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故乡月
2022-06-02马忠
马忠
“圆圆的,圆圆的,月亮的脸……”依然是孟庭苇的歌声。
每个人都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夜深人静时,卸下一天的紧张,我喜欢在窗前灯下,走进诗山词海,咏读墨香芳醇的月亮。
“归路月黄昏”是淡妆宜人的黄昏月,“子规枝上月三更”是孤独清寒的深夜月,“西山落月照柴扉”是冷肌冰肤的拂晓月;“明月隐高树”是腼腆羞涩的月,“明月松间照”是野趣袭人的月,“月出惊山鸟”是顽皮活泼的月;“春月夜啼鸦”是玲珑精美的春夜月,“月钩初上紫薇花”是苗条端庄的夏夜月,“登舟望秋月”是露重气爽的秋夜月;“明月出天山”是粗犷豪气的北疆月,“明月游东湖”是秀美可人的南国月,“戍楼刁斗催落月”是凝重苍凉的边陲月……
所有这些月,都比不上湖水一样清澈透明的故乡月。故乡月从山的那边慢慢地升起,皎洁的月光照耀着青翠的树林,给树梢镀上了一层白银,银光透过树叶,斑斑驳驳地错落在山坡上,形成一个自然舞台。小松鼠蹦蹦跳跳,小昆虫奏響了小夜曲。草尖,禾苗的叶尖都挂起一颗晶莹的露珠,都缀着沉甸甸的故乡月。几家的窗口射出灯光,与故乡月相呼相应。
故乡月在记忆里,是妈妈轻盈的摇篮曲和洁白的童话;故乡月在梦中,是生长着希望的田野和田野上那座静谧的小瓦房。故乡月呵,悄悄收藏起我的童年往事,让我时时回想起如今已十分遥远的中秋之夜,想起疼我爱我的外婆。
那时,外婆是常年和我们住在一起的,而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尽管我能吃到很多其他同龄孩子吃不到甚至想不到的好东西,但是当时生活水平毕竟普遍较低,所以我依然馋,依然眼巴巴地盼望中秋。
好不容易盼到中秋,也终于捱到太阳落山了。我开始欢天喜地地和外婆一起搬茶几、板凳,摆茶具、月饼。当这一切准备妥当后,我总会发现明月和我一样笑得灿烂如霞,而四溢的温馨和快乐撒满庭院,撒遍全身,连空气中都充盈着惬意的音符。爸爸、妈妈和哥哥边品茶边聊天,我和外婆坐在一起吃月饼。那时只有苏式月饼,皮有很多层,薄而脆。外婆说她最喜欢吃月饼皮。我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许我将月饼皮全部剥给外婆,也不明白哥哥为什么瞪着我有些愠色。更不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千里寄相思”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是喜欢被柔柔的月色拥围着,喜欢那种人月相融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外婆为什么喜欢嚼着那无味的月饼皮。同样是许多年以后,当外婆远在千里之外,我和哥哥远走他乡,我也才真正理解并开始“思故乡”“寄相思”“但愿人长久”……
月又圆了,外婆却带着她那慈祥的笑容离开了我们。或许,重归故里真是一个难圆的梦,但重温皎洁月光下那些爱的故事,外婆就永远地活在我的心中!
今夜,在熟悉的歌声中,一轮明月从我铺开的稿纸上升起!21015ACB-A0B3-4EAA-9DCE-943C4D39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