生们的亲切感会油然而生。
例如,在一瓶装满CO2的塑料瓶中加入大约20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在塑料瓶口处放置一个比瓶口略大的剥了壳的熟鸡蛋,过了一会儿,发现鸡蛋被塑料瓶子一点一点地“吞”了下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们产生了好奇。
此外,还有展示直观法、实物展示法、背景介绍法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一千名讀者就有一千名哈姆莱特,一千名教师教学同样的课题时,就会有一千种导入方法。尽管导入的方法不一而足,但结果都是希望上好一堂课,有个好的开端,进而引领一节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成海.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陈劲,王黎萤.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唐丹丹985CBDA8-00A5-4843-8FE1-1AF10C70B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