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02雷利
雷利
410000 长沙市第四医院眼科,湖南 长沙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属于微血管病变。该疾病会对患者的视力产生严重的损害,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表明,DR 的发病率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呈正相关,1 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患者均可引起DR[1]。目前,临床对于DR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长期慢性高糖血症是引起DR 的直接原因,同时由于慢性高血糖所引起的一系列生化功能代谢异常在DR 的发病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DR 会引起患者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玻璃体积血,甚至是牵拉性视网膜脱落、失明,对患者的危害较大[2]。临床认为对于DR患者,积极地控制血糖是改善其疗效,控制其病情进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对DR 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其健康行为,积极地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最大程度上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是防治DR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选取96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持续性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96例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53~76岁,平均(60.83±2.66)岁;糖尿病病程2~10年,平均(4.24±1.36);文化水平:小学文化12例,初中文化19例,高中文化11例,大学文化6例。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51~77岁,平均(61.21±2.73)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4.45±1.22);文化水平:小学文化11例,初中文化20例,高中文化10例,大学文化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DR 的患者。②年龄>50岁的患者。③患者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②无法正常沟通,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③研究配合度差的患者。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观察组采用持续性健康教育。(1)院内健康教育。①集体授课:患者住院期间,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讲堂,组织患者参与。在大讲堂上,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开展疾病知识讲解,在此基础上强调合理饮食、用药的重要性。在大讲堂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并着重强调家属在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更好地发挥监督和协助作用。在大讲堂期间,可预留出一些时间,为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并开展一对一的咨询问答服务[3]。②一对一宣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需求,开展一对一宣教。在此期间,护理人员以讲解的形式为主,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详细的解答,帮助患者加深和巩固健康知识。③饮食计划:在患者入院后,由内分泌医师、营养师对其进行会诊,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运动量、血糖控制水平,为其制定饮食计划,并由责任护士负责执行和落实饮食计划,由家属协助监督患者的饮食情况。④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科学运动锻炼,适宜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广场舞等。⑤视力保护:DR 患者要加强视力保护,尤其是眼底出血患者,告知其禁止过度用眼,不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看书,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潜水等。对于配戴眼镜的患者,要注意保持镜片清洁、消毒,预防眼部感染[4]。(2)院外健康教育:①微信干预:建立DR 患者微信群,由护士长指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负责管理。在患者出院前,指导其加入微信群,在出院后,通过微信群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首先由护士定期推送关于DR 护理保健知识科普文章;其次可以让患者在微信群内讨论护理心得,交流护理经验;最后患者可以通过微信群向护士进行咨询,针对自己在院外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由护士进行解答[5]。②电话回访:对于不会使用微信的患者,可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情况,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并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出现不适随时就诊。
观察指标:①健康知识评分:采用本院自制评分表,对患者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进行评分。每项满分10 分,分数越高表明健康知识掌握越好。②血糖控制效果: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进行检测。③视力水平: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视力水平进行检测。④生活质量:采用本院自制评分表,对患者社会活动、精神心理、社会关系、身体功能等进行评估,每项满分3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饮食 运动 用药 血糖监测 视力保护观察组 48 8.59±0.45 8.67±0.48 7.72±1.26 8.47±0.33 8.89±0.62对照组 48 6.26±0.63 5.58±1.03 6.16±0.72 7.22±0.70 6.58±1.29 t 20.850 18.839 7.447 11.190 11.181 P<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mmol/L)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8.73±0.23 6.23±0.15* 13.03±0.29 8.72±0.23*对照组 48 8.71±0.39 7.86±0.32* 13.04±0.35 11.43±0.39*t 0.306 31.954 0.152 41.467 P>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视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0.51±0.08 0.85±0.11*对照组 48 0.51±0.09 0.62±0.13*t 0.001 9.357 P<0.05 <0.0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社会活动 精神心理 社会关系 身体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12.06±2.76 21.28±4.48* 12.48±2.57 26.78±3.03* 16.04±2.76 25.46±3.58* 12.73±2.46 23.77±3.35*对照组 48 12.15±2.18 16.54±3.26* 12.24±2.45 20.48±4.31* 16.52±2.38 19.34±3.72* 12.24±2.57 15.58±3.62*t 0.095 5.312 0.195 8.284 0.257 4.981 0.364 9.94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讨 论
DR 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对于目前临床医学仍然是治疗难题。积极地对DR 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规范患者的健康行为,是控制其病情发展、降低患者失明风险的关键所在。常规的健康教育虽然也能使患者对自己疾病进行了解,但其缺乏针对性和深入性,导致整体的干预效果并不理想[6-7]。
持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克服了常规健康教育的不足,从院内即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以重复性、趣味性来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并借助视频、图文等形式来加深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从而显著地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患者在出院回归社会、家庭后自我护理依从性的提高,持续性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干预延伸到院外,通过电话、微信、讲座等形式,继续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院外健康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依从性和护理自律性,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8-9]。
综上所述,持续性健康教育能够提高DR 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血糖控制效果和视力水平,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