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2022-06-02顾明皓唐冰冰

现代企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技型产学研成果

顾明皓 唐冰冰

科技型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代表力量。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实践,提出“围绕需求动态制定长期技术发展规划、融合发展产品研发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培育以人才为本的创新型文化环境和管理模式”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发展模式。

一、在科技型企业内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技术创新体系是指推动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关系网络以及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在当前国家层面提出构建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的大战略下,技术创新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近十年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情况,提出“以企业需求为方向、以成果转化为标准、以协同平台为载体、以创新基因为内核”为发展要点的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二、科技型企业在推进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推进与外部政经环境、政府规划与财政支持、其它科研机构协同、基础设置配套、创新文化氛围等因素直接相关。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就显著,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整体上仍存在创新战略和规划不足、创新效率不高、创新聚合效应未显现、创新环境不理想等问题。

1.创新战略定位不清晰,顶层规划不足。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体系并初步运行,但顶层设计不够全面系统,创新政策法律的统一性、协调性、全局性也欠佳。受此影响,国内科技型企业普遍缺乏整体战略思考和顶层技术规划,导致长期技术发展路径不清晰,抵御外部变化的抗风险能力不足。部分企业通过仿制或技术引进等手段取得短期成功后,并没有真正认清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最终限于技术瓶颈而发展停滞。

2.创新投入与产出比失衡,创新效率不高。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共同努力,持续增加科研经费和硬件投入,但巨量投入并未产出相匹配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创新投入与产出失衡严重。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三点:首先,前期规划不到位,所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社会经济需求脱节,相关成果无法转化;其次,创新资源被分散使用,未形成集群效应,导致重大创新难题无法全面突破;再其次,已有成果往往因知识产权、行业壁垒等因素无法突破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3.创新聚合效应未显现,创新链未打通。虽然近年来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总数和硬件能力均快速提升,但我国科研经费总量、顶尖科研人才和科研人员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中国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平均为1.01%,而日本在2009年就达到3.96%,美国在2008年达到3.35%,我国技术创新整体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 。在整体水平不足的同时,因经费渠道多元、科研力量分散、内部竞争消耗等原因,科研资源在“摊薄饼”的同时又要“撒芝麻盐”,研发的成果很难有效整合,更无法直接形成产业化。

4.整体创新环境不理想,创新文化不浓。创新环境主要是指科技创新相关的创新文化、政策法规、宏观经济状况、创新激励机制等。就科技型企业而言,构建并形成氛围浓厚的创新环境,是确保企业能源源不断产生创新成果的前提。整体上,国内科技型企业尚未建立较为理想的创新环境。具体表现为:首先,企业对创新活动重视不足,创新整体氛围淡薄;其次,企业内缺乏可执行的制度措施,或制度僵硬而打击创新积极性;再其次,企业内激励机制和保障手段不到位,导致员工不愿投入创新活动。

三、在科技型企业内开展技术创新的实施要点

1.制定技术发展规划,明确需求和攻关方向。为保持长期技术竞争力,科技型企业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需要,制定企业自身的技术发展规划,有序开展重点技术攻关和研究。技术发展规划制定中需注意四点:首先,制定规划需找准需求方向:综合考虑企业长远发展需求和当前水平,系统梳理可行的技术路径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其次,制定规划需兼顾近期长期:规划需综合考虑近期目标(1年~3年)与长期目标(5 年或更长);再其次,制定规划需动态滚动更新:规划制定后定期组织更新,确保规划方案始终最优;最后,制定规划需配套落实计划:在保持规划权威性的同时,需单独制定更为细化的专题计划并协调所需资源。

2.聚力产品研发体系建设,促进成果及时转化。产品研发体系是科技型企业自身实力的核心代表,是科技型企业生死成败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但产品研发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过程曲折的长期工作,研发体系中核心要素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而上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 。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建议采取产品研发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融合发展的模式,并将是否纳入研发体系作为成果转化成功的首要判别标准,从根本上打通“技术需求-技术创新-成果驗证-成果转化(纳入研发体系)-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全链条,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体系的同步发展。

3.联合外部优势资源,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开展产学研合作并进一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已成为各方认可的发展模式。建议行业内处于核心地位的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协作力度,努力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并力争达成如下目标:首先,以企业需求为研究方向,邀请各方共同参与制定企业技术发展规划,与政府产业规划、高校学科建设协同考虑,打造“一张规划蓝图”;其次,以企业应用为考核标准,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并在指标设定及考核验证方面提供支撑,打通成果转化渠道;再其次,以企业资源为服务目标,企业主动挖掘政府的政策资源、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力与硬件资源,借助外部资源并为企业所用。

4.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培育持续创新文化。企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是员工安心开展创新活动的保证。创新型文化环境的培育必须以崇尚创新为核心价值观,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员工的行动准则。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创新基因,尝试探索并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价值观体系,并进而形成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和全员创新的文化环境。创新文化环境的培育需要企业在经营层面不断尝试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尤其在管理制度层面,可以尝试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创新项目或创新活动,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予以奖励,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5.构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识别持续改进机会。企业创新能力是指以企业为活动主体,充分整合人才、知识、技术、文化、组织、制度、政策等资源,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分析若干影响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可以建立一套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识别改进机会。为进一步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机理分析,尝试初步设定三级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以期在持续积累数据并建立统计模型后开展更进一步地量化评估。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架构可以设定三个一级指标: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支撑。一级指标中,创新投入下设创新资源投入和创新人力投入两个二级指标;创新产出下设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个二级指标;创新支撑下设资金支撑、制度支撑和激励支撑三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分设自筹经费内部支出、自筹经费外部支出、协同平台配套投入、技术人员全时当量、平均技能等级水平、专家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国家科技奖项数量、产品销售收入、技术转让收入、企业总人数、政府资金支持、政府补贴优惠、技术改造经费投入、学术会议参与人次、参与创新人员占比和人均创新奖励额度共十八个三级指标。

四、结语

创新是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迈向新时代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实践,提出“围绕需求动态制定长期技术发展规划、融合发展产品研发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培育以人才为本的创新型文化环境和管理模式”的科技型企业创新管理体系发展模式,以期通过持续的管理模式探索,促进科技型企业整体技术实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科技型产学研成果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