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
2022-06-02黄圣杰
黄圣杰
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中起着重要作用,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商业银行需要理清还款风险受宏观市场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可以对客户信息完成全面的审查核实,另一方面贷款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在大数据背景下可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创新措施。
信贷风险管理是为了把风险发展和效益发展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使贷款产生的经济收入增多,其是根据一些风险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之类的应用,来通过分析评级、分类风险、报告情况和管理风险来进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一直从贷款开始到还贷结束的一系列事情,是极具综合性和条理性的。现在的信贷风险管理是为了改变信贷业务的管理模式,单方面谋求利益已经被时代淘汰,把“调整风险后的获益”做到极致才是正确的模式;从之前风险管理方式的性质分析转换成性质和数量结合着来分析;信贷业务进行全新的组合式的管理,并且持续加强重视每一笔信贷一页可能发生的风险和管理每一处的风险。信贷风险管理能够使商业银行准确识别和计量信贷业务的风险成本和风险水平,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使银行的竞争减少,使银行的利润增多。
经济周期理论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其内部的管理与风险管控认知也逐步加深,故此影响了其管理模式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纵观当代银行发展,其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因此传统的信贷风险认知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企业的发展需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我国商业银行工作开展过程中,其经济周期理论一般都是银行政策中的调剂功能,这也是银行中的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周期的两个重要的传输机制,在这中间,能够产生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借贷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借款待遇的人员双方,其信息上都是不对称的现象,这也造成了负债等情况。在经济的周期运转过程中,信贷市场所具有的缺陷、信贷配给和资产的价格波动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也为金融的经济周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性规律。
商業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利用系统管理的方法,建立适合商业银行的评价模型。它从外部环境之间有着相生相息的动态关联,且包含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反馈,从内部的自我调整和商业银行发展的主体需求,来体现个体与主体间共同的目的。
建立合适商业银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准确的体现商业银行流程内部和外部相互牵连的构造,还需重点确定拥有特殊代表性的指标。利用商业银行结构以及商业银行财政现状建立起具有关系、彼此间具有作用的体系指标,所有有关的利弊关系都将以财政指标为目的,表现各种指标间的利益关系。
与商业银行现实状况相结合,建立出一个信贷风险评价指标模型,对商业银行管理层所应对措施能起到预警作用。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价不仅仅与模型相契合,通过模型只是能更好的给管理人员提供清晰的关联关系分析,通过指标间的因果从而限制错误的发生几率,适用于提前发现风险。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情况
学术界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在本质理解上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且与决策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整合相关研究成果,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界定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内容。从狭义上讲,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组织因在进行筹资活动过程中导致财务杠杆失衡而产生的一种风险形式。从广义上讲,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在基于不确定因子的影响,使组织的财务整体环节在运作过程中出现诸多不确定性,导致组织面临着效益损失利率的发生。本文所提及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则是广义层面的内容。
当前我国信贷情况
1.缺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优秀经验
借由诸多文献调查结果可知,当前国外银行针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了相当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其中,针对人员培训及认真管理,打造了科学且高效的沟通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了财务专业教育过程中,除了应有理念方法学习外,着重于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当然,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相关部门也借由制度的完善,法规的健全来协助金融企业的良性发展,令其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抱有优越的竞争力,从而积极面对经济市场挑战。由此可见,国外银行就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较为先进的优秀经验,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学习应用,进而无法真正实现信贷风险管控的科学预防。
2.管理认知初显,但总体水平不高
现阶段,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认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根据整体发展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者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渐意识到信贷风险在银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作用。由此可见,信贷风险管理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认知中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度,其在总体操作水平上却仍显不足。从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遇到了众多现实问题,其缺乏高素质从业人员、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想脱离等情况加深了信贷风险管理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
风险评级模型缺创新
目前,以传统数据为基础的内部和外部评级体系仍然被商业银行采用。因为方法传统,并且至今仍然被许多银行沿用,说明该方法的科学性是能够保证,不会被客户怀疑的。但是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更替,银行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被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后,使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促使许多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对数据库的严格创建。但是商业银行不能够对评级模型进行及时更新,所以导致该模型的数据库系统不能够被充分使用。
信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迅速,所以银行内的信贷业务管理人员的办理信贷业务水平都有待提高,由于信贷业务人员对信贷市场的变化尚且不够熟悉,所以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常常出现不合理的现象,这将严重影响银行信贷业务的办理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此外,政府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管模式还很落后,并且监管力度也不够,对监管内容的界限划分也不够清晰。然而只有完善的商业银行发展体系,才能够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为其提供保障,保驾护航,才能够使许多商业银行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信贷征信系统和信贷风险监管体系,逐渐弥补改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建设中的不足。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商业银行所建立的培训机制对于从业人员来说缺乏针对性,这使得许多业务人员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培训,但是却不能够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此外,部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不能够紧紧地跟随信贷市场变化的脚步,他们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要作用还不能够充分把握,认为大数据技术不能够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因此,这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可能没有提高,反而会对大数据技术产生厌恶和反感的情绪。
深度挖掘个性消费数据资源
过去,银行都是根据客户在银行存款和固定资产来完成对客户的信誉和资产状况的了解。但是,市场总消费量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客户个性独特消费的比例也在不断地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评估用户的还贷能力已经不能仅仅依靠用户的银行存款和固定资产。因此,在估算个人消费情况时,合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个人消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得到更准確的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要与互联网的平台大量合作,从多个方面了解用户的个人消费习惯和消费特征,降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潜在风险。商业银行要关注客户的理性消费特征和非理性消费特点。
大力构建社会信贷体系
商业银行信贷系统如果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信贷业务办理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将能够大大提升商业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的运行效率,缩短工作时间。在实际开展信贷业务时,商业银行的信贷系统风险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业务办理,有效避免坏账的出现,同时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辅助功能,了解到用户的信用程度和级别,避免对不合格的用户进行了信贷业务办理。此外,重点建立信息化完备的信息征信系统,可以让以后的查询信息变得更加方便,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信息偏差的情况,降低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办理的风险。此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办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应该参与适当的培训活动,学习应该掌握的大数据技术内容,为商业银行安全性的保证做出贡献。商业银行还应该完善监控系统,包括内部监控系统和外部监控系统,这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监督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使银行的信誉得到保护。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要重视大数据技术并且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针对性强、效率高的监管工作,整顿创新监管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只有提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才会更好地建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要成立大数据技术培训的机制,要支持商业人员资金和场地方面的需求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为信贷业务人员配备优秀的教师资源,注重对业务人员大数据技术能力的培训提升,培训的主要内容则为信贷管理风险和大数据技术。培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能让被培训的人宝贵的培训时间被白白地浪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应该借此机会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被提升。商业银行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避免引发员工的抵触心理,还应该灌输大数据思想,使员工们充分意识到学习大数据的必要性以及大数据技术在信贷业务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和速度。
强化银行对自身信贷业务的监督管理能力
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系主要分为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信贷退出机制三个方面,这需要风险管理人员建立合理有效的预警指标和预警系统,降低预警风险。还应该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的动力,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学会承担责任。同时相关人员应该清楚的把握信贷行业业务周期,用这个对信贷业务进行调整。企业信贷业务以企业生命周期为重要依据,规避信贷风险需要正确选择信贷业务。商业银行需要强化对自身信贷业务流程的监督管理能力,当客户申请贷款时,需要认真、反复地检查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对客户的信息资料要及时存档,避免丢失让银行的风险被避免。为了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商业银行需要控制贷款的数量和日期,经常进行和加强对风险的评估,不仅要确保客户提供完整的材料,还要确保客户提供的为真实可靠的资料信息。
与风险偏好匹配的客群选择范围
从理论上说,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能够被商业银行覆盖,但是实际上,商业银行很难做到对互联网用户的全面覆盖。为了降低风险,取得收入和风险的平衡,使客户和企业双方的收入和风险达到平衡,让成本被保障,满足市场供求关系。商业银行信贷体系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客户的信息资料,掌握客户的信誉方面信息。商业银行应该根据银行的规模和资金运转,对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精确计算,需要在互联网借贷的早期阶段,对互联网借贷业务的客户群进行详细地区分,实事求是,精准计算。并且商业银行应该根据每个客户不同的业务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客户进行业务办理,有效的减小贷款业务的风险。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该明确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与问题,了解大数据技术在信贷方面的优势,并且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创新。借助大数据资源,去充分了解客户的真实可靠的资料信息和信誉信息,有效避免银行信贷管理需要承担的风险。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实施科学合理、可行性高的风险管理措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应该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管理,实现避免风险,使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越来越安全,越来越稳定。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系)
参考文献:
[1]聂兴华.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21(05):93-94.
[2]单光年.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 2020(08):164-165.
[3]赵美.浅谈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金融,2020(06):23-25.
[4]刘晓龙.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J].山西农经, 2020(08):161-162.
[5]陈婕.大数据助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J].财经界,2019(35):62-64.
[6]古跃.基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 2018.
[7]马艺文.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展经济,2022(07):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