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2022-06-02于冰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知晓率血压高血压

于冰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北京

高血压是慢性病的一种,具有发病率较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高血压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状况直接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仅依靠临床治疗无法维持患者血压稳定[1]。部分研究指出,当前我国高血压治疗率、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控制率水平较低,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问题较多,如教育工作落实不彻底、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缺乏足够认知、治疗依从性低、自我管理能力弱等[2]。本次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做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 例,男35 例,女25 例;年 龄48~76 岁,平均(61.93±2.75)岁;病程3~14年,平均(8.19±1.86)年。观察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0~75岁,平均(62.31±2.67)岁;病程3~14年,平均(8.32±1.9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于知情同意书签字。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疾病管理,包含饮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通过制作社区高血压板报、分发宣传手册、组织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如下:①高血压知识教育:医护人员保持亲切、热情的态度,运用通俗易懂语言为患者讲述高血压相关知识,包含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手段及易发并发症等。护理人员教授患者掌握自测血压的方式,使患者可自行监测病情。护理人员每2周采用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随访1次患者,主动问询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②用药健康教育:医生为患者细致讲解降压药使用方式,包含给药方式、用药量、易发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等。告知患者用药期间不宜快速降压,不可私自增减用药量或停药,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要具备降至正常范围仍需终生服药的认知。③饮食教育:护理人员以患者饮食偏好、身体状况等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需要对患者摄盐量进行严格控制,注意钾盐的补充;指导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尽量少喝咖啡与酒,对于吸烟、饮酒的患者,督促其戒烟限酒。④运动教育:以患者身体实际状况为依据,指导患者适度参加耐力运动和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耐受度科学掌控运动强度,以患者心率作为运动强度的指标,每周展开4~6次运动,30~60 min/次。患者运动须劳逸结合,严禁参加剧烈运动。⑤睡眠教育: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心健康并可促进各种疾病的痊愈,因此,医护人员指导患者23 时前睡觉,黎明即起,不赖床、不熬夜。⑥心理教育:高血压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需终身服药,再加之受并发症等因素影响,患者难免产生多种负性情绪,如烦躁、焦虑、抑郁等。上述负性情绪会对治疗产生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指导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对于存在负性地情绪的患者,要有针对性展开心理疏导工作;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从患者家庭、性格、工作状态等众多方面展开心理教育工作,教授患者正确调节自身情绪的方式,帮助其减轻负性情绪。

观察指标:(1)使用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情况,100 分满分,≥80 分为知晓,80 分以下为不知晓[3]。(2)将本院自行设计的自我管理量表分发给两组患者,统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共包含生活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急救管理、疾病知识管理4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0~25 分,100 分为满分,总分(4 维度分值和)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4]。(3)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包含收缩压、舒张压。向两组患者分发本院自行设计的干预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者干预满意情况,问卷满分100 分。①非常满意:≥95 分;②一般满意:80~94 分;③不满意:<80 分[5-6]。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研究所得数据运用SPSS 22.0 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干预前,两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n(%)]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比较:对照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30 例、20 例、10 例,干预满意度83.33%(50/60),观察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35 例、23 例、2 例,干预满意度96.67%(58/6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高血压受患者生活方式影响极为严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利于血压稳定,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患者自我管理是高血压防治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7]。由于高血压是慢性疾病,往往起病慢,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从而造成患者对疾病重视程度不足,此外,高血压治疗具备复杂性、长期性等特征,因此对患者饮食、生活行为、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高血压患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受文化水平、家庭环境、认知水平、就医环境等因素影响,在治疗期间难免放松对自身的约束,如私自增减用药量、不按时服药、私自停药、饮食不健康、不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等,上述因素均会影响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影响患者身体健康[8]。高血压病程较长,通常不需住院治疗,最有效的方式通常为社区防治。健康教育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活动,可有效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促使患者自觉采纳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清除危害健康的因素,防止疾病恶化[9]。高血压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对高血压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帮助其加强战胜疾病的决心与信心,使患者自觉展开益于健康的行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自我效能。

综上所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效果理想,可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有助于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干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知晓率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