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写作思维训练的趣味设计例谈

2022-06-02张鹏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5期
关键词:写作思维训练

[摘   要]写作思维训练能够从写作的动力源头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而掌握写作思维的基本运作方法。从感受意识的流动,到引导意识的流程,再到写作主体的异化,采用充满趣味性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培养并灵活运用自我写作意识,发展写作思维。

[关键词]写作思维;训练;趣味设计

以写作知识与技法为主的写作教学体系的弊端在于,其只注重文本教学而忽视对写作的过程性指导,尤其是缺乏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略过写作起始阶段的积累直接跳到“高大”的主题写作上。实际上,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写作过程本质上是人的思维过程。写作思维训练并非立足于写作技能,而在于学习并反复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写作过程中“意识—思维—文字”的运作路径,抓住头脑中灵感的火花,或发现意识流动的方向,引导意识走向语言或文字的表达。故初中阶段的写作思维训练,一方面要立足于扫清约束学生思维的障碍,使学生敢于思考与表达;另一方面,要对写作内容不做或少做干预,以科学的写作思维训练为线索构建有效的写作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鲜有趣的写作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一、感受意识的流动

人最原始的、本能的意识流动是写作的最初原动力与素材的来源。而“技巧+范文”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学生自身写作思维的否定,是让学生另起炉灶用别人的思维写作。这实际上是违背写作规律的,写作教学首先应该尊重学生自主的写作意识。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意识流动,感受其存在,抓住思维的火花,尝试记录表达,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用自己的头脑考虑创作,重建写作思维的过程。

例如,人在独处或在一个陌生而人员密集的地方时,思维流动往往丰富且畅达。此时,个体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分析,多以自我对话的形式展开。教师可重建此类情境,并对记录意识流动的过程与方式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写作训练方案。如下列情景:

(1)迟到的时候,一个人等电梯或坐电梯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2)下雨天,你一个人在等待和乘坐公交时,都想了些什么?

(3)考场上,监考老师开始发试卷到你拿到试卷这段时间,你都想了些什么?

(4)出考试成绩了,老师开始公布成绩,在念到你的学号之前,你都想了些什么?

在设计情境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情境不应静止,而要变换,要给意识的流动留出空间。二是意识的流动可能漫无目的,但文字最终要给读者看,所以要通过后期加工使其简洁、易读。三是体现个人风格是意识流写作的重要特征。每个人在自己的意识中都是最富有个性的,要引导学生释放自我,展示个性。由此,“感受意识流动”的训练就承载了更丰富的写作内容,既不完全是表面的“心理描写”,也非单纯的“观察训练”,而是一项综合的思维训练活动。

二、引导思维流程

欧美的“创意写作学”特别注重写作的心理建设,其运用了现代心理学手段引导写作者迅速进入写作情境,完成写作前的心理准备。在激活创意,保持持续写作动力方面,创意写作导师甚至会运用“冥想”“禅修”等手段。[1]这跟我国重视个人努力,鼓励深入生活,追求“功到自然成”的写作观有很大不同。

这种“创意写作学”更倾向于寻找一种符合写作科学的心理机制,以促成写作者写作内环境的生成。这个环节可以先由教师示范,呈现出引导思维的方法和全过程,然后让学生不断尝试自我引导,形成写作思维惯性。教师的语气、音色以及周围的环境等都关系到思维引导的效果、质量,教师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这种技巧。而课堂内外教师的外部形象、个人魅力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与学生关系的融洽度,进而影响学生课堂思维的效果。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可借鉴之处,具体操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平复情绪,引导学生进入平静状态

教师可以借助播放风声、水声、下雨声等自然声音的录音或者一些简单的轻音乐,帮助学生平静下来。在播放录音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引导让学生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教师的语言要轻柔并具有引导性,如通过“现在,闭上你的眼睛,放松你的头脑,什么都不要想”“让身体自然放松”之类的指令,让学生平静下来。

2.回想画面或进入情境

回想画面时,教师要注意用方位感较强的语言提醒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记忆观察”。如在进行“梦境回忆”训练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请你留意一下,你在什么地方”“你的前面有什么”“你的身后有什么”“高处是什么颜色”“请不要用声音回应我,用心记下来”。而在回想一种感觉或情境时,要有规律、有步骤、缓慢地引导学生,不能急于求成。如进行“冷”“热”“暖”的感觉训练时,可以让学生按照感觉产生的层次来感受,如“风吹在你的脸上凉凉的”“你现在感觉身上的衣服很薄”“你现在手很冷”“你现在冷得打哆嗦”等。教师引导的层次和顺序会成为学生描摹练习的一种方法而内化在头脑中。

3.回味感受,梳理思路,文字记录过程

引导过程结束后,不要急于让学生下笔成文,而要让学生顺势延续思维的余波,如同刚刚看完一场电影一般,任其思绪纷飞,回味、回顧、梳理出一个概况。毕竟“想什么”和“写什么”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学生需要时间和加工程序把两者拉近并融合。此时,班级仍然是一个静默的环境,只需要教师偶尔语言点拨,“我们的回忆(梦境/回忆/感受)之旅已经结束”“请大家回顾这个过程中记忆(感受)深刻的画面”“让自己平静下来,回到现实”……

这是一个缓冲期。它的存在让学生不至于直接从表面沉寂而实际精神兴奋的状态直接进入现实,从而造成思维过程细节的丢失,如同人们从梦中突然醒来,只知道自己做了一个梦而不记得其详细内容一样。缓冲期之后,学生才能继续进行写作任务。教师要继续维持思维过程所营造的安静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私密安全的精神空间里自主完成写作,并尽量少用各种技术指导来干扰其写作状态。65FAD6B9-014E-490D-B907-047BE1084FEF

三、写作主体的“异化”

写作不仅要求作者写出自己所见、所思、所感,还需要站在其他人或物的角度上进行感受与反思。这不管是在虚构文学还是非虚构文学的创作中都会有所体现,要求写作者体察万物,学会感受人、物、自然的方法。而写作主体“异化”的思维训练可以协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策略,丰富写作素材,并在更深层次促成学生写作风格的形成。写作主体的“异化”训练可以通过情绪操控、物化自我、声口训练等方法展开。

1.情绪操控

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人对相同事物或事件的态度有可能完全不同,从而写出不同的文字来表达不同的感受,这是符合现实逻辑的。但實际上,在平稳的情绪状态下也可以模拟不同情绪下的文字表达。在很多主题写作中,学生都会用到情绪、情感的表达,增加相关训练,会生成更丰富、更生动的文本内容。“情绪操控”思维训练实际上就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文字模拟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写作。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常见的场景或事件,限定情绪状态,让学生描写。如: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小草绿了。请根据以下不同的情绪状态改写这个场景:

(1)考试不及格,心情很烦躁;

(2)好多作业,感觉很压抑;

(3)上学要迟到了,心里很着急;

(4)好友送我生日礼物,好开心。

当然,教师还可以设计带有不同态度的情景训练。例如,想象班里刚转来一名插班生,让学生带有“偏见”地去观察他。情绪和态度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有时并不容易区分,但适当运用都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生成别有风味的写作内容。

2.物化自我

虚构类文学创作,如童话、寓言、神话等会运用各种拟人化的手法,让动物、植物、山川、河流等像人一样说话、做事,并发生各种有趣的故事,以表现某种哲理和思想。在写作教学中,适当借鉴这一手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作品形式。但“物”的“人化”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容易走向生搬硬套的写作模式。在写作思维训练中,可以直接将“我”带入客观事物中,以实现写作主体的“物化”。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场景要求学生写作:教师从粉笔盒拿出一支粉笔,放在手心里,然后轻轻抛起来,接住,再抛起来,接住。请学生以粉笔的口吻描述这一场景。在指导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维过程:

(1)粉笔在盒子里时是怎样的感受?

(2)粉笔在拿出盒子之前正在做什么?

(3)粉笔在被拿出盒子后看到了什么?

(4)粉笔被抛起来之后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粉笔被接住后又想了什么?

写作主体的“物化”训练,一方面要注意物的“人格化”,用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来完成对“物”的形象塑造;另一方面则要注意保留物的“物性”,展示出其独特性。以“我”之精神,赋予物以灵魂,使“万物皆有灵”,从而激活作者的创作灵感,丰富写作素材,补足生活经验匮乏的短板,拓宽写作思路。类似的写作训练,还可以设计为命题作文,如“假如我是一个苹果(一朵云/一棵树/一条路)”,也可以设计为以“我”的口吻改写或续写经典童话故事等形式。

3.声口训练

简单说来,声口训练就是用别人的声音说话,模拟不同人的口吻,描述事件,描摹事物。它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转换、身份转换、角度转换,形式转换,用一种新鲜灵动的言语表达展示作品的内涵,在塑造人物、叙述事件等写作练习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声口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写作者发现更多的细节,更真实地反映人物、事件、现象,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如下面的写作训练:星期天,市中心购物广场突发大火,有很多路人目睹了事件的发生。日报社的记者对目击者进行了现场采访,请你用以下人物的口吻描述这个事件:

(1)高一二班的学生张磊;

(2)公司白领小王;

(3)乡下来看孙子的刘奶奶;

(4)教语文的张老师;

(5)赶来救火的消防队员李明;

(6)购物中心旁边建筑工地上的朱师傅。

在该项声口训练中,不同人物的身份、性别、职业、知识层次甚至语言的表达习惯等都需要写作者考虑到,并结合人物的背景经历对事件进行描述,能够调动写作者的日常生活经验,并进行充分加工与改造。这虽然是一个片段训练,但却对写作思维强度要求很高。

四、写作思维任务群训练

魏小娜认为,“写作就是基于特定交际语境下的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选择”,[2]多元的写作任务可以整合为写作任务群。同样,不同维度的写作思维训练也可以写作思维任务群的形式展开。如以“我的爸爸”为主题的写作思维任务群设计如下:

一是生活剪影。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爸爸,精心选择他的一个生活片段,如做饭、做家务、工作等,写一段文字对其外貌、动作、神态等进行画面式、场景化的描摹,要尽量客观。

二是个性话语。留心观察爸爸的日常生活,详细记录一段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对话。

三是家人视角。采访一位家人,如妈妈、奶奶或叔叔,了解关于爸爸的一些生活、成长经历,并获取这位家人对爸爸的评价或看法。采访结束后,梳理访谈要点,以家人的口吻写一篇小文章,可以“我眼中的儿子(丈夫/兄弟……)”为题。

四是爸爸日记。以爸爸的口吻写一篇日记,但不要虚构,要根据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改写,如“忙碌工作的一天”“我的生日”“我和儿子的小冲突”等。

五是爸爸大事纪。用简洁的语言记录自己听来的或者观察到的有关爸爸生活中的“大事件”,要求不少于20件事,可详可略。

六是“我爱爸爸”。综合以上素材,并进行适当的剪裁整理,升华主题,写成一篇题为“我爱爸爸”的大作文。

观察以上写作思维任务群设计会发现,不同的写作思维任务被统筹在一个大的主题任务之下,分属于主题设计的不同领域。而不同的写作思维任务又为写作者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支架”或“思维轨道”,写作者按照教师提供的“支架”或“轨道”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写作思维练习,如“生活剪影”中的直觉思维训练,“家人视角”中的思维转换。而每个单独的写作思维任务也具备其独立的基本写作知识学习功能,如设计中牵扯到很多具体的写作技法如动作、外貌描写,具体的文体写作,如日记等。对写作对象(人物)爸爸的把握,遵循了“直觉感受—侧面了解—深入内心—感情升华”的逻辑顺序。这实际上也尊重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基本规律,让写作者自然走进写作对象,由表及里地感受写作对象的情感世界。再从整体上看,写作者在完成写作思维任务的同时,一个完整的文章写作的思维过程也就完成了,也就是说写作思维任务群模拟的是一篇文章创作的全部思维内容,是整个写作过程思路的外化展示。写作思维任务群的教学设计在整合单个写作思维训练的同时,摆脱了传统技法训练、文体训练的藩篱,融入了情境作文教学,实现了写作过程教学。

在写作思维训练过程中,学生思维运作成果的丰富性、流畅性和满足感都是训练成效的重要指标。教师应该把握好思维训练的价值方向,保证学生在训练中获得最大收获,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爱好。

参考文献

[1]雷勇. 创意写作学的创意理论及方法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6:140.

[2]魏小娜.以“写作任务群”促进“深度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2019(09):35-41.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

作者简介:张鹏,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黉阳中高级教师,E-mail:zbzczp201@qq.com(山东淄博,255150)

基金项目: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共生理念下初中作文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19ZJZ045)65FAD6B9-014E-490D-B907-047BE1084FEF

猜你喜欢

写作思维训练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叙事学理论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发
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相结合策略探究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