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巩大战”看舆论之效
2022-06-02Amber
Amber
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冯巩大战”吗?“冯”是前男足队长冯潇霆,“巩”是相声演员巩汉林。双方在社交媒体上的“大战”,掀起了文体界的“血雨腥风”。
对战第一回合,巩汉林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在采访中呼吁对劳动模范表彰制度进行改革,并列举“某足球队队员年收入上千万没见进球”做反衬;很快,冯潇霆在社交媒体与网友互动时暗讽巩汉林,这一话题迅速“沸腾”起来。
第二回合,巩汉林通过一段相声回应冯潇霆:“我是不懂足球,但是我会看比分。”冯潇霆又洋洋洒洒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文章叫屈:“批评和指责很容易,认识自己很难,中国足球要提升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键盘侠。”“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更好的角度,去报道和挖掘故事,用更敏锐的正能量去探索和思考我们的足球呢?”这篇长文把争论推向高潮。网友们几乎是一边倒支持巩汉林,许多足球圈人士则指责巩汉林“蹭”流量,在社交媒体上发起“请支持低谷中的中国足球”“嘲讽男足也要有底线”等话题......
在这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舆论硝烟中,你能清晰地辨别争议背后的实质吗?其实,无论是冯潇霆的个人辩白,还是足球圈人士发起的话题,都直指一个问题——希望民众和媒体为他们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帮助他们走出低谷。那么,舆论环境对个人或行业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本期话题热搜,让我们一起来思辨一二。
活动探究一
批评、调侃或嘲讽意味着不支持吗?
1当两方争议不断,難辨是非时,我们应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来讨论这个话题。通过明晰他们的个人身份、行业特点,看清各自的出发点,就能更理性地看待问题。
2理性审视这场争议双方的举动。
通过对双方身份、行业特点的思考,你能清晰地看待这一争议了吗?现在,对“外界的批评、调侃或嘲讽是否意味着对中国足球的不支持”,你有自己的结论了吗?
笔记区:有媒体评论,“竞技体育,‘菜’是原罪”,这正是基于竞技体育的特点做出的评判。而相声演员可以调侃足球界种种现象,以此作为创作素材,是因为相声本就是扎根民间、取材生活,只要取材真实、无人身攻击,就没有不妥之处。同样,尽管足球运动员的辩白内容既有不严谨之处,也有情绪化的一面,但他们依旧有为自己发声、辩白的权力。没有一方是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冯巩大战”里的双方看似针锋相对,其背后的目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希望中国足球尽快走出低谷,为广大球迷重新带来快乐。因此,我们也不该夸大双方的分歧,用看热闹的心态看待这场争论。说到底,我们都希望看到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那一天。
活动探究二
从这场争议的迷雾中走出,我们再来深入思考:既然双方都站在各自的立场发声,为什么在足球界人士回应后,会引起网友更强烈的反感并掀起一场全民讨论?在民众的争议与不满中,中国男足又该如何破局?而一个人或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
1查阅心理学资料,理解人们在面对失败、批评时的心理反应。
1自我服务归因偏差:“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其他现象”是人们最强有力的偏见之一。
选自[美国]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版)》
2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富挑战性而又证据确凿的结论之一是关于自我服务归因的效力,即个体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知觉。曾有研究者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让老师给成绩较差的学生们两种相反的反馈:鼓励学生以及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表现,最后的结果是期末考试时被鼓励的学生反而更差,所有人都不及格。这种为了提高自尊心获得的虚假反馈更容易使人放松警惕,放弃努力。
选自[美国]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版)》
笔记区:心理学已有很多实验证明,人们往往乐于接受成功的荣誉,并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更喜欢把失败归咎于诸如“运气不佳”“问题本身就无法解决”等外部因素。此乃人之为人的本性。足球界人士在遭到外界强烈的抨击和批评时,呼吁大家给予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从更好的角度,去报道和挖掘故事,用更敏锐的正能量去探索和思考足球”,或许正是这个心理学现象的明证。这一自我服务归因偏差自然引起网友更强烈的舆论反弹。
2查阅名家论著,看名家如何阐释这一问题。
盖生而强者,滥用其强,不戒于种种嗜欲,以渐戕贼其身,自谓天生好身手,得此已足,尚待锻炼,故至强者或终转为至弱。至于弱者,则恒自悯其身之不全,而惧其生之不永,兢业自持。于消极方面,则深戒嗜欲,不敢使有损失;于积极方面,则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遂变而为强矣。故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笔记区: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环境的确是有影响因素的。来自外界的褒贬舆论可以被总结为“情境”,这种情境会强烈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但是不要忘记一个事实:我们不是一株虚弱的小草,而是可以行动、改变、有意识的人类。正如“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我们也可以通过行动去影响和改变环境。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取决于球迷的看法,而取决于足球人自己如何正确认识中国足球。用成绩与实力,用表现、状态、汗水和努力获得网友们的尊重。同理,任何一个个体或行业的发展,都不取决于舆论环境的好坏,而在于自身的实力。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真正强大起来,才能挺起脊梁,避免陷入口舌之争。
成果构筑
通过前两轮活动探究,相信你收获颇丰。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进行写作,不少于600字。
提示:你可以选择这些话题:“如何理性发声”“如何正确面对失败和批评”“发展的驱动力”等。
强者出于锤炼,弱者毁于懈怠
文/若言
人之初生,有天资卓越者,亦有命运多舛者。生而强者未必常强,生而弱者未必常弱。弱者策驽砺钝可以为强,强者骄奢淫逸可以为弱,故曰:“强者出于锤炼,弱者毁于懈怠。”
正所谓:“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强与弱之间的转化,不仅表现在身体上,更反映在精神上。
由弱者变为强者,需要的是毅力,需要的是承受。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拿破仑出生的科西嘉岛本来不是法国的领土,在法国军校学习的拿破仑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排斥,再加上天生矮小的个子,他经常被嘲笑。他却能在逆境中成长,在别的同学挥霍时光的日子里,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最终成为“欧洲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由此可见,有的人生而弱小,却能用自己后天的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被命运女神眷顾呢?
然而,有的人被自身天生的优势蒙蔽了双眼,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最终由强者沦落为弱者。三国时的袁绍和吕布,一个是四世三公,可谓是出生在了社会的顶端;一个是武功盖世的豪杰,万人敬仰。这二人都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长处,可是他们却都败在了曹操手下,难道是因为曹操天生就比这二人强吗?当然不是,是因为袁绍优柔寡断,没有自己的主见。而吕布则过于有主见,刚愎自用,听不进陈宫的意见,所以二人最后都成了曹操的垫脚石。因此,即使是至强之人,如果不能审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也只能沦为失败者。
并非所有天生强者都不思进取,有些人天赋异禀却又勤学苦练。《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石头缝中出生的猴子,从一开始就立于花果山的顶端,被众猴尊为“美猴王”,但他的志向却并非在这一山做一猴王。于是他跨越千山万水拜师学艺,练得长生不老,后又经历各种磨炼,终成“斗战胜佛”。这其中少不了痛苦与辛劳,但他都一一承受。风雨之后,他见到的是美丽的彩虹。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无论弱者强者,都需要磨炼自身,完善自我,方能由弱变强,强中更强,成就更好的自己。
“强者出于锤炼,弱者毁于懈怠。”生活的道理至真至纯,你领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