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06-02刘福国高婷婷黄冲吕兴荣

关键词:证书纺织校企

刘福国 高婷婷 黄冲 吕兴荣

摘 要:在1+X证书制度下,以纺机行业为背景,以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纺织服装智能技术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对接职业等级标准,从人才培养方案、“三教”、实训平台、校企合作、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对工业机器人1+X证书下的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1+X证书;纺织服装智能制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2)01-0088-04

1    纺机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2020年,经历了中美经贸摩擦和疫情的严重冲击后,在“六稳、六保”等政策下,我国纺机行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在防疫用纺织设备的拉动下,行业市场呈现逐步复苏态势。在国内疫情防控较好,而国际诸多地区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我国纺织产业链完善、纺织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强的优势更加凸显,纺织品订单增长,也拉动了对纺机智能化装备的需求。[1-2]

传统纺机装备无法满足时尚产业日新月异的需求。时尚产业对设计方式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与柔性化的要求日趋显著。这些趋势促使时尚行业中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实施以技术融合为主导的战略升级,结合以数字化建模为中心的现代设计模式,引入以工业机器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柔性化生产装备,完成时尚行业中传统纺织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纺机装备在世界时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劳动环境、薪资待遇问题,纺织服装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工难”、用工成本高的问题。[3]因此,提高纺机装备的效率,成为企业的必然要求,以工业机器人为主要作业力量的柔性制造设备势必在时尚纺织服装产业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企业对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但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却相对滞后。

在此背景下,优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纺织服装智能技术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宁波周边产业急需的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需解决的问题

2019年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指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加快培养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把学历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即“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

2.1    缺乏技能证书导向,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在“职教20条”发布前,职业教育领域采用的是“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新兴专业,在双证书制度下并未有与之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5],学生不得不考取中级电工证、电工上岗证、CAD证等相近专业证书,这导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专业课程的设置随之有所偏重。1+X证书制度作为高校育人的新模式,弥补了双证书制度下的短板,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内容融入度低,课证融通基础薄弱,从双证书制度过渡至1+X证书制度的难度较大。

2.2    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教材更新速度慢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的前提。1+X证书融入了当前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与企业实践生产岗位技能紧密联系。这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了解专业教学标准,需要深入学习职业等级标准,需要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在教学中做到“两标准”有机融合。

虽然各高职院校购置了1+X考证设备,但与之配套的教材尚未及时更新。1+X证书内容是针对企业实际生产岗位技能设置的,目前教学中采用的传统教材,其内容与企业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达不到1+X证书考核所要求的职业标准。

2.3    教学实训条件不足,综合利用率低

由于机器人品牌种类繁多,不同厂家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和界面也不同,很难满足1+X等级考证要求的机器人设备数量,实操课需要分组进行练习,学生人均实操时间短,很难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等级证书所要求的技能水平。然而实践类课程结束后,机器人设备绝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设备综合利用率低。

3    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纺织服装生产及装备相关制造业,能够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相关装备的加工装配、调试维护、现场及界面编程、品质管理、纺织服装智能装备设计及工艺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坚持“重技术、强技能、高素质、有潜能”的原则,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驱动力,在现代学徒制下招生即招工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采用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1+X等级证书相契合的课程体系,实现纺織服装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目标。

3.1    建成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双元”育人合作机制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是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高度匹配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按照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要求,借1+X证书试点之东风,依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标准的要求,融合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中级)、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中级)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全力整合课程资源,明确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及岗位所需的基本素质、技能要求,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的职业技能要求,有机融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的课程标准。

依托寧波缝制机械行业协会,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让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当中,探索“双元”育人合作机制,建成校企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下的培养体系。通过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到校任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校企双方的“产学研”交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建实训室、开发教学资源,形成以教师为主的公共基础素质课和职业基础课程体系、以企业工程师为主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校企交替的实训课程体系。

3.2    推进“教师、教法、教材”三教改革

师资的不断成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教法、教材改革的着力点,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专业建设,凸显特色办学的核心之一。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基础工作,按照“四有” 和“六要”的要求,多措并举打造符合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人才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1+X”证书试点,培训学生,先要培训教师,国家将组织“1+X”的师资培训,借此机会,送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去参加工业机器人编程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师资培训,使专业教师知识和技能水平都大幅提高,使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壮大。

(2)鼓励和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智能制造及装备大赛,同时教师也参加职工组智能制造及装备类大赛。通过竞赛指导和自身竞赛,接触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专业技能和本领;同时激励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大赛,提升教学水平。

(3)教研室内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相互开展公开课,优秀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成长。加强与纺织服装产业装备与工艺智能化设计及应用类企业合作,拓宽教师眼界,增长见识,了解新形势、新技术、学生就业情况和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等。

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纺织服装智能技术方向)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做与学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倡导教师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积极推广模块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一轮“1+X”证书试点,形成一批与学生学情相符的专业核心课程自编教材、讲义、在线课程等课程资源,与紧密校企合作企业的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校企“双元”合作教材及实训指导书。

3.3    学赛一体化的实训平台建设

以学生技能和全面素质成长为抓手,建设课内学习、课外竞赛相融合的学赛一体化实训平台。

(1)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学生课内技能学习与课外技能竞赛实践相融通的学赛一体化实训模式。通过课外竞赛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从学分替换、竞赛化技能考核、开放实验室等方面着手,打通全专业课程的时间空间间隔,以技能点培养为主线,搭建符合纺织服装产业装备与工艺智能化设计及应用产业需求的实训培养体系。

(3)按照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中级)、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中级)职业技能标准要求,规划整合现有实验室设备,新购部分实训设备,配合好实践类课程教学。

3.4    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

专业课程除了进行常规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测试外,还应增加增值评价,力求构建多维评价系统。按“理论知识网上测评/技能水平仿赛测评/素质能力多维评价”,力求对学生的考核符合全面、客观、公正的要求。考核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扮演”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模拟考评员。对任务实操实现量化考核指标,对素质能力评价实施“考勤+实操评分表+课后增值评价(教师打分)”多个维度的评价,结合学习通平台的成绩统计功能,系统自动生成学生各项指标得分情况和课程成绩。教师通过成绩统计,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

4    结语

在1+X证书试点工作下,学校紧跟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针对目前开展1+X试点工作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对接职业等级标准,明确1+X新制度下的人才培养和定位,将职业等级技术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建成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建实训室、开发教学资源等方式,探索“双元”育人合作机制。搭建学赛一体化的实训平台,构建课内技能学习与课外技能竞赛相融通的学赛一体化实训模式。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形成一套融入增值评价指标等元素的多维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继征.从变革和重组中寻新机[N].中国纺织报,2021-01-18(003).

[2]王继征.市场春来早 提升正当时[N].中国纺织报,2021-03-08(003).

[3]阎迪.纺织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棉纺织技术,2017,45(09):81-84.

[4]佚名.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 2019(4):4-10.

[5]陈益飞.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5):1-5.

[6]李愿,沈桓宇,董亮,等.基于"1+X"证书制度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应用[J].科技视界,2020,303(09):88-89.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Based on the 1+X Certificate

LIU Fu-guo   GAO Ting-ting   HUANG Cong    LYU Xing-rong

(School of Mechatronics and Rail Transit,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ingbo,Zhejiang 315211,China)

Abstract:Under the 1+X certification system,with the textile machinery industry as the background,the goal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in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in the direction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cking the professional grade standards, and starting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three educations”, training plat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etc.,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 industrial robot 1+X certificate has been explored and practiced.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textile and garmen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猜你喜欢

证书纺织校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少就是多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