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中输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2022-06-02肖胜波冯申亮汪莉霞
肖胜波 冯申亮 汪莉霞
【摘要】 目的 分析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中预防输血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2020年6月- 2021年12月医院妇产科接受成分输血治疗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成分输血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凝血功能,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成分输血;输血反应;针对性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3--03
成分输血具体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小容量、高纯度的血液成分,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行输血治疗[1-2]。成分输血是治疗多种妊娠合并症、病理妊娠、妇科肿瘤等疾病的常用方法,可迅速改善患者病情,但也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会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而还需做好护理工作,以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3-4]。本研究对妇产科成分输血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探讨其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0年6月- 2021年12月医院妇产科接受成分输血治疗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7.45±3.10岁;疾病类型:妊娠合并症17例,病理妊娠13例,妇科肿瘤9例,其他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27.79±3.18岁;疾病类型:妊娠合并症15例,病理妊娠15例,妇科肿瘤8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认知能力良好,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合并精神类疾病、正参与其他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者。本研究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针对性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输血前应采集患者血液,也检测其血型,进行交叉配对试验,防止因血型不合而引起输血反应。
(2)在采集患者血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制度,确保1名患者使用1个输血管,不得同时收集2名患者血液,以免出现交叉感染。
(3)护理人员在输血科取血时,应仔细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和血液信息,并检查血袋是否完整,运输血袋时尽量避免震荡。
(4)取完血液后,对其加温处理,待血液温度与人体体温接近后开始输血,需在取血后30min以内进行输血。输血前应再次核对患者信息,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
(5)输血时要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输血速度,休克患者应加快输血速度,并扩充血容量,高龄患者则需调慢输血速度,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6)需同时输两种以上血液者,应在两袋血液中间以生理盐水冲管,防止血液混合后出现溶血反应。
(7)输血时不得向血液制品中添加药物或其他溶液,以防血液溶解或凝集。
(8)在输血前、输血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对其进行安慰和鼓励,尽可能缓解其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满分均为80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轻微。
(2)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
(3)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发热、轻度皮疹等。
(4)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得分≥8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60~79分为比较满意,得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病例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实行针对性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成分输血治疗前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成分输血治疗前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TT、PT、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L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行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行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妇产科患者输血率达到4%~16%,成分输血则是治疗大出血患者的常用方法,能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不过成分输血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发热、溶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5-6]。常规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有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患者对此护理模式的认可度较低[7]。针对性护理是一项个性化、个体化的护理模式,能在治疗前、治疗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能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健康[8]。针对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成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还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此干预方式相比于常规护理更具优势,患者认可度较高[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其SAS评分、SDS评分显著降低,TT、PT、APTT也显著降低,PLT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5.74%,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徐冬梅[10]的研究结论相似。
可见,针对性护理在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患者护理中科学、可行,建议将此干预方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曾纪力.成分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6):2316-2317.
[2] 梁传丽,简黎,李宏伟.成分输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综合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143-151.
[3] 黄可,李琼英.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3):121-122.
[4] 孟玉.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应用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2):56-57.
[5] 翟麗丽.细节护理在成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21,30(4):303-305.
[6] 崔会芬,胡映峰.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6):7-8.
[7] 孟玉.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应用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2):152-153.
[8] 陈波,刘银,顾萍,等.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成分输血的护理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1):33-35.
[9] 刘丹,周婷,闫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5):41-43.
[10] 徐冬梅.妇产科成分输血预防输血反应的护理措施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6):872-873.
[2020-03-0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