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2022-06-02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廖榕光
文/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廖榕光
“互联网+”时代,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持。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通过优质课的实例研究,分析实施信息化课堂的要素,从而构建基于信息化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21世纪是数字化、互联网的世界,其发展的速度已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职业教育是最接近工作、生产的一环,将信息技术高度融入课堂教学是时代必然的要求。
2016年6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职业教育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点解决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
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因应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已成为各方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
1907年美国教师学会:“钢笔和墨水永远代替不了铅笔”。
1987年《明日苹果教师记事》 :“如果学生交上来的论文是在电脑上写的,我会让他们用笔重写一遍”。
上述的观点解释了教育者和当代新技术之间的长期斗争。新教育信息技术的要求和传统学校之间有很多的不协调,会让很多教师感觉很难受。
“互联网+”新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试图用传统的技术来培养21世纪的学生,如同通过让他们骑自行车来学会驾驶宇宙飞船一样。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紧跟时代要求和政策的发展,根据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流程,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高度融合,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技能。
二、“互联网+”时代中职汽修课程教学的实施情况调研
中职学校由于环境、设备、师资和生源的差异,每个学校对于“互联网+”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理解,因此实施的信息化课程教学差异较大。通过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和教师的调研,切实了解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广州市各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对于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和存在问题,为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提供有益建议。
(1)互联网技术已深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学习上的时间却不足。77.46%的学生上网时长超过3个小时,而使用网络进行学习超过1个小时的仅有7.04%。
(2)学生渴望在课堂上实施信息化教学,但存在学校信息化资源和教师信息化能力不足的现状。仅18.31%的学生对学校多媒体设备配置感到满意。课堂教学的信息化资源和手段以传统的多媒体手段为主,经常使用PPT演示课件占74.65%,经常使用网络课程占29.58%,经常使用网络评价系统占29.58%。
(3)学生觉得信息化课堂教学对学习有一定帮助。87.32%的学生认为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都会对学习有提高和促进作用。
(二)中职汽修专业教师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广州市各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信息化课堂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突出反映以下问题:
(1)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施率有待提高。只有25%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多种信息化资源和手段进行教学。
(2)实施信息化课堂对教学的效果提高很明显。75%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效果;80%的教师认为信息化课堂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应大力推广。
(3)调查结果显示,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信息化课堂的教学的实施,迫切希望能构建具有普适性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变革
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时,必须保证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即“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数字化环境导致工作过程都是混合的、跨界的,单纯的模拟真实工作过程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好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高度融合。
根据工作过程BIBB六阶段模型和“互联网+”的理念,通过对比、讨论、观察等方法,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的优质课的课型结构进行提炼,形成初步的教学程序。同时选取18汽修1班、18汽修2班作为实验对象,进行课堂教学试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教学模式。
根据工学结合、混合式教学以及多阶段的实践研究,将基于“互联网+”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开发流程总结如图1所示操作流程:
图1 基于“互联网+”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一)教学组织流程
1.课前
(1)设置工作任务,通过云平台发布,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和讨论。
(2)学生使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完成指定任务或测试,同时通过云平台反馈问题。
(3)教师根据反馈的共性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实施做好准备。
2.课中
(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析解决课前反馈的共性问题,突破重点、难点,为实施工作任务打开下坚实基础。
(2)学生根据云平台和信息化工作页的任务,通过团队合作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和展示学习成果。
(3)在线实时多维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3.课后
(1)通过在线测试系统,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和手段。
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与评价表的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上表现得很积极,参与度大大提高,并且对下一次的学习有了期待,因此学习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信息化课堂的教学符合混合教学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一旦实施的时候对信息化资源和手段的使用程度不注意把握,课堂就很容易“失控”,达不到设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资源和手段的应用
实施“互联网+”课程需要先进的信息化资源和手段的支持,本文涉及以下的平台、软件和其他类型的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化资源和手段的应用一览表
(三)实施“互联网+”的注意事项和要点
通过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分析,“互联网+”课程有以下特点:
1.微课、云平台等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先行,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工作氛围,让学习的目标更清晰。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是“维修”,而不是仅仅学习理论知识!即是“因需要产生学习”,此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最强烈的。
2.信息化环境的设置使工作任务更真实。现在汽修高技术人才的实际工作环境离不开维修资源的信息化,设置高度仿真的信息化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岗位零对接。通过信息化手段(微课)设置真实的维修案例,引出工作任务;同时学生如在实际工作环境一样使用信息化手段解决问题,能迅速代入角色。
3.信息化手段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再是一维的,而是立体的。常规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是线性、一维的,学生只能跟着课本走。而在信息化的课堂,学生可以在学的过程中,借助云学习平台、汽修VR实训软件、AI智能汽车问答机器人和微课等先进的介质,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的学习。
4.信息化手段及时地引入评价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该工作任务的认识,同时认识到自己能否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可让多方参与评价,让结果更客观。
四、总结和展望
(一)总结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依托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资源,突破专业课教学中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重难点,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总结一系列符合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和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课程教学是时代的要求,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体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根据实际教学各阶段的具体数据分析情况,实施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化教学的资源和手段必须适度使用,适度融合在工学结合的任务之中,不能盲目使用不合适的信息资源和手段,否则适得其反。
(2)提高师资培训。信息化资源和手段的使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职业能力及专业的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必须到位,如果仅仅是依靠教材或者资源去上课,则很容易让学生在课堂里迷失方向。
(3)信息化手段能让教学的评价更客观和准确。通过信息化评价手段的使用,学生可随时了解到过程性评价,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展望
在中职汽修专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课堂的研究有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在备课、授课时更容易把握课堂,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信息化的资源和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任务、过程和环境等要素进行整体的感悟和反思,将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没有人能够在未来世界不用信息技术就能解决复杂问题。因此,面对21世纪的数字浪潮,作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顺应其发展,学习和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