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远的镇远

2022-06-02唐红生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石屏古城码头

唐红生

汽车在崇山峻岭中奔驰,下高速后拐过几道弯即见到镇远古城,掩映在山水间。镇远位于贵州东部武陵山区,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临河风光

到达时是中午,我们选择了一家临河餐馆用餐,点上几道土菜。酸汤鱼一定得吃。酸汤鱼中有红辣椒、西红柿,汤色泛红,啜上一口,酸中带辣,鲜美爽口。我边吃边看看窗外的景致,十分惬意。

午饭后,徜徉在岸边,春风柔和,阳光明媚,云朵像一对对浪漫恋人在湛蓝的天空中悠闲地散步。一条不宽不窄的河穿城而过,楼阁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吊脚楼、花窗格、马头墙,一一倒映在水中,那么清晰。粗壮的柳树一身绿装,歪斜在岸边,以水为镜,梳理长长的秀发,偶尔轻点一下水面,波纹微微荡漾开去,宛如一张笑不露齿的脸。群山逶迤,像位结实的汉子;河水S形身段,像位温婉的女子。山水相依,刚柔并济,动静相宜,似在演绎亘古不变的爱情,唱着一首不老的情歌。

站在大桥上,桥下的河叫舞阳河,发源于瓮安山区,汇入长江支流沅江。南岸是恢复的卫城,北岸才是旧府城。至北岸,桥头边竖着一座石牌坊,上书“石屏巨镇”。古城背依的山叫石屏山,“石屏巨镇”由此而来。抬眼望去,只见鳞次栉比的楼群后方,山势刀劈斧削、刚劲雄奇,绵延数公里,连成一道屏障,直冲霄汉,犹如一扇天然画屏衬着古城。而镇远得名于南宋,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沿用至今。

古街深巷

石板路油光润泽,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服装、首饰、刺绣等充满苗家风情的店铺尤为吸引我。一曲芦笙响起,悠扬入耳,情意绵绵。

一步步走进腹地,恍若穿越千年时光,听到从遥远岁月走来的足音,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条条巷子通往深处,探头一望,青砖墙上挂满红红的灯笼,既古色古香,又喜庆热烈。级级台阶,爬坡上坎,曲径通幽,其间不知隐藏多少故事。

随意走进一条幽深的古巷,雕梁画栋的门窗、斜伸而出的檐廊、明朗素雅的马头墙,连同苍翠的老树、爬墙的藤蔓,无不古意盎然,透着岁月的幽光。老宅随地势抬升,高墙宅院挨挨挤挤。以为走到尽头,一个转弯又是一条巷道。无论深宅大院或寻常人家,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均工艺精美,也多了一份沾染时光的美。“全家大院”“陆家民宅”“上官民宅”,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透出古城独特的韵味,见证了曾经的花开花落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古巷有十来条,过去都是做买卖的。最出名的街巷有六条,编成顺口溜一直流传至今:头牌一枝花,二牌盖过它,三牌金果铺,四牌油炸粑,五牌开马店,六牌卖豆渣。从中可以想象当时的繁华和十足的烟火气。正如古诗赞曰:“飞檐流韵墨如黛,曲水涵清影似纱。柳巷依稀羁客梦,因缘乘醉枕烟霞。”

一巷口立有牌坊,上面刻有“四方井巷”,字體灵动飘逸。牌楼大门并不是正对着后面的巷子,而是错开的。巷子两旁的民居别具特色,大门不与小巷平行或垂直,斜斜地对着巷道,这便是所谓的“歪门邪道”。据介绍,这是风水需要,财富藏而不露。

四方井巷因巷内有口四方井而得名,而四方井恰如其名,井口呈四方形,始建于宋元时期。井栏用长条青石砌成,井绳勒凹处光洁圆滑,可见年代久远。井沿下有一石穴,一泓清冽的泉水从石穴汩汩流入井中,从未干涸,泉水源自石屏山深处岩层。几条金鱼在水中游弋,据说井自使用后一直有养鱼的传统,名为“投鱼看信”,目的是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禹门码头

码头是光阴的拓片,刻录着老城的记忆,也最能唤醒缕缕离愁。镇远古城码头众多,禹门码头、冲子口码头、米码头、天后宫码头……遥想当年,此地商贾云集、舟楫辐辏。禹门码头有点特别,立了一座四柱牌坊,顶上坐着望天犼,柱身雕满了二龙戏珠和祥云图案。牌坊上有鎏金“禹门”二字,二字两侧分别题有“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这出自《神童诗》,诗的后一句是“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如此一来,码头的功能就明了了,原来码头是为科举士子而建,有美好的寓意。

禹门码头后面有一座二层带檐廊的老楼,屋顶上面是徽式马头墙,下半部分却是单檐歇山顶,还有砖砌的假山花,山花上又开个圆窗,很是特别。十年寒窗苦,一朝中功名。多少学子进京赶考,只有极少数人春风得意,返乡时在此登岸。那扇圆窗像只眼睛,见到了太多的落寞和辛酸。如今,这里已是游客登舟赏景之处,一切离愁别绪、悲欢离合都湮没在游人的欢笑中。

祝圣桥

远远望见一座石拱桥横跨在河面上,此桥历经600多年,原名舞溪桥。清初,为庆祝康熙皇帝寿辰,镇远人将桥更名为祝圣桥。桥看似平凡,却不同寻常,桥墩是明代的,桥身是清代的。因为山洪,桥数次被毁,建造周期200多年。

走上石桥,桥面的石板凹凸不平,沧桑古朴,如一排纽扣,把两岸紧紧地连在一起,也连缀着古城的过往。一座阁矗立在东起第三孔与第四孔之间的桥面上,三层三檐八角攒尖顶,翘檐斗拱,造型优雅。这是清光绪四年(1878)镇远知府汪炳敖主持修建的魁星阁,希望学子们魁星点斗,金榜题名。魁星阁建成后,镇远果真文运昌盛,人才辈出。柱子上有副汪炳敖题写的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说的是在这条古驿道上,缅甸的象队驮着货物由此桥入湘,可见此处地理位置之重要。

倚在桥栏上环顾四周,河水似碧玉、似绸缎,绿得醒目,绿得纯粹。眺望对岸的青龙洞,郁郁葱葱的林间,寺庙殿宇,重檐飞阁,或依崖傍洞,或贴壁凌空,楼洞相连。碧水从山脚静静流过,山之俊秀、水之清丽,相得益彰。

夕阳渐渐沉下山去,落日余晖映红了半个天空,把河水染成金色,把拂堤烟柳镀成了金柳。游船悠悠划过,搅得水波闪动金子般光亮。船上的人看着景,想必是闲适、安逸;我看着船上的人,心中是悠然、恬静。

夜幕徐徐降临,灯次第点亮,一切朦胧起来,浓妆艳抹的镇远愈加幽远。我沉醉其间,直到同伴提醒,才登舟赏夜景。

猜你喜欢

石屏古城码头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彝族剪纸刺绣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乌铜走银工艺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石屏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
翘街古城
将数学教学由知识层面引向探究欲望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