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情境”设计初探
2022-06-02张金鑫
张金鑫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情境任务式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和应然要求。好的情境任务设计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如何设计好的情境任务成为高中语文课堂设计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之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对我们设计情境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魏本亚老师认为,所谓“情境”,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物理空间与思想场域。“情境教育”正是一种致力于追求“真实情境”的教育。教师在进行情境任务设计时,前提是设计一个好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置身于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如何设计好的情境,我们不妨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中汲取营养。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是将生活教育化,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处处可教育,而教育的目的要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情境设计需要生活化。贴近生活的情境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展开联想,进行思考。
所谓生活化“情境”设计,就是教师在设计情境时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设计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生活化“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生活化“情境”设计具备现实生活指导性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能够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及生活习惯,设计符合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情境任务。具备“现实生活指导性”的情境设计,能够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汲取养料,进而更好地解读文本。
以高中语文课堂为例。相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但与成年人相比,其生活阅历就明显存在不足。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文本,不可能匹配高中生朴素的生活阅历,因而,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可在了解高中生生活阅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情境。魏本亚老师在文章中曾经列举一个例子,在解读《老王》时,设计过这样的情境:
1978年,每个城市居民每月2两鸡蛋票,中秋节、春节增加到5两。一斤鸡蛋可以买10—12个。老王送来了20多个大鸡蛋。
1978年,每个城市居民每年中秋节、春节可以配给2两香油。老王送来了一大瓶香油。
学生自己在解读文本时,并没有重视到老王送鸡蛋、香油的意义。他们自身的生活阅历,并不足以支撑对这一细节的理解,而在杨绛先生的笔下,这一细节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提供这样的情境之后,学生能够自主体会到老王为了送鸡蛋和香油,可能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吃了,全部节省下来送给先生,由此说明,老王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若是教师仅仅只是交代当年人民生活困难,老王此举颇为难得,学生的体会并不深刻。教师在设计这一情境时,并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当时人民生活境遇不易,而是给学生提供两则当时人民具体的生活状态,以此填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提供这样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自行体会文章所写时代的真实状况,学生可以借此结合自身的生活现实展开联想,建立起彼时生活与当下生活的联系,这一设计正是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指导性。
二、生活化“情境”设计具备与时俱进性
生活化“情境”设计需要贴近热点,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兴趣关注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作为教师,在设计学习情境时,需要关注并能够灵活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基于高中生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在情境的引导下,自主展开学习。
比如笔者在执教杜甫的《登高》时,网上正流行着对教材中各种人物插图进行二次创作的热点。本班的同学也不例外,各种样貌的“杜甫”在班上流传。尽管有破坏图书的嫌疑,但笔者在执教时并未加以制止,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预习时的情境任务:
杜甫在写完《登高》之后,将自己的诗作发到了朋友圈,并自拍了一张照片作为配图。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为杜甫绘制这幅配图,并阐述理由。
该情境任务发出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三天时间加以绘制。同学们纷纷展开联想,并搜寻各种杜甫的人生简介,包括对《登高》的理解,绘诸笔端。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置身于贴近学生生活热点的情境之中,能够更好地激發学生的学习热情。但需要教师能够与时俱进,能够紧跟时代热点,并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设计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生活化“情境”设计具备思维创新性
生活化“情境”来源于生活,但不必拘泥于真实生活,可以有一定的想象,打破时空的拘束,让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展开联想,产生思考。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读本》中的《相州昼锦堂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韩琦的昼锦堂落成之后,发了一条朋友圈祝贺,底下评论一片质疑之声,认为韩琦竟然取堂名为“昼锦堂”,如此看重“富贵”,庸俗之至。而你却给韩琦点了一个赞,并写下了自己的评论。请你结合本文,写出评论的文字。
该情境任务设计,打破时空隔阂,让唐代的韩琦发起了朋友圈,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在结合自身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解读文本,真实应用自己的文字。如果教条地认为生活化“情境”必须符合生活实际,则是完全丧失了创造性,也不符合当今教育理念,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基石,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但他并不赞同“教育即生活”,就是不赞同“教育生活化”。而生活化“情境”设计,并不是一味地“教育生活化”,而是将学生生活中的种种见闻和方式,作为教育手段,灵活地应用到情境的设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强调:“高考要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关注不同知识内容之间、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考查学生学以致用,应对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的学科素养,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应用性。”生活化“情境”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情境,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设计好的生活化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提升核心素养,更是让学生在生活中领会知识,在知识中感悟生活。
作者简介: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淮科技高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