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地域分布研究

2022-06-02吴川灵施敏俊

关键词:纺织工业总数报刊

吴川灵 施敏俊

摘 要:本文在检索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地区出版的各个种类的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数量、中国近代有影响的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出版地域,探讨了这些出版史料地域分布的特点。整理与研究表明: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出版地域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以各时期的政治中心居多,从以丝业为主的地区向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地区发展。并根据统计结果从出版史料的角度佐证了上海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和时尚业的中心。

关键词:近代中国;纺织服饰;出版史料;地域分布

中图分类号:TS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2346(2022)01-0053-07

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作为见证近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史、技术史、经济史、教育史、文化史和出版史具有重要意义。近代纺织出版史料包括纺织服饰期刊、纺织服饰报纸、纺织服饰图书等。

已经有一些学者对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进行了研究[1-17]。《中国近代纺织史》[1]是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研究的重要文献,它提供了22种近代纺织服饰报刊和130余种近代纺织服饰图书的信息,是较早论述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文献。而对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出版地域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不多。本文在检索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地区出版的各个种类的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数量、中国近代有影响的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出版地域,探讨了这些出版史料地域分布的特点,并根据统计结果从出版史料的角度佐证了上海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和时尚业的中心。

1    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数量的地域分布

1.1    中国近代纺织图书出版数量

根据统计检索,中国近代纺织图书有1569种。其中上海为669种,占全国出版总数的42.6%;江苏为169种,占总数的10.8%;四川为92种,占总数的5.9%;天津为61种,占总数的3.9%;北京为58种,占总数的3.7%;浙江为57种,占总数的3.6%。[17](图1)可见上海纺织图书的出版数量占全国出版总量的四成多,位居第一;江苏占出版总量一成多的数量;第三至第六位依次为四川、天津、北京和浙江,占出版总量近一成。这些地区的出版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七成。

1.2    中国近代服饰图书出版数量

根据统计结果,中国近代服饰图书为120种。其中上海为83种,占全国出版总数的69.2%;江苏为9种,占总数的7.5%;北京和四川各为5种,各占总数的4.2%;湖南和辽宁各为4种,各占总数的3.3%。由图2可见,上海服饰图书的出版量将近全国出版总量的七成;接着依次为江苏、北京、四川、湖南和辽宁,占出版总量的二成多。这些地区的出版量占全国总量的九成多。

1.3    中国近代纺织报刊出版数量

根据统计结果,中国近代纺织报刊数量为308种。上海有123种,占全国出版总数的39.9%;江苏有48种,占总数的15.6%;浙江有26种,占总数的8.4%;北京、天津、四川各有15种,各占总数的4.9%。由图3可见,上海的出版数量约占全国出版总量的四成;接着依次为江苏、浙江、北京、天津和四川。这些地区的出版量占全国总量的近八成。

1.4    中国近代行业组织出版的纺织报刊数量

中国近代纺织报刊的出版者有行业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学校、报刊社和官方机构。全国近代行业组织出版的纺织服饰报刊总量为38种,其中上海有26种,占全国出版总数的68.4%;江苏有5种,占总数的13.2%;天津有2種,占总数的5.3%;浙江、山东、广西、香港、海外各有1种,各占总数的2.6%。由图4可见,上海的出版数量将近全国出版总量的七成,江苏和天津的数量接近总数的二成。

1.5    中国近代企业出版的纺织报刊数量

中国近代企业出版的纺织报刊总量为73种。其中上海有43种,占全国出版总数的58.9%;天津有8种,占总数的11.0%;山东有6种,占总数的8.2%;江苏和北京各有5种,各占总数的6.8%;湖南、山西各有2种,各占总数的2.7%。由图5可见,上海的出版数量将近全国出版总量的六成;接着依次为天津、山东、江苏、北京,占总数的三成多。

1.6    中国近代学术团体出版的纺织报刊数量

中国近代学术团体出版的纺织报刊总量为25种,其中上海有12种,占全国出版总数的48.0%;山东有3种,占总数的12.0%;北京和海外各有2种,各占总数的8.0%;浙江、江苏、天津、四川、湖北和贵州各有1种,各占总数的4.0%。由图6可见,上海的出版数量将近全国出版总量的五成;接着山东、北京和海外的出版量占了将近总数的三成。

1.7    中国近代学校出版的纺织报刊数量

中国近代学校出版的纺织报刊总量为67种。其中江苏有22种,占全国出版总数的32.8%;浙江有13种,占总数的19.4%;上海有12种,占总数的17.9%;四川有4种,占总数的6.0%;北京、天津和广东各有3种,各占总数的4.5%。由图7可见,江苏的出版数量为全国出版总量的三成多;浙江的出版量也将近总数的二成;接着上海、四川、北京、天津和广东的出版量接近了总数的四成。

1.8    中国近代报刊社出版的纺织报刊数量

中国近代报刊社出版的纺织报刊总量为30种。其中上海有22种,占全国出版总数的73.3%;四川有3种,占总数的10.0%;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海外各有1种,各占总数的3.3%。由图8可见,上海的出版数量占全国出版总量的七成多;四川的出版量也有总数的一成。

1.9    中国近代官方机构出版的纺织报刊数量

中国近代官方机构出版的纺织报刊总量为75种。其中江苏有14种,占全国出版总数的18.7%;浙江和广东各有10种,各占总数的13.3%;上海有8种,占总数的10.7%;四川有7种,占总数的9.3%;陕西有6种,占总数的8.0%。由图9可见,江苏的出版量接近总数的二成;浙江和广东的数量也接近总数的七分之一。上述前6个地区的出版数量占了总数的七成多。

1.10    中国近代服饰报刊出版数量

在中国近代服饰报刊出版方面,根据检索得到21种服饰报刊,内容范围涉及服装、时装表演和编结等。这些服饰报刊由学术组织、报刊社、企业,或者行业组织出版的。出版地全部在上海。

1.11    中国近代纺织报纸出版数量

在中国近代纺织报纸出版方面,根据检索得到6种纺织报纸,即《纺织时报》《棉市周报》《纱布公报》《纺织新闻》《纱布日报》和《纺织快讯》。出版地均在上海。

2    中国近代有影响的纺织服饰出版史料

在众多的纺织服饰出版史料中,有一些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以下根据出版年代的先后分别述之。

2.1    中国近代第一种纺织工业图书

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于1891年在上海出版了《纺织机器图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机器纺织工业中文图书,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纺织出版的序幕。该书介绍了轧花机器、纺纱机器、织布机器的配置使用和经济核算等,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翻译。

2.2    中国近代第一种蚕业期刊及学校出版的纺织期刊

武昌农务学堂于1904年在武汉出版了《蚕学月报》,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蚕业期刊,也是第一种学校出版的纺织期刊,刊物由赵叔彝主编。

2.3    中国近代第一种学术团体出版的纺织期刊

浙江农工研究会于1906年在杭州出版了《柞蚕杂志》,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学术团体出版的纺织期刊。浙江农工研究会由浙江巡抚增韫设立,杭辛斋为会长。该刊专题介绍柞树种植和柞蚕饲养知识,有柞树介绍、柞蚕介绍和柞蚕知识问答等内容。

2.4    中国近代第一种行业组织出版的纺织期刊

中国蚕丝业会于1909年在东京出版了《中国蚕丝业会报》,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行业组织出版的纺织期刊。该刊内容主要论述中外蚕业形势,介绍有关蚕业各项科学知识和实验成绩报告等。首期还刊有杭州知府林启及其创办的浙江蚕学馆的照片等。

2.5    中国近代第一种服饰图书

中华国货维持会于1912年在上海出版了《中华民国服制图》,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服饰图书。该书为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决服制,大总统按照约法第三十二条以命令的形式于民国元年十月初三公布。全文共有3章,分别是男子礼服、女子礼服和附则。

2.6    中国近代第一种纺织工业期刊

华商纱厂联合会于1919年在上海出版了《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纺织工业期刊。刊物主要登载与纱厂有关的纺织方面的研究文章和消息。自1931年第9卷起改为半年刊,刊名也改成《华商纱厂联合会半年刊》。

2.7    中国近代第一种棉业期刊

华商纱厂联合会于1919年在上海出版了《棉产调查报告》,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棉业期刊。刊物是依据华商纱厂联合会派赴各省棉产调查员的报告编制而成,后来更名为《中国棉产统計》。

2.8    中国近代第一种由国人编著的纺织科技图书

华商纱厂联合会于1920年在上海出版了由朱仙舫编著的《理论实用纺绩学(前编)》,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由国人编著的纺织科技图书。图书介绍了棉花的性质、纺织工程顺序、轧花机、开棉机、梳棉机等内容。

2.9    中国近代第一份纺织报纸

华商纱厂联合会于1923年在上海出版了《纺织时报》,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纺织报纸。刊载内容主要有棉纺业要闻、棉市行情、棉花进出口统计资料、国内外电讯等,同时还报导国内纺织业会议,国外纺织业生产与贸易概况等。

2.10    中国近代第一种企业出版的纺织期刊

恒丰纺织新局于1924年在上海出版了《恒丰周刊》,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企业出版的纺织期刊。刊物主要论述改良棉纺织技术,制定各部门工作法,管理纱厂,训练工人,改进生产工艺等。

2.11    中国近代第一种服饰期刊

上海新妆研究社于1926年在上海出版了《新妆特刊》,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服饰期刊。刊物介绍不同季节妇女服装穿着面貌,包括时装设计原理、加工方法、成品样式等方面内容,有一系列照片和组图。

2.12    中国近代第一份服饰报纸副刊

《时事新报》于1932年在上海出版了副刊《时装周刊》,这是中国近代版第一张服饰报纸副刊。由颂和、逸文合编。

2.13    中国近代第一种印染期刊

上海印染股份有限公司于1932年在上海出版了《拂晓月刊》,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印染期刊。刊物提倡国货,研究印染工艺,介绍织物印花历史,刊登有关色彩鉴赏力和染色用水等方面的文章。

3    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地域分布的特点

3.1    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

中國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统计数据显示,出版地大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广东等地。具体到城市,有上海、无锡、杭州、宁波、天津、青岛、广州等。这些城市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以纺织品贸易比较频繁,纺织服饰业比较兴盛。

3.2    以各时期的政治中心居多

统计数据还显示,北京、江苏、四川等中国近代各时期政治中心的出版物居多。具体到城市,包括北平、南京和重庆。北平是清王朝和北洋政府的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人文底蕴深厚。南京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和抗战后的所在地,民国时期主要的政治中心。重庆是抗战时的陪都,当时大批机构迁于此地,是抗战时政治中心。这些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集聚了大批资源,出版业也相应地比较发达。

3.3    从以丝业为主的地区向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地区发展

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早期主要集中在以丝业为主的地区,如浙江、广东等地,史料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蚕桑等纺织原料方面。随着机器纺织工业的兴起,史料的出版地区逐渐向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地区发展,如上海、江苏、天津、山东等地,史料内容也从棉花等纺织原料向棉纺织技术和管理方面发展。丝业和棉业撑起了我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大半壁江山。

4    从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看上海建设国际时尚中心的历史底蕴

4.1    上海曾经是近代中国的纺织工业和时尚业中心

由上述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整理来看,上海在诸多方面占据全国领先地位,具有多个“居首位”的领域,并有多个“第一种”的出版物。表现在数量上,在图书方面,上海在中国近代纺织图书、服饰图书出版数量上居首位;在报刊方面,上海在中国近代纺织报刊出版数量上、行业组织出版的、企业出版的、学术团体出版的、报刊社出版的纺织报刊数量上均居首位。另外,上海在中国近代纺织报纸和服饰报刊出版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表现在质量上,在上海出版的纺织服饰出版物中,有中国近代第一种纺织工业图书,第一种服饰图书,第一种纺织工业期刊,第一种棉业期刊,第一种由国人编著的纺织科技图书,第一份纺织报纸,第一种企业出版的纺织期刊,第一种服饰期刊,第一份服饰报纸副刊,第一种印染期刊。

由以上众多“居首位”和“第一种”情况来分析。第一,上海在中国近代纺织图书和纺织报刊的数量上均为第一,且有明显优势,说明上海在中国近代纺织业的总体地位是突出的;第二,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报刊出版量居首位,出版有纺织工业图书和期刊、纺织报纸、棉业期刊、印染期刊,说明上海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尤其是棉纺织工业中的地位是领先的;第三,学术团体的报刊出版量居首位,说明中国近代纺织的学术中心在上海;第四,上海在中国近代服饰报刊出版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说明上海是中国近代时尚业(服饰在其中占据重要部分)的集聚地。

综上所述,我们从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整理,可以佐证上海曾经是近代中国的纺织工业和时尚业的中心。当然,在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中,上海不居首位的方面也是有的。从出版内容来说,是纺织原料之一的蚕丝;从出版机构来说,是学校和官方机构。中国早期的蚕业学校分布在浙江、湖北、江苏等地,官方机构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

4.2    上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曾经是纺织工业的中心

在中国近代,上海纺织工业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中心。最高峰时,上海市的棉纺锭数占全国棉纺锭总数515.7万锭的47.23%,号称“半壁江山”。至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纺织工业一直是上海的第一支柱,产值和利润一度为上海市工业的1/3和1/4[18]。

在教育方面。1951年,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中国纺织工学院、文绮染织专科学校、诚孚纺织专科学校、交通大学纺织系、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合并组建华东纺织工学院;1952年,南通学院纺织科、中南纺织专科学校、四川乐山技艺专科学校印染班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1953年,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华东交通专科学校机械科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1956年,青岛工学院纺织系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这样,华东纺织工学院(后改名为中国纺织大学,现为东华大学)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高等学校,也填补了中国近代纺织教育中心不在上海的缺陷。

4.3    上海建设国际时尚中心需要传承上海时尚传统,讲好上海时尚故事

纺织服饰于上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如今上海要建设国际时尚中心,要继法国巴黎、美国纽约、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之后成为世界时尚之都,需要有丰富翔实的史料来彰显其渊源和传统,为其做铺垫和支撑,需要传承好上海时尚传统,用百年时尚历史讲好上海故事。

(1)以丰富翔实的近代纺织服饰史料(包括出版史料)来彰显其渊源和传统。在上海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中,留下了丰富的纺织服饰史料,其中也包括纺织服饰出版史料。这些出版史料包括100多种报刊和近600种图书。史料全方位记录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纺织科技的进步、纺织贸易的兴衰、纺织教育的发展等,是研究中国近代纺织技术史、经济史、文化史、教育史和出版史的一手文献。史料为我们全面了解上海近代纺织史提供了帮助,也彰显了上海引领中国纺织服饰业的渊源和传统。

(2)以由纺织厂改造而成的创意园区等实景来展示其内涵和外延。在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变的过程中,一些纺织企业的厂房被改建成了博物馆、设计中心、创意园区等。如上海纺织博物馆处于原申新纺织第九厂的旧址,M50创意园位于原信和纱厂旧址,半岛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坐落于原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的旧址。在这些实景中,有文字记录它们的前世今生。旧时的纺织工厂,如今向艺术、时尚和创意转型。厂房被保留,成为具有历史感的时尚地标。

(3)以民族品牌的歷史来讲述上海时尚故事。在上海100多年的近代工业化进程中,诞生了许多民族品牌,其中很多是纺织服饰品牌。这些品牌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故事,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是难得的宝贵资源。从这些老品牌、老商标中,我们可以寻觅到民族品牌的成长足迹,感受到几十年前乃至100年前的独特魅力,进而思考如何传承老品牌的文化优势,以老品牌的集聚度和影响度来渲染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

(4)以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力量来助力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建设。在学校方面,上海有全国最大的以纺织服饰为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东华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有纺织服装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也有时尚设计学院。在科研机构方面,有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包含上海市服装研究所、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上海市色织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在博物馆方面,有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这些机构具有教育和科研特色,具有人才集聚特点。发挥优势,起到时尚智库的作用,助力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中国近代纺织史:上卷[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250.

[2]吴川灵.我国纺织期刊的发展[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1990, 16(5):246-251.

[3]曹振宇.我国近代纺织期刊的创办及意义[J].新闻爱好者, 2009(14):122-123.

[4]李强,张雷,赵金龙,等.解放前刊发的中国纺织类期刊的整理[J].服饰导刊, 2017, 6(3):14-21.

[5]吴川灵.中国近代纺织期刊统计分析及其研究意义[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4(3): 453-461.

[6]韩敏,李强.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纺织类期刊的宏观研究[J].丝绸,2020,35(9):102-107.

[7]陈耀廷.三四十年代国内纺织期刊分析[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3,19(3):92-94.

[8]吴川灵.中国近代学校出版的纺织期刊评述[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54-59.

[9]吴川灵.中国近代行业组织与企业出版的纺织期刊评述[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49-55.

[10]吴川灵.中国近代学术团体出版的纺织期刊评述[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3):106-110.

[11]陈耀廷.《纺织周刊》特点初析[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9,15(3):91-94.

[12]肖爱丽,杨小明.《申报》有关我国近代纺织业的史料发掘[J].理论探索,2012(2):81-85.

[13]苏轩,杨小明.论《纺织之友》的几点历史意义[J].丝绸,2014,51(12):64-71.

[14]刘盼红.《纺织时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20-37.

[15]高潜.《染织纺周刊》与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纺织行业[D].上海:东华大学,2019:11-15.

[16]王仰旭.《纺织周刊》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9:33-47.

[17]施敏俊,吴川灵.中国近代纺织图书统计与分析[J].丝绸,2020,35(9):96-101.

[18]《上海市志.贩闹稻怼繁嘧胧?上海纺织工业一百五十年:1861~2010年大事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22-68.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Publications in Modern China

WU Chuan-Ling   SHI Min-Jun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retrieval and sort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umber of various kinds of Chinese modern textile and clothing publications published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publishing regions of influential textile and clothing publications in modern China,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public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blishing areas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publications in modern China were mainly the developed coastal areas,mostly the political centers in each period,and developed from the silk industry area to the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area.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it is proved that Shanghai was the center of textile and fashion industry in moder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ations.

Key words: modern China;textile and clothing;publication;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猜你喜欢

纺织工业总数报刊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2017年“少儿报刊阅读季”启动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37个纺织机械类项目入选中纺联2015项目计划
绿色环保型纺织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月度报表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